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推動“學齡前兒童善育”的民心工程,打造高品質、科學化的學前教育,黃浦區以“教育數字化轉型”助推“幼有善育”,在全市率先建成“在園幼兒健康監測與分析”平台,重點建設“生長發育監測”“疾病傷害幹預”“科學營養膳食”等應用場景,通過對在園幼兒日常健康狀況、定期體檢結果、膳食營養分析等核心模塊的進行數據積累、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設定基礎監測預警功能,為每一位在園幼兒建立了動态健康電子檔案,有效幫助園所和家庭動态了解、科學分析幼兒生長發育狀況,支持園所、家長及時作出調整和幹預,實現醫、園、家健康幹預遠程互聯互通,實現了對每個孩子、家長的個别化服務,也使得綜合監管、立體跟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教結合協同工作機制發揮更好的效用。
一、構建幼兒健康監測與分析平台
黃浦全區與公安、衛健(出生人口)、人社、街道等部門合作共建的基礎上建設并完善涵蓋0-6歲嬰幼兒基本信息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台。依托上海學前教育網-園園通平台,結合區域教育數據中心(EDC)建設,将上述平台收集幼兒、教師、園所三大基本數據進行有效統籌,實現了基本數據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歸集與整合。
在此基礎上,黃浦區在全市範圍内率先建設了學前教育健康監測與分析平台。平台自動化采集幼兒考勤、晨檢數據,記錄“疾病傷害、生長發育、膳食營養及情緒幹預”四大核心工作模塊,同時對接市、區多個業務系統(包括黃浦區兒童保健管理系統、上海市中小學校因病缺勤網絡直報系統等),為每位在園幼兒建立動态健康電子檔案,實現了基礎監測預警功能。有效幫助園所和家庭動态了解、科學分析幼兒生長發育狀況,支持園所、家長及時作出調整和幹預,實現了對每個孩子、家長的個别化服務,也使得綜合監管、立體跟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教結合協同工作機制發揮更好的效用。
二、強化聯席工作機制 提升健康監測效能
“十三五”期間,以學前教育保教并重的要求為宗旨,黃浦構建了醫教結合領導小組協同管理下的“醫生進園服務成常态、專家進園指導抓專題、監測分析平台助推進、家長進園互動促合力”聯席工作機制,依托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實施常态、長效的動态監測與發展評價,有力地促進了區域幼兒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衛生專業機構的聯動推進是“醫教結合”工作的重要機制,如何實現“衛生機構-托幼機構-家庭、醫生-教師-家長”的有效對接,是工作能否切實落地的關鍵。随着健康監測平台的常态化應用,以日為單位類積累了大量真實、有效的業務數據,為“傳染病預警與處理”、“幼兒防病矯治”等幼兒園保健工作中涉及多部門、多條線、多角色協同管理的工作提供了數據基礎。
借助健康監測平台在數據的實時采集、預警的自動觸發、知識庫的規範與應用以及資料的自動歸檔等方面的精準性和自動化,家庭、園所、區教育、區衛生的對接更為便捷和高效,實現疾病防控全程無縫銜接和醫、園、家疾病幹預的遠程互聯互通,從而使得綜合監管、立體跟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教結合協同工作機制發揮更好的效用,有效守護幼兒健康成長。
應用場景:傳染病預警與處理
疾病監測功能可自動統計分析每個班級、每個幼兒園傳染病、常見病每日發生情況,實現請假數據與監測預警标準的實時比對,一旦達到阈值,自動向園所(園長、教師、保健)發出預警信息,園所确認後通過平台直接完成信息上報,。教育、衛生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防控指導意見(消毒、隔離、家長指導等)、園所對家長的指導意見可在統一知識庫内調用、完善,并依托平台完成推送,确保抵達。隔離結束,平台發送預警解除信号,有關資料在平台上自動彙總、歸檔。
三、數據驅動優化教學、管理過程
大數據使世界變得更精确,人工智能使世界變得更智慧。依托健康監測與分析平台,動态彙集、安全共享區在園幼兒考勤、晨檢、缺勤、體檢、體質體能等健康數據。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進行數據挖掘,實時監測本區幼兒園保健工作實施情況以及幼兒體質健康情況(如幼兒雙超率、視力不良率、肥胖發生率、齲齒發生率等身心健康發展的重點指标),及時預警、便于監控,也為園所及區級工作管理及規劃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在有效數據采集基礎上,基于保教實施,拓展應用場景,助推園所特色發展。
應用場景:科學運動管理
借助智能手環、無線網關及運動效果安全監測分析系統,實時采集幼兒在園期間的步數、心率、熱量消耗、體溫等生理指标,以及幼兒日常考勤、飲水、午睡等狀況,結合幼兒階段身高、體重及動作發展等體質監測數據開展分析研究,為孩子“量身定制”有針對性的運動活動,園本課程研發更有針對性、運動課程實施更規範、幼兒一日活動開展更科學。與此同時,健康數據檔案的可視化呈現,讓保教人員及時了解班級整體、個體狀況,同步關心科學照料,便捷開展家園溝通,使幼兒健康指導與幹預更有效。依托健康監測數據,優化保教工作實施,有力助推了園所與區域的特色發展。(場景案例——瑞金一路幼兒園)
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事關市民群衆的切身利益。“十四五”期間,黃浦區将以學前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抓手,落實“幼兒優先發展”理念。開展基于智能采集的區域學齡前兒童發展動态監測,在幼兒健康監測與分析平台的基礎上,探索運用兒童可穿戴設備、物聯網、人工智能、5G網絡等新媒體新技術,使對3-6歲幼兒的監測進一步拓寬至運動、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持續實施常态化、長效性的健康監測與發展評價,為幼兒園提升保教質量提供科學、精準的依據和策略,最終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編輯 / 孫超慧
資料/區教育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