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餘淵 曹雪嬌
視頻剪輯 馬星翔
異寵,多指貓狗魚等傳統寵物之外的另類寵物,包括寵物蛇、蜥蜴、壁虎等爬行動物,也包括狐狸、羊駝、蜜袋鼯等不常見的哺乳類動物。近年來,這些異寵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
“感覺養起來很有意思”“養這種寵物很另類很酷”……提起踏入異寵圈的初衷,理由都大同小異。
進入圈子後,飼養者可以在社交平台、異寵群和實體店購買異寵。交易市場魚龍混雜、代理賣家真假難辨……多元的購買渠道,也給異寵交易市場帶來了諸多問題。對此,不少圈内人表示,如今的異寵交易市場需要監管和規範。
入門級異寵飼養成本相對較低
丁園園是一名1999年出生的姑娘,同時也是一名頗有經驗的爬寵“鏟屎官”。
初二時,她在社交平台上偶然刷到寵物蛇的圖片,感覺非常有意思,便用攢了很久的零用錢,偷偷買了一條玉米蛇。丁園園記得,這條蛇花了她四五百元,對當時的她來說,已然是一筆巨款了。
玉米蛇是寵物蛇中最常見的一種,花紋多,價格低,是入門級别的爬寵。
把蛇拿回家後,丁園園不敢讓父母知道,就放在自己的房間裡,用一個盒子偷偷養。
“但後來還是被他們發現了。”丁園園說,她父母原本擔心蛇會咬傷她。不過看到蛇隻有拇指粗,養着也不太占用空間,就同意讓她繼續飼養。
但因沒有購買和飼養經驗,丁園園的第一條玉米蛇一直不進食,幾個月後就死了。之後,丁園園開始養更容易成活的蜘蛛。
“因為蜘蛛繁殖一次能孵出很多小蜘蛛,而且一隻體型小的寵物蜘蛛也隻要幾塊錢。”直到上大學,丁園園才重新撿起養蛇的愛好。現在,她養了6條寵物蛇、2隻守宮、2隻鬃獅蜥還有2隻捕鳥蛛。
丁園園的貓和她養的爬寵(圖源:受訪者社交平台)
極目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像丁園園這樣年輕又有經驗的爬寵“鏟屎官”不在少數。
李森今年才上大三,但已經有5年的爬寵飼養經驗了。
“我是高二在網上看到爬寵的,覺得如果能養一隻還挺另類,就入坑了。”李森記得,當時他和父母提這件事時,雙方還吵了一架。不過,最後父母還是尊重了他的意願,還同意他将養爬寵的盒子擺在客廳。他上大學後,家裡的爬寵,也是父母在幫他照顧。
李森買的第一條蛇是白化紅玉米蛇。不過,他遇到了和丁園園一樣的問題,蛇苗買回家後,一直不吃東西。後來,他們才知道,這種情況叫做“不開食”,很難養活。李森給這條蛇填食喂養了半年,蛇還是死了。他将這條蛇泡到酒精中,做了标本,保存至今。
李森的玉米蛇标本(受訪者供圖)
郭浩是一名北京小夥,小時候他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爬寵後就很感興趣,但因為父母反對,他隻能默默圍觀别人飼養,直到工作後攢下了錢,才終于有機會成為一名爬寵主人。自2021年12月,他收到第一條屬于他的寵物蛇到現在,不過十個月時間,他已經擁有了5條寵物蛇和12隻守宮,還有兩隻守宮在路上。
“條件允許的話,确實會看到就想買,算是彌補童年的缺失吧。”郭浩說。
飼養者眼中的“成就感”
丁園園覺得,這個愛好她能堅持這麼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飼養爬寵對她來說非常容易,平時的開銷也不高。以養蛇為例,她一周喂一次,食物主要是小凍鼠、小鹌鹑。
“也可能是我養的比較糙,主要是保證寵物的生存環境清潔就好,不知不覺,寵物就長大了。”丁園園說,可能有做裝飾的,成本會高些。在圈内人看來,最大的花銷,就是買寵物時花的錢。
“少的有幾十幾百元的,也有上萬元的。”丁園園表示,她的一條玉米蛇已經養了四五年,身長超過1.5米。朋友對這些寵物的态度也從最初的驚訝、害怕,變成了習以為常。現在,朋友見到她的蛇,還會問她:“這條蛇已經長這麼大了嗎?”
