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是田間各類害蟲的高發期,不論是各類的蚜蟲、薊馬、粉虱、甲蟲、食心蟲、蚧殼蟲、蛴螬、天牛、葉蟬、菜青蟲、象甲蟲、螟蟲、蟬蟲、螞蟻、地蛆等害蟲,也不論是刺吸口類的害蟲,還是咀嚼式害蟲和挫吸式害蟲,咱們種植的各類大田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作物、果樹作物等都會深受其害。
防治田間作物上的各類害蟲,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殺蟲劑噴霧防治(也可以拌種、溝施、穴施、淋澆等),而在防治害蟲上常用的殺蟲劑方面,新鹽堿類的殺蟲劑絕對是市場上殺蟲劑使用最多的殺蟲劑類型之一,而目前新煙堿類殺蟲劑使用最多、效率最大的當屬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這四種了(新老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
對于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這四種新煙堿類的殺蟲劑(大家使用最多的吡蟲啉,算是這四種殺蟲劑中效果是最差的一個了,其實使用比較多的是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估計很少人知道很少用吧),它們名字看起來都差不多,而且殺蟲的原理和可防治的蟲害範圍也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啊,這四種殺蟲劑是四種完全不同的殺蟲劑,不論是在藥物特點、殺蟲機制、防治蟲害類型、殺蟲效果、藥效持續期、藥物強弱、使用安全性等各個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大家不懂這四種殺蟲劑的差别,還繼續盲目的隻去使用吡蟲啉這類比較差的殺蟲劑(活性低、用量大、抗性大),其實這是一種很可悲的事情。
為了幫助大家區分這四種殺蟲劑的不同,指導大家科學選擇合理使用好殺蟲劑,今天呢,農技小背簍就專門寫一篇文章給大家綜合對比一下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這四種殺蟲劑,在這裡農技小背簍重點給大家推薦使用的是呋蟲胺這種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屬于超級新煙堿類殺蟲劑),它的好處和優勢會在下面的文章中一起說明白。
一、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這四種殺蟲劑的共同特性
吡蟲啉(一代)、噻蟲嗪(二代)、噻蟲胺(二代)、呋蟲胺(三代),它們都屬于新煙堿類的高效性、低毒性的殺蟲劑,它們都屬于觸殺、内吸、胃毒的殺蟲劑類型,它們都可以防治田間作物上常見的刺吸口害蟲(如蚜蟲、薊馬、粉虱、木虱、甲蟲、跳甲地蛆、蛴螬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土壤殺蟲(顆粒劑)、拌種(種衣劑)、葉面噴霧(懸浮劑、水分散顆粒劑)等使用。
注意:共性隻是它們共有的藥物特性,但在具體的殺蟲譜範圍大小、藥效期長短、殺蟲效果強弱、使用安全性高低等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别的哦。
二、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呋蟲胺這四種殺蟲劑的不同特性
