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經》11月27日發布了《湖南首提“強省會戰略”提高省會首位度,長沙發展迎來新機遇》一文,該文章從産業集群發展聚合新動、畫好長株潭一體化同心圓和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赢未來等三部分,來解析長沙作為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親愛的網友,現在就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彰顯省會擔當、加強核心引領,必須在經濟發展上進一步提升“首位度”。11月25日,在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湖南省首次提出将實施“強省會戰略”,正式吹響了該省“強省會”的号角。
山東、湖北、江西等省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都突出強調“強省會”,可見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隻有當各種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核心增長極後,其資源配置能力、人才集聚能力、競争話語權才能夠強勢躍升;隻有盡快推動其由“資源集聚”向“外溢帶動”轉變,才能夠帶動引領都市圈、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隻有在區域競争中憑借強磁場赢得更多資源、政策與人才,才能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獲得話語權,參與更高水平的競争合作。
作為湖南省會,長沙不僅屬于新一線城市,而且已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去年GDP突破 1.2 萬億,人口總量突破千萬。根據今年5月19日發布的湖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湖南城鎮化率為58.76%,長沙城鎮化率全省最高,達82.60%。目前長沙聚集了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貿試驗區、湖南湘江新區等戰略平台,正迎來國家戰略的多重疊加。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多個國家戰略聚焦,長株潭都市圈被賦予重大國家使命,長沙發展的優勢在集成、動力在增強、發展更有底氣。前不久召開的長沙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更是提出了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和打造“四個中心”(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等一系列目标,未來五年,長沙經濟總量要達1.7萬億元,數字産業占GDP比重超過45%;要打造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産業集群,智能制造繼續領跑,科技自立自強走出“長沙路徑”;城市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人,營商環境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等。此次湖南省黨代會“強省會戰略”的提出,是對長沙未來發展的巨大支持,更是為長沙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強大動力,必将推動長沙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對長株潭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将更為明顯。
産業集群發展聚合新動力
産業是一座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做強省會首先要做強産業。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指出,長沙要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産業基礎,加快培育形成“大産業集群、大企業集聚、大項目集成”的發展格局。
早在2017年,長沙便率先确立了22條新興及優勢産業鍊,既包括工程機械、汽車、先進儲能材料等長沙的優勢産業鍊,也包括顯示功能器件、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發展勢頭正盛的新興産業鍊,還包括檢驗檢測、大數據(含地理信息)等具有長沙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産業鍊。
工程機械是長沙首個千億級産業,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久久為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成就了長沙“工程機械之都”的美譽。、、鐵建重工、山河智能這些全球工程機械前50強企業,大部分生産基地都在長沙,長沙已成為僅次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産業集聚地,工程機械總産值約占中國的27%、全球的7.2%,産品覆蓋180個國家和地區。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經濟出現深度衰退。但長沙工程機械産業逆勢上揚,集群規模突破2500億元,規模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
跑赢行業周期的背後,是長沙工程機械巨頭們把握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構建智能制造體系,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轉型升級邏輯,補齊産業短闆,形成了新的競争優勢。
2019年至今,投資超120億元,在國内布局36個燈塔工廠和智能産線。今年上半年,三一7家燈塔工廠建成達産,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大大壓減了車間一線裝配工人數量,産能提升70%、制造周期縮短50%、自動化率提升36%。
在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和行業賦能之下,長沙中小企業智能轉型也呈現出加速前進的高質量發展趨勢。目前,長沙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由668家增加到1041家,其中“國字号”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和專項項目27個,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
繼續深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産業園區是主陣地。過去五年,長沙産業園區在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均實現了重大突破:擁有長沙53%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家長沙100強工業企業;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531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61%;今年,長沙鋪排的重大項目中,投資50億元以上的53個項目有43個在園區……
位于長沙經開區的中大創遠近日傳來一則好消息:得益于企業的創新實力,中大創遠的産品供不應求,今年接到的生産訂單,已排到明年3月底。
在長沙園區,像中大創遠這樣的創新故事俯拾皆是。憑借創新,景嘉微GPU市場占比達85%,國科微SSD年出貨量市場占比第一,麒麟操作系統占國産操作系統超75%,楚天科技并購世界著名醫藥裝備企業德國諾脈科集團,成為世界醫藥裝備行業領導企業之一。
園區已然成為長沙創新“動力源”。截至目前,長沙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531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61%。其中,長沙高新區在賽迪顧問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榜單”中位列全國第9,成為湖南唯一一個入圍此榜單前十名的國家級園區。
