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呵呵”一次廣泛用于社交網絡聊天中,但後來逐漸演變成“敷衍”、“懶得理你”、“嘲笑”、“去年買了個表”...等含義,年輕人也就普遍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嘿嘿、哈哈等詞詞語,但如今,“哈哈”也變了味兒。
現在,“哈哈”跟“滾”的意思差不多,“哈哈哈”是“好無聊”,“哈哈哈哈”代表“敷衍笑一下”。你至少要笑到6、7個哈字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這種說法衍生為了微信社交禮儀,引發網友共鳴。
類似的網絡用語還有很多,比如,“好”表示“我同意了”,“好哒”表示“我開心地同意了”;“嗯”代表“我知道了”,“嗯嗯”則意味着“我愉快地知道了”。
通常情況下:噢噢>哦哦>哦、嗯嗯>恩恩>嗯、行嘛>行>行吧、好嘛>好嗎>好麼。
哎,我隻是想禮貌性的笑一笑都這麼難!難怪網友感慨:“如今要證明自己在笑,真的需要好努力”。然而 ,光學會上面那些還不夠~
,會顯得你比較客氣。
@布魯Blue:“我去吃飯了/我去洗澡了”的意思是:這個話題聊的差不多了,我覺得已經稍顯尴尬了。
@Actin:“不聊了我去睡啦”的意思是:我現在要開始我的睡前儀式:玩手機了,還有很多朋友圈和微博等着我去刷,我要借此了解一下家國大事,直到5分鐘内連刷三次都不再有新的朋友圈和微博出現的時候,我就真的要去睡了。
@Tz:誰先加的微信,誰要先說第一句話,打招呼最好先自報家門。你加的我你還問我是誰,朋友,删除按鈕下一秒就要按下去了啊!
@越努力越幸運:QQ上有個抖了你一下這個功能,我覺得剛認識的人用這個就不太禮貌。
@退堂鼓本鼓:想發照片或者是心情狀态,能不能不要全平台同步更新???朋友圈微博QQ空間INS人人網知乎豆瓣哪哪都能看見你發的同一張自拍,你這是自動抓取嗎?
@啦啦懶:一般遇到别人在微信上跟我提非常過分的請求,就晾着不回。幾個小時之後再回,問他什麼事兒,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事兒已經解決了。
@萌妹幾:微信對話框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請發出來不要讓對方等了很久卻什麼也看不到。
@木槿:發語音時,盡量先問一句對方,方便發語音嗎?
@葳蕤妖二:遇到别人轉發或者迷戀的東西,除非涉及道德底線,否則再不喜歡也不要随意評判。
通用句式“隻有我覺得xxxxx嗎?”
對隻有你。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還有,别人借用設備登錄後,記得消除登錄信息。
@膩膩:單身狗,考研狗,加班狗…都是自嘲,隻能用于自己,不宜用于别人,望周知。
@來一起曬太陽~:給你看相冊,不要左右翻。
@:沒有其他示意或提醒下就直接摘下别人耳機的行為不亞于脫人衣服。把自己的微信語音、視頻聲音不停地用外放播放出來是對别人聽覺的嚴重污染。
呵呵~~~請各位解讀一下我此時的心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