1、在上市時間早晚方面,吡蟲啉是第一代新煙堿類殺蟲劑(1991年上市),噻蟲嗪和噻蟲胺是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嗪1991年上市,噻蟲胺2002年上市),呋蟲胺是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1998年開發,2002年上市)。對此大家隻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第一代的沒有第二代的好,第二代沒有第三代的好,正常情況下,上市時間距離當下近的比上市時間距離當下遠的好。現在由于吡蟲啉和噻蟲嗪的長期使用(特别是吡蟲啉),很多地方的害蟲已經對吡蟲啉産生了較強的抗藥性了(殺蟲效果變差了),同時噻蟲嗪一般連續單獨使用2-3次後也容易産生抗藥性,如果把噻蟲嗪與菊酯類藥物複配使用可以延緩抗藥性,比如說聯苯菊酯(或阿維菌素)。除此之外,像噻蟲胺、呋蟲胺對防治刺吸口類害蟲的效果非常好。
2、在藥物特性方面,第一代吡蟲啉的優點在于見效快、藥效持續期比較長,第二代噻蟲嗪的優點在于使用殺蟲譜比較廣、使用安全性比較高、内吸活性比較強,第二代噻蟲胺的優點在于殺蟲譜比較廣、用藥量比較少、藥物毒性比較低、藥效持續期比較長、選擇殺蟲性比較高,第三代呋蟲胺的優點在于殺蟲譜比較廣、用藥量非常少、殺蟲效果更徹底、内吸滲透性特别強、且基本不會抗藥性和其他藥物交互抗性(這點很重要)。
2、在防治蟲害的範圍方面,第一代的吡蟲啉主要用來防治刺吸口害蟲 咀嚼式害蟲,如蚜蟲、薊馬、粉虱、天牛、象甲、刺蛾、潛葉蛾等;第二代的噻蟲嗪主要用來防治刺吸式的害蟲,如蚜蟲、粉虱、木虱、象甲、跳甲、線蟲、地蛆、蛴螬、潛葉蛾等,第二代的噻蟲胺主要用來防治刺吸式害蟲 咀嚼式害蟲 挫吸式害蟲,如蚜蟲、蚧殼蟲、粉虱、薊馬、青蟲、菜蠅、葉蟬、蝽象等;第三代的呋蟲胺主要用來防治刺吸式害蟲(殺蟲效果特别好) 咀嚼式害蟲,凡是蚜蟲、蚧殼蟲、薊馬、粉虱、菜蛾、潛葉蠅、葉蟬、二化螟、蝗蟲、跳甲、食心蟲等。
3、在藥物殺蟲機制原理方面,第一代的吡蟲啉殺蟲機制是觸殺 内吸 胃毒,第二代的噻蟲嗪殺蟲機制是觸殺 内吸 胃毒、噻蟲胺的殺蟲劑機制是觸殺 内吸 胃毒,第三代的呋蟲胺殺蟲機制是觸殺 胃毒 内吸滲透。大家注意,雖然這四種殺蟲劑看起來殺蟲機制都差不多,但它們在各類殺蟲機制作用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說第一代吡蟲啉的擊倒效果就比較強,第二代噻蟲嗪的内吸活性就非常好,第三代呋蟲胺的内吸滲透力就比較強。再比如說噻蟲嗪比吡蟲啉活性更高、見效更快、殺蟲更廣、持續期更長、安全性更好等等。
這樣給大家說是不是有點太啰嗦了,下面農技小背簍就再以更簡單的文字介紹吧,先給大家比較大家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新煙堿殺蟲劑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再單獨比較下第二代新煙堿殺蟲劑噻蟲嗪和噻蟲胺這,第三代新煙堿殺蟲劑的呋蟲胺給大家最後單獨介紹吧。
三、第一代和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的對比
1、在蟲害抗藥性方面,害蟲對上市最早的吡蟲啉的抗藥性最強、對噻蟲嗪的抗藥性居中、對上市最晚的噻蟲胺的抗藥性最差。
2、在藥效持續期方面,因為吡蟲啉和噻蟲胺用藥後不容易淋失,而噻蟲嗪相對容易淋失,并且吡蟲啉的藥效持續期比噻蟲胺的要長,所以在殺蟲劑用到田間作物上防治蟲害時,噻蟲嗪的藥效持續期最短,噻蟲胺的藥效持續期居中,吡蟲啉的藥效持續期最長。
3、在藥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吡蟲啉相對來說更容易造成作物發生藥害,而噻蟲嗪的使用安全性又比噻蟲胺的使用安全性高,所以在使用這三種殺蟲劑田間用藥防治蟲害時,使用噻蟲嗪最不容易造成作物發生藥害,使用吡蟲啉最容易造成作物發生藥害,而噻蟲胺則居于噻蟲嗪和吡蟲啉之間,屬于不容易造成作物發生藥害的殺蟲劑類型。
