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個案例。一個男孩,這個學期剛剛上高中,中考成績不是很理想,爸爸媽媽花了很多錢,托關系才把他送到了這所中學。剛上學沒兩天,他就給爸媽打電話說生病了,爸媽非常緊張,趕快跑到學校把孩子接出來去醫院做檢查,發現幾個指标都正常,就把孩子送回了學校。
沒過兩天,孩子又打電話說身體不舒服,爸媽又一次很緊張,把他從學校裡接出來,到醫院做了一個更全面的檢查,光檢查費用就花了四五千,可檢查結果還是各項指标正常。
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在用身體不舒服作為借口,而且他是撒謊的,爸媽又一次把他送進學校。
沒過兩天,孩子終于撕破臉皮了,直接說:“我就是不想在這兒上學,我要回家,你們趕快來接我。”爸媽不答應,孩子就威脅父母,說如果不來接他就離家出走。他這麼一說,學校也很害怕,不停敦促家長趕快把他接回去。
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姐姐給我打了一個電話,他姐姐是名牌大學畢業,現在已經工作了。他姐姐描述了整個過程,問我應該怎麼辦。
這是比較嚴重、比較極端的案例,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姐姐很着急,希望我有一個靈丹妙藥,直接把這個問題擺平,最好是弟弟再也不吵着回家,願意在學校裡面安心學習,再也不用這樣的方式去要挾父母,給父母找事兒了。
這個問題已經養成了,想一下子就得到一個妥善的解決,是一個很難的事情,所以我也沒能給她什麼好的建議。挂電話後,我認真琢磨這件事,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奇怪?同一個家庭裡,為什麼姐姐能考上名牌大學,而弟弟連高中都不願意讀呢?這是怎麼造成的呢?他們的家庭教育應該都是一樣的。
看起來一樣,其實并不一樣。在家庭裡是講究序位的,姐姐跟弟弟在家庭中感受到的關愛和氛圍完全不一樣。我這裡說的不是指重男輕女的這些因素,哪怕是一對雙胞胎男孩,也是一個做哥哥,一個做弟弟,這就意味着他們在家庭中的序列不一樣。
他們的身份地位也會給他們産生一種很大的影響,特别是在家長沒有去照顧好這種身份定位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強烈的反差。
姐姐考上了名牌大學,對爸媽來說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種情況下,如果爸媽沒有注意回避用比較的方式教育弟弟,就麻煩了,給弟弟帶來很大的壓力。
姐姐的優秀已經擺在那裡,他要麼超過姐姐,才能得到爸媽更多的肯定,要麼就是最起碼跟姐姐一樣優秀。
可以想象,這個男孩在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他有多大的壓力,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排遣,會越積越多,給自信心造成越來越大的打擊,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家長一定注意,不能在兩個孩子之間進行比較,甚至不能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一樣愛你們。怎麼可能一樣愛呢?一樣的話就意味着已經有比較的含義在裡面了。應該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會根據你們的需要愛你們。
如果老大你要吃兩碗飯,就吃兩碗飯,老二你不要覺得老大吃了兩碗飯,心裡就覺得不平衡,因為你吃一碗飯就飽了。所以,這份愛是按需分配的,而不是搞絕對的平均分配。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這本書送給那些不止一個孩子的家長。書裡很多的理念和原則,會幫我們把平常錯誤的方式糾正過來,避免給孩子之間造成比較。
在這個案例裡,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呢?隻能是從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一點一滴地去努力。事實已經發生了怎麼辦呢?就是接受,接受就意味着先把孩子從學校接回來。
但我所說的接受,僅僅指的是先把孩子接回來,不等于他再也不回學校讀書了。
可能把孩子的負面情緒處理得很好,他就能更快地重新返回學校,現在要做的就是當下對孩子有一份接納。我們經常講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
這一刻要理解孩子,他真的是被逼無奈。你可以想象,他得有多痛苦,才非得要做這種又得罪爸媽又丢人的事情,因為他真的沒得選,他沒有力量、沒有信心去好好學習。
這個時候,我們能不能去多理解一點孩子的那份壓力和痛苦呢?如果孩子沒辦法成為我們期望中那麼優秀的人才,我們還要不要繼續愛孩子?
我想家長心中的答案肯定是:當然要愛孩子!是的,我們還是要愛孩子,無論發生了什麼,不能因為孩子有了一個不好的行為,就忘記了繼續給孩子那份原本就應該給他的愛。
我給姐姐做一個支持和解答。首先要接受,即便弟弟暫時回去了,也不意味着将來就不能去上高中、讀大學。然後,慢慢去尋求改變的機會。
這一刻,不能因為弟弟做了一些錯誤的事,就放棄了對他的關愛、信任、支持,最好的辦法,是發自内心地去表達對弟弟的理解和關心。
可以對弟弟說,冒着這麼多風險你還一定要回家,說明你内心真的有很大的壓力,我想你一定很痛苦吧!如果有一丁點其他的可能性被你發現,你也不至于非得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吧!
事情既然這樣了,就先回來讓自己休息休息,慢慢地靜靜,無論怎樣,姐姐和爸爸媽媽都是一樣愛你,也還會像平常一樣,去表達對你的信任和支持。
我相信等你看到了更多可能,也讓自己汲取了更多力量的時候,你一定會把這些事情做好,也一定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算你一直都感覺沒有力量,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關系,還有姐姐呢!
先給孩子一份安慰和關愛,接下來,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力量,去給孩子做一些輔導和支持。比如,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或用家庭系統排列做一個個案,或其他方式,讓孩子在一個心靈成長的課程中汲取力量,把丢失的那份自信重新找回來。
借助這個案例,我也想再次強調,事實是最終權威,無論生活中發生了哪些我們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必須在接受它的基礎上,然後才有能力去作出一些調整和改變。隻有接受現實,才能腳踏實地,隻有腳踏實地了,才能讓改變真正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