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場秋雨無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聽一場秋雨無聲?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沒有哪一場雨是沒有聲音的,春雨也是。
此時,午夜11:40,我未眠,正和一場春雨作伴。
細雨敲窗,雨落在樓頂上,積了水,順着水管流下來,就有了這丁丁冬冬的聲音。很好聽,但絕對可以讓我無眠。
雨,不像種在地裡或養在盆裡的植物,有來處,也有去處,有根,也有苗。
這雨,來自天際,歸于泥土,它是無根的吧?它能生長嗎?
想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句子,這樣說來,雨,是可以生長的吧?到了春天,它就會"發生",就像站在溝畔路旁的楊柳一樣,一到春天,它們就發芽展葉,蓬勃生長。根,往下延伸,枝幹,向上擴展。
春雨的生長,也有與植物不一樣的地方,“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的生長,注定長不高,也長不大,無論如何,也長不成參天大地,可每一棵參天大樹的長成,哪棵又離得了春雨呢?
春雨,滋潤了幹涸的土地,土地舒展了腰肢,就長出了莊稼。春雨滋潤了樹木,樹木挺直了身闆,就長出了嫩葉。春雨滋潤了花朵,花朵就綻開了笑臉。就連林間的小溪,也與春雨唱和,淅瀝有聲,丁冬作響,留下一串歡歌,向遠處的日子奔去。
思緒,真有穿越時光的魔力。此時,我攜着春雨,站在了唐代的某個夜晚,我想知道,那個寫出"好雨知時節"的詩人,是否,也與我一樣,因春雨悄悄來,因細雨輕敲窗,午夜無眠。
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草堂,這是詩人杜甫的居所,此時,他因陝西旱災來到成都定居已兩年。
杜甫似乎已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當地農民有了很深的交往。暫時化身農人的杜甫,自然盼風調雨順。
那夜,杜甫挑燈夜讀,這是他一直的愛好,無論生活多麼困頓,都無曾削減他對文字的熱愛。
忽然,他聽到有什麼落到茅草屋頂上,不疾不徐,輕輕的、簌簌的。他驚喜地想:是春雨呀!盼了好久的春雨,悄悄地就來了!
他放下書,停下筆,就這樣靜靜地聽:春雨,時而滴滴答答,時而淅淅瀝瀝,像誰撥亂了古琴弦,擾了他渴盼的心。
他醉心地聽着春雨與土地交談,與樹木花草交談,這傾心的話語呀,綿綿長長。
春雨呀,下個通宵吧,它不會突然停止吧?真是亦喜亦憂。他披衣戴笠,推門而出,伫立遠眺,隻見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好呀,夜夠黑,雨夠密!江船上,漁火正紅豔,這正像他此刻那顆雀躍的心。
茫茫暗夜,細雨微涼,感受着這綿綿春雨,他欣慰地想到,明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将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雨潤青葉碧,雨潤花萬朵,雨露斜垂,嬌豔欲滴。
但今夜,注定無眠,他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溢滿胸懷,這樣好的雨,适時而來,就像能知會自己的心情一般,怎能不抒寫一下此時的心情呢?
于是,詩人展紙潤筆,寫下了這首詩,描寫下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人已遠走,而我仍未眠。我聽着這午夜春雨,隻限的思與想,凝于一雙耳朵,凝于一顆心。當然,我絕不至于披衣出門,走進漆黑雨幕裡去。我想,于同等事物卻持不同的态度,這或許是我等俗人與偉大詩人的本質區别。
春雨,還在下。有節奏無節奏都無關緊要,雨聲固執地鑽進我心裡。
用心聽雨,心裡就燃起一些閃亮的顔色。忽又覺着,這雨并不是從天而降,而是生自往日裡消逝的某種懷戀。
雨聲或近或遠,都是一種尋找,一種呼喚。它正以一種慈愛的聲音,呼喚我的小名,敲打我的心靈。
雨聲中,有纖纖小草在瘋長,終于長成了我的斑白的頭發。
春雨,長在歲月裡。思緒收回,已是下半夜,想睡了,我心中默念着"沾衣欲濕杏花雨",念到100遍時,這一簾春雨,是否就能送我入夢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