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珍藏的博物館

最珍藏的博物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03:45:42

最珍藏的博物館(博物館不僅有藏品還有朋友和慰藉)1

圖為上海博物館

中秋已至、國慶即來,不少展覽信息在家長群中熱轉。有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上海各大博物館迎來的每5名觀衆中就有1名是青少年。

引人關注的是,在本市諸多展館中,西岸美術館、明珠美術館等一批專門為青少年觀衆設置分齡、分層導覽的展館在家長群中“風評”較高,成為帶孩子觀展的首選——從路線設計到藏品解說詞撰寫,更多孩子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最愛。

博物館素有“文物倉庫”之稱,承載着豐富的曆史、藝術和科學研究資源,本身也是一個天然的“教室”。如何更好凸顯博物館的育人價值?學者們注意到,。如何更好凸顯博物館的育人價值?學者們注意到,。如何更好凸顯博物館的育人價值?學者們注意到,分齡導覽有望成為一個切入口隻有為更多不同年齡層次的觀衆提供不同的“友好界面”,在展陳方式等細節處投入更多熱情回應觀衆的期待,博物館才能更加“活”、更加“火”,吸引更多00後、10後們“路轉粉”,從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和其承載的深厚底蘊中獲得精神滋養。

家長帶孩子看展比較費勁

問題在哪裡?

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49家,相當于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2020年全市博物館接待觀衆總量為982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衆達196萬人次。

鄭先生是一名文旅行業從業人員,從女兒會走路時,他就帶着孩子逛展覽,“講真的,目前的不少場館對低齡段兒童還不是太‘友好’。”對于博物館在展陳方面的進步和一些依舊存在的不足,家長們心裡都有一杆秤。

先說讓家長們欣喜的地方:在本市,越來越多的場館都已開始針對青少年觀衆設計導覽手冊和參觀路線,顯然,分齡導覽已經起步。

最珍藏的博物館(博物館不僅有藏品還有朋友和慰藉)2

圖為上海自然博物館

但也有家長發現,走進博物館細看,無論是展櫃的高度、展品介紹的趣味性,還是布展的視覺效果等,基本都是成人視角。鄭先生專門提及一個細節:即便是一些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要目标觀衆的展覽,家長帶着孩子去,很多時候也得“肩扛手舉”——要把孩子托舉起來,才能獲得更好的觀展視角。

“孩子看展比較費勁,其實是配套設施和相關服務還不到位。”因為工作的原因,複旦大學文博系教授陸建松已和博物館打交道幾十年了,他說,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更多是希望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學,要學得快樂——這是一個交叉領域,要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實際上對策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關人員不僅需要懂策展,也要懂教育學,甚至還需要一些人體工程學的知識。”

其實,展陳要體現“兒童視角”,不僅需要在硬件方面進一步優化,對展品的解說也很有講究。對此,央視節目《國家寶藏》六朝時期文物的守護人之一、中央美術學院青年學者耿朔感受很深:很多博物館展陳時單純強調宏大叙事視角,不要說兒童,即便是已有一些曆史知識積累的大學生也“望而生畏”。

“曆史雖然厚重,但展示的方式卻不能沉重。”耿朔以南京六朝博物館的展陳思路舉例。六朝的磚畫、瓦當等文物都很有特色,但如果是非專業參觀者,一進館就看到這些嚴肅的曆史背景介紹,顯然就會産生距離感和壓迫感,提不起觀展興趣。而六朝博物館的展陳,就是從日常的吃穿住行入手。比如六朝時貴族出行多坐牛車,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城市規模小,“牛速”足夠,還因為魏晉時期崇尚的悠閑不羁的生活方式;館内展示的文創産品也是專業人員帶孩子用紙闆、木材制作半人高的六朝時期建築,“從日常生活,再到石、瓦、磚、玉等文物,讓任何年齡的觀衆都更有代入感”。

最珍藏的博物館(博物館不僅有藏品還有朋友和慰藉)3

圖為上海天文館

别讓博物館教育的KPI

敗壞學生的觀展興趣

随着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本市不少博物館近年來也已陸續開發出系列課程,進一步向青少年“打開”。比如,上海博物館推出了系列暑期課程,錢學森圖書館、自然博物館等也都開發出從幼兒到高中的博物館課程。

另一方面,不少學校也已将博物館學習納入到學校的教學體系之中,部分中小學已明确要求每學期設置2到6個課時的博物館教學作為拓展課程。

比起到博物館上課,如何授課,其實更值得關注。不少學者專門提醒:老師們對博物館課程的教學目标要有正确的認識,不要刻意追求“上一門課,教學生習得一些具體的知識點”,如果在博物館教育過程中把KPI強加給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讓他們對曆史、文物興趣消耗殆盡。

那麼,博物館教育究竟應該教什麼?耿朔認為,博物館承擔的教育功能,更大程度上是讓青少年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從哪裡來,知道自己作為“小我”,性格和愛好的養成背後都有國家、民族的文化烙印,從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很多孩子日後都會走上國際舞台、以世界為家,唯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家在哪,如此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诠釋自己的文化,也能讓更多青少年懂得從内心去學習、尊重他國的文化和習俗,真正達到‘君子和而不同’的境界。”耿朔說。

最珍藏的博物館(博物館不僅有藏品還有朋友和慰藉)4

小朋友們拿着導覽手冊參觀西岸美術館

關注更多“潛在觀衆”

彰顯城市的溫度

事實上,一些國際上知名的博物館,每一個展覽從策展、評估到課程設計、活動等,背後都有從事博物館教育的專業人員的設計“巧心思”,展覽路線除了照顧兒童,還有針對年輕人、成年人、老年人、生病的人以及有其他特殊需要的人,分類定制。

複旦大學文博系教授鄭奕表示,目前國内博物館對“潛在觀衆”的關注相對比較少,展陳服務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包括特殊兒童以及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等),通常也屬于“潛在觀衆”。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的博物館,需要加大對這部分公衆的重視,踐行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職責。

耿朔認為,博物館的公共屬性進一步開發,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加入。試想,如果每一個展館都有條件配備從事博物館教育的專門人才,他們每天、每一個周末都能因地制宜地設計出适合不同人群的教育活動,那麼,那些不去培訓班的孩子、有天賦的孩子、特殊兒童,或是一些來自特殊家庭的成年人,亦或孤獨的老人、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家庭等,都能夠在博物館裡找到朋友和慰藉。如此有溫度的城市,亦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也能讓生活在城中的更多人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姜澎 吳金嬌

編輯:吳金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