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聽得最多的是:“醫生,我小孩缺鈣了,請幫我開幾盒鈣劑給我家小孩吃”。問:“小孩檢查好了嗎?”,“沒有”。“有症狀嗎?”,有,有哪些?如果沒有檢查,也沒有咨詢專業的兒科醫生為什麼要補呢?如果有症狀,就一定是缺鈣嗎?
下面,我就來為大家談一談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其實,大家口中的缺鈣,大多數不是真的缺鈣,而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期,又稱初期,表現為易激惹、驚醒、搖頭、盜汗、夜啼,時間長了,會出現頭發稀疏,甚至枕秃。生化檢查大多正常。
第二期,又稱激情期、活動期,表現為顱骨軟化(3-6月齡内)乒乓球樣頭;手(足)镯(6月齡),方顱(7-9月齡),肋骨串珠、郝氏溝(1歲齡)。生化檢查鈣磷降低,堿性磷酸酶升高,1,25,二羟基維生素D降低,x線檢查骨密度降低,骨骺端增寬,呈毛刷樣改變。
第三期,恢複期(1-2歲齡),表現為鈣磷正常,堿性磷酸酶正常,1,25二羟基維生素D缺乏。
後遺症期,表現為x型、o型腿,胸廓畸形等。
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是什麼呢?
大多數是日照不足,所以冬天、北方地區患兒多。
那怎麼預防呢?
1.多曬太陽2.早産兒、低出生體重兒(小于2.5kg)、多胞胎需要于生後1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單位,3月齡後改成400單位;足月兒生後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日補充維生素D400單位,均需補到2周歲。
目前,對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了不正确的補充鈣劑以外,維生素D的補充也是五花八門。其實,在預防時,要麼吃維生素AD滴劑,要麼吃維生素D即可(因為預防中的第二點患兒的特點,需要補充的維生素D劑量要大,可以兩藥各一個到3月齡時改成其中任一種藥隻吃一個/日)。
化驗血生化中維生素D缺乏就需要治療量是維生素D2000-4000/日,1月後複查,正常後按預防量補充,如果還是缺乏,需要檢查是否診斷錯誤或吸收異常,仍然需要按治療量口服或肌注。
朋友,你給小孩吃對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