4、在殺蟲譜範圍方面,噻蟲嗪隻能防治刺吸口類的害蟲,而吡蟲啉既能夠防治刺吸口類害蟲,也能防治咀嚼口類害蟲,噻蟲胺則能夠同時防治刺吸口、咀嚼口、挫吸口類的害蟲,所以,在殺蟲譜的廣泛性上來說,噻蟲胺的殺蟲譜最廣,噻蟲嗪的殺蟲譜最窄,吡蟲啉的殺蟲譜則居于噻蟲胺和噻蟲嗪之間。
5、在綜合殺蟲效果方面,由于在幹旱環境下噻蟲嗪的活性比吡蟲啉強,而噻蟲胺和噻蟲嗪的藥物抗性又比吡蟲啉低,所以,在綜合殺蟲效果方面(在同等劑型、相同含量的情況下),噻蟲胺和噻蟲嗪在防治蟲害的綜合效果上要比吡蟲啉強,但土壤防治地下害蟲時不要使用藥效持續期比較短的噻蟲嗪,建議用噻蟲胺或吡蟲啉。
6、在常用作物蟲害防治方面,吡蟲啉主要用于小麥、水稻、十字花科、果樹以及煙草、棉花、韭菜等農作物上,主要用來防治蚜蟲、薊馬、飛虱、潛葉蛾、象甲、二化螟、三化螟、地蛆等蟲害;噻蟲嗪主要在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土豆、花生、玉米、番茄及果樹等農作物上,用來防治蚜蟲、飛虱、椿象、葉蟬等蟲害;噻蟲胺一般常用在主要小麥、水稻、棉花、煙草、蔬菜、果樹等作物上,主要用來防治蚜蟲、飛虱、薊馬以及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和部分鱗翅目的害蟲。
四、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嗪和噻蟲胺的對比
噻蟲嗪和噻蟲胺,二者都屬于具有觸殺、胃毒、内吸三種殺蟲機制的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而且這兩者關系很密切,舉個例子說,噻蟲嗪用到田間作物上以後,噻蟲嗪最終會轉化成噻蟲胺而起到應有的殺蟲效果。雖然這兩者在大體上差不多(包括殺蟲機制和殺蟲譜範圍),但二者還有很多不同點的,大家不要弄混了。
第一,噻蟲嗪和噻蟲胺使用後見效速度有快慢之分,噻蟲胺的殺蟲見效速度要比噻蟲嗪的殺蟲見效速度更快,因為噻蟲胺使用後一個小時左右就能起到殺蟲效果,而噻蟲嗪一般則需要經過1天的時間轉化成噻蟲胺後才能起到殺蟲的效果。
第二,噻蟲嗪和噻蟲胺兩種殺蟲劑的内吸能力有強弱之分,正常情況下,噻蟲胺的藥物内吸效果沒有噻蟲嗪的内吸效果好。
第三,噻蟲嗪和噻蟲胺兩種藥物的抗藥性有差距,因為噻蟲嗪上市的時間比較早、農業上使用得比較多,所以田地裡的害蟲對它的抗藥性要強一些,而噻蟲胺上市要略晚一些、農業上使用的相對要少一些,所以害蟲對噻蟲胺的抗藥性要差一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使用噻蟲嗪防治蟲害的時候,與其他藥物複配以下能夠取得更好的殺蟲效果。
第四,噻蟲嗪和噻蟲胺的使用成本也不一樣,從價格上來說,噻蟲嗪的市場售價相對比較低一些,而噻蟲胺的市場售價要略高一些。
第五,噻蟲嗪和噻蟲胺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蟲害發生前進行打藥預防或者在蟲害剛開始發生蟲害時,這時候使用藥效期比較長的噻蟲嗪控制蟲害效果會更好、花錢會更少,如果是蟲害已經大面積發生了,這時候選用藥效期短但見效更快的噻蟲胺則能夠更快的殺死害蟲、控制住蟲害;如果是防治田間作物上的咀嚼口害蟲和地下蟲害,那麼使用噻蟲胺比使用噻蟲嗪的效果要更好,如果僅僅是防治田間作物上的刺吸口類害蟲,那麼選擇更便宜的噻蟲嗪會更具有性價比。
五、關于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呋蟲胺的優缺點
相比第一代的新煙堿殺蟲劑吡蟲啉,第二代的新煙堿殺蟲劑噻蟲嗪和噻蟲胺,第三代新煙堿殺蟲劑呋蟲胺可以稱得上是“超級新煙堿殺蟲劑”(農技小背簍上面已經給大家說過——第二代的比第一代的好,第三代的又比第二代好的),特别是它在防治田間作物上的刺吸口類害蟲上效果特别好,其次也可以用來防治咀嚼口類的害蟲。
