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拔節标準為莖稈基部第一伸長節間長度達到1-2厘米,田間超過一半植株達到拔節标準時,就是水稻的拔節期了。水稻節間伸長是自下而上逐個順序進行的,伸長節間一般在4-7個。在拔節期這個階段,水稻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會出現重大轉變。我們應該根據水稻拔節期的形态生理變化規律,采取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措施,為水稻高産打下基礎。
在水稻拔節孕穗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在水稻拔節以後,主莖和大分蘖的莖、穗、葉迅速生長,需要大量養分,分蘖向兩極分化,大蘖逐漸生長發育成穗,小蘖逐漸消亡。
1、灌好“養胎水”
水稻怕胎裡旱,拔節長穗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高峰期,對水分十分敏感。曬田以後,水稻由幼穗形成期進入孕穗期,對幹旱抵抗力較弱,我們要灌淺水“養胎”,滿足植株生理需水。
2、看苗巧施穗肥
在水稻拔節期,外部形态會出現“三變”,葉色由深綠色變為淡綠色,葉形由披散變為直立,莖基部由扁變為圓。在水稻拔節期,我們要及時追施穗肥。除了增加氮肥,我們需要增加鉀肥施用量,才能進一步實現高産。尤其是在拔節後的莖稈伸長期施用鉀肥,可以促進莖稈纖維素發育,促使莖稈強健,能夠有效防止倒伏現象。
水稻的穗肥分為促花肥、保花肥。一般在曬田複水以後,一畝地施用氯化鉀10-15公斤作為促花肥;當劍葉露尖至劍葉抽出長度的一半時,看苗施用尿素作為保花肥,有利于形成壯稈大穗。此外,在拔節期以後,水稻老根向下深紮,從莖節上直接發的新根數量較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