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高考已于昨天全面鋪開,其中第一場考的就是語文。
然而,就在今天,高考的第二天,浙江考生做的語文閱讀題《一種美味》,卻在網上火了!
小編 事情是這樣的:
這篇閱讀文章最後一題問“從鍋裡跳出的魚眼睛裡詭異的光指的是什麼?”
這可難倒了衆多考生。
好在閱讀理解有作者署名,衆多考生就在昨天考完後網上搜了這篇文章的作者鞏高峰,甚至找到其微博賬号,留言詢問“魚為什麼發出詭異的光”。
誰也沒有料到,打倒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作品!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一個高中生,寫作特别棒,文豪級别的,高二寫了一篇文章寄給讀者,結果收錄并登出來了。好巧不巧,那學期期末的閱讀理解就用的是他的文章。結果閱讀滿分15分,他隻得了5分,向來溫文爾雅的他一邊留着淚,一邊說:“作者就是這麼想的,他就是這麼想的,你猜錯他的意思了,還扣我分.....”
過度解讀原文的意思,往往就變成了一出鬧劇,就好比魯迅先生寫了句:“晚安!”語文老師解釋:“晚安”中“晚”字點明了時間,令人聯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當時社會的黑暗。而在這黑色的天空下人們卻感到“安”,側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歎号體現出了魯迅對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這樣真的不好。
人的理解能力本來就各不相同,出發點不同,思維不同,經曆不同,為什麼非要對一句話、一段話的意思尋求一個标準的答案呢?文化的魅力不就是貴在它的多樣性,一味求同隻能讓文化越來越狹隘。
最後來看下這篇閱讀理解:
「完」
「你有一封匿名信」,分享感動與快樂,陪你度過慢慢長夜!
歡迎訂閱,鎖定更多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