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4:53:08

均田制自北魏建立以來,曆經唐、隋、北周等朝,曆經幾百餘年,在中國曆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隋、唐等朝正是憑借均田制的實施而得以興盛,随着均田制的崩壞也随之衰亡。均田制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土地法,不可避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對于其研究人們将主要重點放在"均田制的淵源"、"均田制的實施狀況"和"均田制的性質"方面上,并取得了許多的優秀成果。

均田制和作為均田制淵源之一的曹魏屯田制,希望通過研究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之間關系來更加的深入了解。

一、北魏均田制的淵源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

在将近百年的時間裡,大量曆史研究人員投入到北魏均田制研究中。至今,在北魏均田制曆史淵源上存在分歧。北魏均田制的主要曆史淵源是早期鮮卑政權時期實行的"計口授田"土地管理制度的經驗。土地國有是均田制實行的必要基礎,其施行官府必須掌握大量的無主土地,一旦官府手中掌握土地過少均田制就會崩潰,并且它是針對北魏統治時期貴族大量兼并土地、人民和農民起義的問題而實行的。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1

至均田制實行之時,"計口授田"制度就已經實行百餘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效益。不僅使土地兼并減少,更讓流民和農民起義大大減少。作為如此優秀的制度,均田制的實行必定會借鑒"計口授田"的制度,将這一古老制度的優點融入自身。從均田制和"計口授田"對比來看,均田制是"計口授田"的升華與發展,"計口授田"為均田制實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随着人們對北魏均田制的研究更加深入,對北魏均田制的淵源認識也更加多樣心。北魏均田制實行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受北魏土地經營習慣的影響;其二:受到魏晉時期屯田,占田制度的經驗影響。北魏統治者将北方區土地制度的經驗運用到中原地區,均田制便應用而生。另一些學者也将"計口授田"、西晉時期的占田制與北魏均田制的聯系起來。從他們的觀點可以看出,這些學者認為北魏均田制的淵源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我們對北魏均田制的淵源看法要不一而足,不能片面地認為北魏均田制與曹魏屯田制有必然的聯系。

與第一種主流觀點相對是認為北魏均田制的淵源與"計口授田"并沒有太深刻的關系,中國古代社會中經久不息的土地國有制傳統是北魏均田制的淵源,為其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包括以西周的井田制、秦代的轅田制、漢代的限民名田制和西晉的占田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的土地制度。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2

中原地區一直作為一個王朝的政治中心,其具有悠久的土地國有制曆史,也具有悠久的傳統,如王莽的王田制、曹魏的占田制都将官府中所掌握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并收取一定租稅。而均田制的内容與它們相似,北魏的均田制便借鑒了曆朝曆代以來土地制度的經驗。

北魏均田制的淵源可以認為有三種,其一:北魏均田制的淵源與拓跋早期政權的"計口授田"土地制度有深刻的關系。其二:北魏均田制的淵源與曆朝曆代以來的土地制度,即中國土地制度的傳統有密切關系。其三:北魏的均田制與曹魏的屯田制有一定的連系。

二、曹魏的屯田制與北魏的均田制的比較

《三國志》中記載曹魏的屯田制始于曹操占據許都之後。東漢未年群雄并起,戰亂頻發,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糧食産量減少,出現了大量的荒地。曹操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無主荒地,為了解決自身的糧食危機和提高自身實力來占據天下,他将手中的無主荒地交給軍隊和流民耕種,并給予耕牛和農具,糧食收獲後收取六成租稅。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3

正是屯田制度的實行,曹魏才能稱霸天下,滅蜀漢,擊東吳。曹魏屯田制度的實行可分為三期,即試行階段,建安初年;推廣階段,建安中後期;普及階段,曹魏政權建立後。曹魏屯田制實行的前提是官府手中掌握大量的無主土地,東漢未年戰火紛飛,人口大量減少,土地的荒蕪為曹魏屯田的實行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土壤。《三國志》記載:

"自遭喪亂,率乏糧食,諸軍并起,無歲終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餘。"

從《三國志》中可以看出糧食缺乏是當時各路諸侯所共同面臨的嚴重問題。

然而屯田制并不是曹魏首創,曹魏的屯田制借鑒了西漢時期的屯田制。在漢武帝時期匈奴禍患十分嚴重,經常騷擾邊境,漢邊境駐紮了大量軍隊。然而當時交通不便,糧食運輸不便,為解決糧食危機,名将趙充國發動軍隊屯田,這就是最早的軍屯。正是軍屯補充了漢軍糧食物資,保障了軍隊的糧食補給,為軍事戰争的勝利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可以看出,曹魏屯田借鑒了西漢屯田的經驗。西漢邊境屯田是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并沒有長期的執行下去,但曹操的屯田卻一直持續下去,在曹丕建魏後依然執行這一制度,後來朝代為了生存也不得不執行這一制度,并在司馬氏手上發揮到頂峰。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4

