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橫吹有膜孔,箫豎吹且沒有膜孔,但有後音孔箫稱"篴","箎","籥"等等。有的音樂詞曲是這樣說明的:古代樂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沒有說明是橫吹還是豎吹。現在也有短的豎笛,不貼膜,音色在笛箫之間,更接近笛子。
那麼,在遠古時代,不貼膜的橫吹樂器與豎吹樂器各方面區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關于箫與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到"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并非橫吹之笛。另相傳此種樂器原出于羌中,漢代稱"篴"。最初為四個指孔。西漢京房加1孔,成為5孔,晉代的篴已有6個指孔,與現代的箫相似。
随着考古專家的發掘,湖北随州出土兩支春秋戰國時期的橫吹。開6孔,形制與竹笛極為類似,隻是一端封閉。魏晉時,已做為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唐時,出現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了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緻。至此。笛與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橫吹為笛,豎吹為箫。
那麼,究竟哪種樂器最先為人們所創造并使用呢?從人體身體結構來看,豎吹更符合人體正常的動作狀态,而橫吹則需要一支胳膊向旁邊,而另一支胳膊則需要超過前胸到身體另一側。所以應該豎吹在前,橫吹在後。但由于橫吹音量大。傳得遠,加上膜以後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強,吹笛子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箫的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獨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結構所緻。箫的吹孔很小,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傾斜,這樣吹奏時氣流一大反而吹不響了。
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調,寄托甯靜悠遠的遐思,表現細膩豐富的情感。幽靜典雅,回味無窮,知音難遇,陶醉其中。對我們當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來說,它無疑能使諸君領略到質樸的美,返璞歸真,松弛崩緊的神經,追求情緒中的安甯,使思維意識随之升華,得到美的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