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裡是湘江捧出的一串明珠,這裡古老與現代交融,這裡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這裡是中部崛起的龍頭增長極,這裡就是長株潭都市圈。作為全國第四個、中部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這裡的發展日新月異。在“0731”長株潭都市圈城市形象創意大賽舉辦之際,大賽組委會組織記者來到這片熱土,一起見證這裡的蓬勃發展。
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趙翼鵬 長沙報道
盛夏已過,但暮坪湘江特大橋施工現場内依然熱情似火,吊臂揮舞、機械轟鳴,人人充滿幹勁。此處位于天心區暮雲片區的湘江之濱,是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核心地帶。項目建成後将助推“六橫八縱”融城路網不斷拓展,解決制約“長沙市南部橫向城鄉發展走廊”發展的交通瓶頸。
暮坪湘江特大橋施工現場。
不遠處,則是地跨三市、總面積500多平方公裡的“綠心”生态緩沖區。曾紮根此處的“三高”行業企業相繼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生态公益林、園林景觀以及天心經開區“天心數谷”地理信息産業等新興行業。
從一個個“暮坪橋”“綠心”“數谷”的誕生,到一條條“斷頭路”“瓶頸路”的消失,長株潭從一體化到同城化的步步深入,這個被三市市民寄望了數十年的夢想,也正逐步成為實現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撐。
軸帶帶動:黃金發展軸上 “國家級都市圈”加速奔跑
長株潭都市圈區域範圍。
湘江兩岸,呈“品”字形分布的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具有一體化發展的天然優勢。
從1984年正式提出建設長株潭經濟區方案至今,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經曆幾十年有效探索,已成為湖南全省現代化建設和全方位開放的戰略支撐。
2022年2月,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再提速。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的複函》,原則同意《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長株潭都市圈成為第4個被國家發改委批複的都市圈。
率先晉級“國家級都市圈”的長株潭都市圈為何備受矚目?
長株潭三市位于湘江中下遊,市中心兩兩相距不足50公裡,在空間上相互交疊,從曆史、現實以及區位來看,三市地理、經濟和社會聯系十分密切,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城市綜合體。橫貫三市的湘江便是這其中的黃金水道,依托湘江“百裡濱水走廊”,長株潭三市整合沿岸科創、人才、産業等優勢資源,推動長株潭三市設施融合、産業協同、服務共享,構建集科技創新驅動、産業高端發展和高品質人居家園三大功能的湘江發展軸。
湖南大數據交易所。
在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前沿陣地的長沙南部融城片區,“天心數谷”一期項目建設現場的工人們正進行地下樁基礎施工。廠房陳舊、企業能耗高、産業集聚度不夠,是這片土地過往的标簽。明年,20棟現代建築将在這裡拔地而起,這個以數字經濟産業為主的項目,最終将構建服務于長株潭三城的國際大數據産業科創中心。
如今,更多的像“數谷”一樣助推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項目或已落成,或在不斷取得新進展。
一江兩岸間,長株潭正以長沙為龍頭,逐步形成了産業互補性強的一體化優勢。長沙是湖南省科教文化和服務業中心,工程機械、汽車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北鬥應用等産業具備優勢。株洲和湘潭均為制造名城,其中株洲是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交會的重要鐵路樞紐,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裝備等為支柱産業。湘潭主導産業有鋼鐵、機電設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農産品加工等。
三市聯動:“近鄰”變“家人” 長株潭融城更“融心”
長株潭一體化,對于衆多普通市民而言,最有感觸的莫過于交通基礎設施的一體化。
“10年不到的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作在長沙芙蓉區、家住在湘潭嶽塘區的朱先生回憶,2014年,自己剛到長沙工作時,每次回家都得先坐車到長沙長株潭汽車站,由于長潭大巴趟數少,他有時得等上一個多小時,又坐一個多小時的長潭大巴到湘潭的長途汽車站,最後還得坐半個多小時公交才能到家,“半天做不了其他事。”
2016年,長株潭城際鐵路長沙至株洲南、湘潭段開通運營,大家開始感受到“軌道上的長株潭”的發展節奏。
2020年,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集中通車,長株潭全面融入“半小時交通圈”。
2021年,長株潭城際鐵路開啟“公交化”運營模式,100.5對列車的開行數量大幅縮短發車間隔時間,更讓三市乘客享受着“城内地鐵化,城外城際化”的便利。
“開車回湘潭,耗時比前些年少多了;不想開車時,坐上城鐵打個盹就到了。”朱先生感慨,往返長潭兩地已如城内通勤般方便。
一列長株潭城際列車、地鐵一号線經過友阿奧特萊斯。郭立亮 攝