三國時期,蜀漢與曹魏連年發生戰争,諸葛亮為中興漢室接連北伐。曹魏的關中地區受戰争影響糧食潰乏,于是司馬孚上書請求從冀州抽調壯丁前往關中屯田。司法孚的屯田與前朝屯田政策不同,他讓壯丁"秋冬習戰陣","春夏習耕種",這些調往關中屯田的并不是軍人,而是百姓。這樣不僅能為軍隊提供糧食物資,也提高邊境的邊防能力,壯大了屯田兵的勢力。這在之前是沒有的,因為曹魏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民屯的主力是百姓和流民,軍屯的主力是軍人,然而司馬孚做出前所未有之事,将屯田的流民訓練成軍隊。司馬氏專權時期的屯田制度繼承了曹魏時期的軍事主義色彩,從這裡可以看出司馬氏繼承了曹氏的屯田事業。

随着對北魏均田制研究的深入,人們又對均田制性質提出了新的觀點。以程念祺為代表的研究員認為北魏均田制實質上是一種戶口和賦稅制度,它的施行使得北魏統治地區的賦稅和戶口逐漸統一,加強了官府對地方百姓的控制。察清戶口,把隐藏的人口納入國家管理,這是北魏均田制施行的根本目的,而這就與均田制目的的傳統觀點存在差異,傳統觀點認為均田制的施行是為了授田和發展農業穩定社會。事實上,在九十年代時期,就有學者提出北魏均田制并沒有将荒田授于農民,并以《敦煌資料》證明北魏均田制就如同占田制,而不是将土地分給百姓。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5

屯田制在曹操統一北方戰争勝利中發揮着功不可沒的作用,曹魏屯田制的施行就是為了發揮流民和軍隊的作用在極短的時間内生産出足夠的軍糧,補充戰争所需。當然屯田制在曹魏統一北方中發揮作用,也為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發揮作用。後來由于司馬懿擔心屯田兵阻礙自己奪取曹魏政權,就下令取消屯田制度。曹魏屯田制度隻是短期的應急政策,但北魏的均田制卻是常期施行的。

曹魏屯田制與北魏均田制不僅在内容和目的上存在差異,還在管理的制度和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異。曹魏時期的屯田之人不僅要在邊疆地區屯田,還要承擔着官府的沉重賦役。由于東漢未年的戰亂,人口大量的減少,曹魏時期修建了大量的宮殿和軍事防禦設施,這些都是需要屯民和百姓承擔的勞役。并且司馬氏一族開創了将屯田之民訓練為軍隊的先河,這些屯田兵在奪取曹魏政權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國志》記載司馬懿趁魏明帝在高平陵之際,便利用屯田兵發動政變。曹魏時期的屯田之人雖然承擔着沉重的勞役和兵役,但并不是一直貫穿守始終,前期屯田壯丁并不需要承擔沉重的勞役和兵役,隻是在後期所需要。而北魏均田制下的百姓狀況就比曹魏屯田壯丁好多了。

曹魏時期實行屯田制的背景(北魏均田制和曹魏屯田制的關系探究)6

在西晉短暫的統一後,全國地區又陷入了将近兩百年的戰亂中。在北方長期的戰亂中,塢堡組織逐漸形成,并迅速的興盛,其遍布整個北方地區。這些塢堡組織嚴重的危害了國家利益,它們侵占國家大量土地,還隐藏百姓人口,導緻稅收減少,部分百姓承擔着繁重的勞役和兵役,而且這些塢堡組織為封建割據埋下了禍根。北魏均田制施行背景與曹魏屯田制施行背景不同,北魏均田制是将流民與荒地利用起來,用流民開墾荒地,提高糧食産量和稅收。

可以看出,經濟和财政收入是北魏均田制的性質,而曹魏屯田制的性質是軍事因素。所以,我們能将北魏均田制和曹魏的屯田制混合在一起,更不能将曹魏屯田制認為是北魏均田制的淵源。

引用文獻:

《三國志》

《晉書.司馬孚傳》

《敦煌資料》

《鄧延天富等戶戶籍計帳殘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