為什麼這麼說?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它殺蟲譜更廣、内吸滲透性更強、殺蟲效果更快、殺蟲效果更徹底且害蟲對它沒有産生藥物抗性。
1、适用範圍更廣。不論是小麥、玉米、水稻等大田糧食作物,還是棉花、土豆、花生等大田經濟作物,或者是辣椒、西紅柿、茄子、黃瓜、油菜、芹菜、甘藍等蔬菜,或者是蘋果、柑橘、葡萄等果樹作物,以及其他的茶樹、花卉、苗木、草坪、綠植等都可以使用。
2、殺蟲譜範圍更大。不論是蚜蟲類、飛虱類、薊馬類、蚜蟲類、蚧殼類、蝗類等害蟲,還是桃小食心蟲、潛葉蛾、小菜蛾、菜青蟲、水稻螟蟲、跳甲蟲、象甲蟲、二化螟、盲蝽、椿象、葉蟬、菜蛾等害蟲,或者是金龜子、地老虎、蛴螬等害蟲,甚至是蚊子、跳蚤、螞蟻、蜘蛛、蜈蚣、蒼蠅等害蟲,以及大部分的半翅目、雙翅目、鞘翅目、纓翅目、總翅目、甲蟲目等害蟲,都可以用呋蟲胺進行直接滅殺,或者呋蟲胺通過擾亂或破壞它們的進食、交配、産卵、飛動等神經行為而達到控制害蟲、防治蟲害的效果。
3、殺蟲效果更好。呋蟲胺除了和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這三種新煙堿類殺蟲劑一樣都具有觸殺、胃毒、内吸的作用以外,它在作物的根/莖/葉上還具有更強的内吸、滲透和傳導能力(與呋蟲胺中的四氫呋喃分子結構有關,其他三種都是氯代吡啶基或氯帶噻唑基分子結構),而且呋蟲胺還是一種神經毒素,它可以擾亂破壞害蟲的中樞神經、造成昆蟲神經絮亂而麻痹死亡,一句話,呋蟲胺不僅殺蟲廣、殺蟲快,而且殺蟲效果更徹底。
4、殺蟲速度更快。呋蟲胺的藥物活性更強、見效速度更快,正常情況下,呋蟲胺使用後1-2個小時就可以見到明顯的殺蟲效果,害蟲接觸到或誤食到體内後就能夠快速的發揮殺蟲效果(這一點類似烯啶蟲胺),這一點時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等不能相比的。
5、使用方法更多。因為呋蟲胺具有很強的内吸、滲透和傳導性,同時它還具有更強的水溶性(比噻蟲嗪的水溶性還好),它的藥液可以快速的被作物的根、莖、葉所吸收滲透,而且能夠快速的在作物整個株體内傳導分布(包括根、莖、葉、花、果、稈等處),所以,呋蟲胺既可以用來撒施、溝施、穴施,也可以兌水後噴霧、淋澆、灌根、沖施、拌種等使用,即使在土壤相對比較幹幹燥的情況下,它也可以起到比較明顯且穩定的殺蟲效果。
6、暫無抗藥性。因為呋蟲胺屬于第三代新煙堿類殺蟲劑,并且上市後在農業上使用得比較少,所以害蟲很少對它基本沒任何抗藥性,此外呋蟲胺和其他殺蟲劑也不存在交互抗藥性,因此,對于那些經常使用吡蟲啉、啶蟲脒、啶蟲胺、噻蟲嗪、噻蟲胺或其他殺蟲劑已經産生抗藥性、殺不死害蟲、防治不住蟲害的地塊,大家不妨試一試呋蟲胺這種藥物的殺蟲效果。
7、持續藥效期更長。雖然呋蟲胺最快可以在1-2個小時内就起到殺蟲效果,但它的藥效持續期還是非常長的(一般15天左右),最長藥效持續期可以長達1個多月(和吡蚜酮的藥效期差不多),這一點比吡蟲啉、噻蟲嗪、烯啶蟲胺等要好很多。
8、使用安全性更高。相對于其他幾種殺蟲劑,呋蟲胺的藥物活性更強、使用量更小、藥物毒性更低,所以對作物、人體、有益昆蟲的危害性更小,使用起來更加安全。舉個對蜜蜂毒性的例子來說:呋蟲胺對蜜蜂的毒害性——接觸的毒性大約隻有噻蟲嗪毒性的一半,過口的毒性大約隻有噻蟲嗪毒性的1/9。
最後再補充一點呋蟲胺的缺點——呋蟲胺千好、萬好,就是生産成本高、市場賣價高,同時知道的人太少、用的人太少,而這兩點又是相互的,價格低了,用的人就多了、銷量就大了,反之,用的人多了、銷量大了,生産成本低了、市場價格也就降低了。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矛盾的。
點擊上方“關注”農技小背簍 每日了解更多實用的農技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