從一個重大項目到一個産業鍊再到一個産業生态圈,長沙産業發展的“滾雪球”效應加速形成。 随着“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勇當“領頭雁”的長沙更是向世界級産業集群發起沖刺。今年2月,長沙發布《長沙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産業發展要由鍊式向集群式推進,重點打造“1 2 N”産業集群體系。近日,長沙又發布《長沙市“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與《關于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對該體系進行了诠釋。将重點打造1個工程機械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先進儲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等2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培育先進計算、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智能網聯汽車、功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顯示功能器件、智能終端、人工智能、節能環保及新能源裝備、現代種業、新型合金等N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長沙将扭住關鍵環節,抓牢抓實産業鍊。聚焦優勢特色産業鍊,優化産業鍊結構,搶占産業制高點,進一步補鍊延鍊強鍊,推動融合發展。聚焦龍頭引領,始終牢固樹立抓鍊主、抓龍頭的鮮明導向,大力培育、引進、支持龍頭企業。聚焦科技創新,瞄準“卡脖子”領域和斷鍊環節,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同時加大創新成果轉化、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聚焦産業生态,強化産業配套,提升就近配套率;拓展應用場景,加大對首台套裝備等創新産品的應用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畫好長株潭一體化同心圓
強省會戰略意味着長沙在湖南全省發展特别是長株潭一體化中發揮更大的引領帶動作用。世界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之間關系會經曆一個先集聚、後輻射的過程,到一定階段後,集聚愈強則輻射愈遠。
湘江北上,長沙、株洲、湘潭呈“品”字形沿江而建,三市天然具備一體化發展條件。經過多年努力,長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積、1/4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機構、70%以上的創新創業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實現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成為湖南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
伴随着長株潭都市圈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三市一體化“大動作”頻頻:
長株潭一體化發展2021年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圍繞“十同”制定的任務達50項之多,将協同打造工程機械、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航天航空等10條産業鍊;
長株潭一體化30大标志工程全面鋪開,總投資4000億元。芙蓉大道、潭州大道、洞株路“三幹”已經實施快速化改造,長株潭城鐵邁向“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半小時交通圈”正在催生“半小時經濟圈”;
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正式聯手,雨花經開區聯姻韶山高新區,全省首個“飛地園區”出爐,一方化解用地緊缺矛盾,一方填補智能制造空白。
實現更大空間内的資源配置,企業界紛紛搶抓機遇。與湘潭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湘潭在特種鋼材、新材料等領域的優勢,攜手打造配套産業園。三一集團在長沙投資了智聯重卡千億園區,在株洲“落子”石油裝備産業園、智慧鋼鐵城項目,在湘潭布局有風能葉片項目。
國家戰略機遇、發展平台機遇、政策紅利機遇加速湧來,一個全新的大都市圈時代已然來臨,有專家指出,放眼整個中國,在越來越重要的城市群及區域發展格局中,中部地處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城市圈“四極”勾畫的菱形内核,有望誕生中國經濟的“第五極”。這是長株潭都市圈的機遇,也為長沙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延伸空間,長沙可在三市一體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赢未來
高效的營商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内生動力。強省會更要在發展環境上強,成為宜居宜業的大磁場,吸引源源不斷的市場主體。因為市場經濟就是“候鳥經濟”,哪裡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資金就往哪流、項目就在哪建。可以說,營商就是赢未來。
近年來,長沙一直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頭号工程”來抓。從企業最急的事着眼、群衆最盼的事着手,力推效能提速、實體經濟降成本、企業家權益保護、政策落地四大專項行動,通過務實的硬措施,打造優質的軟環境。
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根據營商環境綜合得分,湖南在全國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去年提升了2位;長沙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去年提升了4位,均居中部第一。
長沙新材料知名企業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煜對于長沙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深有感觸。戴煜直言,長沙雖然地處中部,但是長沙的營商環境,尤其是創新氛圍,不亞于東部的發達地區。
長沙高新區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唐凱感歎,華自科技在長沙這片熱土上創業、逐漸成長,是長沙良好的營商環境成就了企業今天的輝煌。“不誇張地說,長沙市尤其是長沙高新區的營商環境,我認為是最好的。”唐凱說,政府部門、園區營造了公平競争的環境,讓企業有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這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據統計,今年1~10月,長沙新增企業8.31萬戶,同比增長13.93%。截至2021年10月下旬,全市共有市場主體1329789戶,同比增長15.08%;其中企業484392戶,同比增長15.45%;個體戶832670戶,同比增長15.09%;農民專業合作社12727戶、同比增長2.37%。
優化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11月1日,《長沙市“十四五”優化營商環境規劃》正式出台。《規劃》目标提到,對投資、人才、資金的吸引力位居全國前列,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50%以上指标進入全國标杆,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80萬以上,每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保持中部省會城市領先水平,助推長沙加速建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内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結語:
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發展不僅要看“現在有什麼”,更要看“将來靠什麼”。 今日之長沙,迎來了國家戰略的多重疊加,站在了數字經濟的時代風口,具備了跨越趕超的堅實基礎。湖南實施強省會戰略的提出,更是長沙未來發展的重大利好。
長沙要赢得未來,必須夯實先進制造業這個“壓艙石”,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圍繞工程機械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圍繞先進儲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打造國家級産業集群,培育集成電路、軟件、人工智能、航空(大飛機)配套、高端醫療裝備、新型裝備等産業新賽道,擦亮北鬥規模應用的“長沙名片”。
長沙要赢得未來,必須赢得科技創新。實施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破零”行動,在高端裝備、新材料、視頻文創、現代種業等領域創建國家實驗室,推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等大科學裝置落戶,前瞻布局類腦智能、生物技術、前沿新材料、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産業,搶占發展制高點,赢得未來主動權。
營商就是赢未來。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零收費 幫代辦”模式,促進審批服務提質、企業辦事提速、項目建設提效,打造“無證明城市”。健全新型監管機制,對新産業新業态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争創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
相信在“三高四新”戰略指引下,長沙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成為真正的強省會,并由區域性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大步邁進。
來源:第一财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