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八大著名詩人

唐詩八大著名詩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1:10:26

公元767年,當時的杜甫已經56歲,距離他生命的終結還有三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秋天,杜甫登上了夔州(今天重慶奉節)白帝城外的高台。和所有哀歎秋天的詩人們一樣,他把眼前所有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都融入到一首登高詩作之中,寫下來一首經典的唐詩作品,被後人譽為七律之冠。

唐詩八大著名詩人(一個詩人來到重慶奉節)1

​這首唐詩就是杜甫的《登高》,我們年少時都曾經學過。雖然當年的我們不見得能真正懂得這首唐詩的意義,正如今天我們在觀看電視《慶餘年》當中,也不能明白為什麼作者一定要讓主角範閑吟詠這首唐詩一樣。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詩八大著名詩人(一個詩人來到重慶奉節)2

​杜甫的這首唐詩,其中有的太多的悲情,非遭遇一生飄零者不可為之。無論是當年讀書的我們,還是電視劇當中的主角範閑,都太過于年輕。人生經曆還太少,對杜甫的人生了解的也不夠多,并不足以真正懂得這首唐詩内蘊的那種悲情和痛苦。

這首詩歌從細處着筆寫具體的景物,前兩句詩人就選取了風、天、猿、渚、沙、鳥六個有代表性的景物,每景用一個字來形容,将詩歌語言的精煉展現到了極緻。多風,登高則風大,對一個老而多病的人來說,自然更覺風大,故用“急”。秋高氣爽,天則顯得格外“高”。此地多猿,鳴聲凄切,故用“哀”。

随後詩人從大處着筆,寫整體的景物。“無邊”寫秋意之深秋意之遠,也是詩人内在的感覺。“不盡”則是形容長江源遠流長,而又奔騰而去。三言兩語就把眼前闊大的境界描繪了出來。

唐詩八大著名詩人(一個詩人來到重慶奉節)3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一個“”統領全詩的思想情感。秋天的悲涼、作客他鄉的凄涼、萬裡漂泊的凄涼;獨自登高、抱病登高、百年人生到處漂泊之時的登高,無一不讓詩人心懷感慨,有悲涼之感。

本來詩人面對這一切,已經是“艱難苦恨繁霜鬓”,但是詩人更悲情的是連酒都喝不成了,“潦倒新停濁酒杯”,這種悲苦是否又多了一層意味?

56歲接近人生的終點,一生漂泊看不到未來的确切希望,萬裡悲秋更感覺到人生的暮年,把這一切的悲情都描繪出來,唯有杜甫,唯有老杜,唯有這首《登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