丁園園說,第一次聽到朋友這樣問時,她覺得挺有成就感的,是自己親手把一條小蛇養到這麼大。
在郭浩看來,飼養爬寵,符合很多年輕人的養寵理念。
“這類寵物其實不怎麼認人,平時在寵物櫃裡呆呆的,不能像貓狗一樣強烈地回應主人的召喚,但也不需要主人的陪伴,在我需要的時候,反而可以抓過來把玩一下,适合現在的年輕人。”郭浩說。
不管是圈子中的“老人”,還是剛成為“鏟屎官”的新人,他們都感覺到,這幾年,進入圈子的人明顯多了。
“可能與社交平台的發展和自媒體的推薦有關,現在還有社交平台專門給異寵分了一個頻道。”郭浩說,圈子的風格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以前大家飼養的爬寵,多是帥、酷,甚至有點吓人,但現在有不少年輕女孩子也會被一些可愛、萌的爬寵吸引進圈。
異寵交易市場暗藏風險
随着爬寵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加,爬寵圈也形成了自己的交易鍊條。
郭浩介紹,每個城市都會有同城爬寵群,有的城市會細分到蛇圈群或者守宮群。如果購買爬寵,他會優先從同城中值得信任的圈内人手裡購買,這樣還可以選擇同城寄送,避免了快遞給寵物帶來的一些危害。
不過,也有朋友願意通過社交平台購買,不過這種交易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
如果遇到真正孵化飼養爬寵的賣家,隻要在圈内找一個口碑好、資曆深的人做中介,買家把錢給中介保管,收到寵物确認無誤後,中介再将錢打給賣家,這樣可以避免一定的糾紛。
“但通過社交平台購買,也可能會遇到代理。”郭浩介紹,代理就是給真正飼養爬寵的賣家發廣告做銷售的,沒有門檻,誰都可以做。代理手中沒有貨源,主要負責從别處偷圖發廣告,吸引顧客賺取差價,還會在自己主頁上标注“同款有售”,不少代理對爬寵的知識都是一知半解,有些人甚至是“代中代”,連發貨的賣家在哪裡都不知道。所以,買家從代理手中買到寵物後,可能會出現貨不對闆的情況,還可能收到一些生病或未開食的爬寵,養也養不久,而這些代理也不會負責售後。
“也有專業的好代理,但需要自己仔細辨别。”郭浩表示。
丁園園飼養的爬寵照片就被代理盜用過,當她得知此事聯系了盜圖的代理後,代理表示,是廠家讓他從網上找圖發的,他也沒辦法。
除此之外,郭浩還介紹,爬寵的售價往往與基因、花色和稀缺程度有關,但也有一些爬寵和公母有關。以圈内現在比較流行的守宮為例,母守宮售價會比公守宮高一些。因此,圈内又衍生新的玩法,即抽公母盲盒。
“幾天的小守宮很難分辨公母,不過如果手上有高倍的放大鏡,其實是可以分辨的。”所以郭浩認為,這種盲盒,到底是不是真的盲盒,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異寵交易市場需要監管和規範。”不過,郭浩也坦言,目前的圈子仍比較小衆,想要有規範的監管還有一定難度。
異寵治療多靠積累經驗
在異寵圈内,除了爬寵之外,還有一個哺乳類異寵圈,裡面的玩家會飼養蜜袋鼯、狐狸、狐獴、羊駝等。與爬寵的獵奇相比,哺乳類異寵能和主人産生更多的互動。
高佳欣便是一名蜜袋鼯“鏟屎官”,兩年前她被蜜袋鼯的視頻萌到,便入了坑。從收養他人棄養的蜜袋鼯開始,到自己買了以後繁殖,她現在已經養了8隻蜜袋鼯。其中一隻出生20天,她便接了回來。
