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最新報告發布
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不久前,由柳葉刀倒計時指導,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共同主辦的《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舉行。
報告針對氣候變化對中國民衆健康産生的影響提出三大關鍵信息:氣候變化對我國居民的健康威脅正在不斷增加,如不及時幹預,極端天氣将更加頻繁;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多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仍有提升空間;極端天氣應對是每個部門和每個人的必修課。
相比于2020年,今年的報告增加了5個新指标,并改進了研究方法,逐年追蹤氣候變化對中國人群健康的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人群健康效益。
在氣候變化的健康威脅方面,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的人均熱浪暴露天數比1986-2005年的平均數增加了4.51天,導緻與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增加了約92%。2020年高溫造成的勞動時間損失導緻的經濟損失約占我國全年國内生産總值的1.4%。相比于2001-2005年,2016-2020年間全國20個省份的人口更易暴露于野火的風險中。與2004-2007年相比,2016-2019年我國媒介伊蚊傳播登革熱的能力增加了25.4%。同時,我國洪水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持續增加,盡管我國應急反應能力的提升使洪水受災人數呈下降趨勢,但2020年和2021年的極端降雨事件有可能逆轉這一勢頭。
報告指出,即便經過我國和全球其他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平均溫升幅度仍很可能從當前的1.2℃上升到1.5℃,甚至到2℃。人類仍将面臨比當前更加嚴重的氣候變化局面,迫切需要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特别是極端天氣的應對準備。“在極端天氣來臨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主任蔡聞佳表示,應對極端天氣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
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進展方面喜憂參半。2020年,地方層面的适應規劃和評估、城市綠地增長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指标都取得了穩步進展。然而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出台專門的國家級氣候健康适應計劃,大多數省份也還沒有開展氣候健康風險的評估與适應規劃,氣象部門在公共衛生決策中的參與有限,在新成立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中尚未提及氣候變化應對。
同時,結合今年公衆高度關注的極端氣候事件問題,報告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和應對進展的評估精度細化至省級。通過構建由20餘個指标構成的監測體系,發布了中國氣候變化與人群健康風險地圖,希望能夠幫助公衆更快了解自己家鄉或目前所在省份所面臨的氣候變化健康風險。
在當前疫情反複和極端天氣災害頻發的背景下,報告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合作,并制定相應的國家和地方氣候健康适應計劃。同時,進一步推進中國的氣候減緩行動,并确保将健康因素納入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當中。另外,也應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公衆對氣候與健康聯系的認識水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