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會背誦一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名篇,從簡短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濃濃的鄉情。但是,作者究竟是在什麼情形下,以怎樣的心态寫這首詩的呢?知道真相的你也許會大吃一驚。
五嶺是南方的五座大山,分隔開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過去的嶺南異常荒蕪,一般遭到貶谪的官員才會到如此偏僻荒涼之地。宋之問就是被貶谪者。他在朝為官的時候屬于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一派的,張易之呼風喚雨,宋之問随着雞犬升天,而當張易之倒台,宋之問便也靠邊站了。
宋之問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偷偷地從貶所逃了出來,一路逃過了漢江,才寫下了這首詩。而且宋之問出逃也并非是真的返回家鄉,而是逃回了當時的政治中心洛陽,藏匿在張仲之的家裡。
武則天去世,武氏黨羽武三思卻沒有倒台,繼續被得到重用。公元706年,張仲之、王同皎等人密謀策劃除掉武三思。沒想到藏在張仲之家的宋之問卻恩将仇報,向武三思檢舉揭發了他們的行動,宋之問因而得到了獎賞。
宋之問一生的詩作以應制詩為主,雖然辭藻華美,但都是歌功頌德,溜須拍馬的作品。《渡漢江》是少有的流傳下來的名篇,如果我們結合宋之問本人人品來讀這首詩,會不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呢?
作品的生命力往往會大于作者。多少年後,作者已經被人遺忘,其創作背景也不複清晰,但是作品卻因讀者的美好想象而變得美好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