出生20多天的蜜袋鼯(受訪者供圖)
“從小養的話會很困難,需要半夜喂食,還要關注它的精神狀況。”高佳欣介紹,與爬寵相比,蜜袋鼯需要更精細地飼養,不僅需要注意飼養環境中的溫度、喂養的食物,還要準備跳台、攀爬繩、跑輪等玩具,最重要的是要回應它的感情。有的蜜袋鼯長期沒有陪伴,還可能會抑郁。
“我家蜜袋鼯飛過來,如果我接不住,它能好一會不理我。”高佳欣說,因為給異寵治病的醫院很少,飼養蜜袋鼯主要是靠主人細心觀察。如果出現小的毛病,可以向有經驗的圈内人請教,基本可以解決。但也有些蜜袋鼯發病很快,幾個小時就沒了,也來不及治療。
實際上,郭浩和丁園園都表示,寵物生病後,向有經驗的圈内人請教的規則同樣适用于爬寵圈。“異寵醫院較少,雖然我沒去過,但相比費用不會很便宜,而圈裡的人都很熱心,願意幫忙。”郭浩說。
不過,高佳欣介紹,與爬寵相比,公蜜袋鼯體味很大,如果介意有氣味,也不建議飼養,不然容易發生棄養。棄養後,家養的蜜袋鼯很難在野外生存,即使被救助,也很難再親近人類。
“而且想養熟,也要看運氣。”高佳欣說,如果在沒有養熟的情況下貿然去抓蜜袋鼯,可能會被咬出血。現在針對這些異寵,還沒有專門的疫苗。
養異寵與其他愛好并無不同
因興趣使然,梁雨仿照貓咖的經營模式,在北京三裡屯新開了一家異寵門店。最初,她的門店中還養了蜜袋鼯、刺猬等哺乳類異寵。但因為這些異寵需要每天喂食、鏟屎,否則店裡就會彌漫一股臭味,客人無法接受,她便專心開了一家爬寵體驗館,還在社交平台開設了一個科普類賬号。
随着異寵飼養漸漸出圈,這個賬号下面充斥着兩極分化的評論。有飼養異寵的人,願意互動提問;也有無法接受異寵尤其是爬寵的人,會質疑怎麼會有人願意養這些動物,這種印象甚至一度影響到了她招聘店員。
梁雨在北京的爬寵門店(受訪者供圖)
有段時間,梁雨在網上招募店員。每天早晨,她打開招聘軟件,幾乎都是“99 ”的消息,但應聘者聽到她寵物店飼養的寵物種類,基本就放棄應聘了。最後,她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名店員。
“可能大家對爬寵的認知還停留在早前,加上影視劇裡面營造的一些形象影響,對飼養異寵的人有這樣的認知。”梁雨說,從開店以來,她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客人,有好奇心旺盛的中學生,有慕名而來的大學生,有一起來體驗館約會的情侶,還有家長願意帶着孩子來認識每一種爬寵……
有小朋友在爬寵店體驗(受訪者供圖)
在梁雨看來,現在飼養帶毒異寵的玩家也有,但随着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現在市面上流行的這些爬寵,幾乎都是無毒的,個别爬寵帶毒,但毒性較小,對人類的影響不大,即便咬一口,也比較容易恢複。
“小衆的東西火了起來,希望大家能慢慢接受。”梁雨表示。
郭浩和丁園園也認為,飼養異寵說到底隻是一種愛好,與其他的愛好并無不同,進圈的人變多後,希望大衆能改變對異寵和異寵飼養者的刻闆印象。
(應采訪對象要求,本文受訪對象均為化名)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