如今,在緊鄰株潭的長沙南部融城片區,“六橫八縱”融城路網不斷拓展,暮坪湘江特大橋、新韶山南路、中意路、環保東路相關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
今年6月印發的《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6年)》,為長株潭的交通網提出了新目标——到2026年,都市圈軌道交通運營裡程争取達到420公裡;都市圈建成融城幹道新增通車裡程130公裡,達到450公裡。
從“近鄰”變為“家人”,既要縮短時空距離,更要拉近心的距離,“服務同享”是關鍵。
2021年4月,株洲市石峰區政務中心市場監管企業登記窗口通過在線審核,發出長株潭區域首張跨市辦理的營業執照。石峰區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股股長廖陳說,辦證人陳女士計劃在石峰區開設一家商務咨詢公司,通過長沙市雨花區政務中心提交了辦證相關材料。按照長株潭政務服務“跨域通辦”機制,雨花區政務中心受理以後,通過電子郵件等渠道将辦證材料發送到石峰區市場監管部門,當地審核以後就可以直接出證。
2021年初以來,處于長株潭三市“融城核心地帶”的長沙市天心區、雨花區,株洲市石峰區、雲龍示範區,湘潭市嶽塘區等地還相繼啟動了政務服務“跨域通辦”試點,分批次公布老年人優待證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等數十個可以跨區辦理的政務事項,涉及人社、醫保、衛健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大大緩解了群衆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問題。
長株潭政務服務“跨域通辦”事項清單(首批18項)。
近年來,三市在政務服務、醫保聯網、教育資源合作共享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比如,戶籍方面,新生兒上戶和身份證異地受理挂失申報、丢失招領等實現一體化通辦;醫療方面,城鎮職工醫保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實現互認,正持續擴大直接聯網結算定點醫藥機構範圍;文化方面,長株潭公共圖書館聯盟服務“一卡通”面向三市市民發行,681家公共圖書館已實現“通借通還”。
組團發展:城鎮入“群聊” 共建共享共發展
2022年3月22日,湖南省政府印發的《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确,長株潭都市圈範圍包括長沙市全域(芙蓉區、雨花區、嶽麓區、望城區、天心區、開福區、長沙縣、浏陽市、甯鄉市)、株洲市中心城區(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渌口區)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區(雨湖區、嶽塘區)及韶山市和湘潭縣,面積1.89萬平方公裡,共13個市轄區和6個市縣。
長株潭都市圈空間格局示意圖。
為何是這19個區市縣入“圈”?
據省發改委介紹,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态。《規劃》聚焦優化都市圈空間格局,參考其他都市圈規劃成果,按照“一小時通勤圈”标準,立足主要人口流動情況和不同交通方式通勤效率,将都市圈範圍确定為長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區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區及韶山市和湘潭縣。
“入圈”之後,位于不同經濟輻射帶的城鎮則以組團方式進行聯動發展。按照《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規劃》,長株潭都市圈要打造甯鄉城鎮組團、浏陽城鎮組團、韶山—湘鄉組團、醴陵—攸縣組團。
在長株潭都市圈中,不同的經濟輻射帶恰能聯動城鎮組團區域發展。中部(京廣)發展帶,依托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加速汨羅市等沿線城鎮人員流動、産業集聚、要素共享、功能整合和市場融通。北部(渝長廈)發展帶,依托渝長廈高鐵、杭長高速、長張高速,推動甯鄉經開區、望城經開區、浏陽經開區等聯動發展,整合發揮沿線科技創新、産業配套等基礎優勢,全面激發北部縣市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南部(滬昆)發展帶,依托滬昆高速,将大幅提升湘鄉市、韶山市、醴陵市等南部縣市經濟關聯度和活躍度,增強承載集聚和開放交流能力。
同時,圍繞長株潭中心區域,不同的城鎮組團各自具備着重要功能。甯鄉城鎮組團,加快甯鄉市主城區、金洲新城、花明樓等錯位布局、協同發展,合力打造工程機械智造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優質農副産品供應及精深加工基地。浏陽城鎮組團,推動浏陽市主城區、金陽新城、大瑤等有機融合,共同發展電子信息、智能制造、花炮、花卉苗木等産業。韶山城鎮組團,充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整體建設紅色文化研學旅遊目的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醴陵城鎮組團,加快以陶瓷、花炮為代表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統籌布局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生态旅遊等産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