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人體的心肝脾胃腎的分布

人體的心肝脾胃腎的分布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01 04:19:10

來源:生命時報

人體就像一台複雜精密的機器,正常運轉有賴于各器官之間協調有序的工作。維持運轉的便是不同器官之間幾條“軸”的相互溝通,其中,腎、腸“挑了大梁”。一旦軸上的某一器官産生疾病,便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其他器官。

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内科主任醫師 陳文莉 □黎妮

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内科主任醫師 張姮 □主治醫師 宋志韬 周婷婷

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胡轶 □主治醫師 劉曉帆

人體的心肝脾胃腎的分布(身體運轉靠的是)1

腎-心軸

心、腎易“共患病”,一個器官受傷可影響另一個,進而導緻心髒、腎功能衰竭,出現“心腎綜合征”。

通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髒瓣膜病等心髒疾病會導緻心肌缺血、缺氧,從而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大量兒茶酚胺,不僅會直接損害心髒、腎髒,還會引起血壓升高,進一步加重心腎損傷。腎髒的損傷同樣會牽連心髒。腎功能不全時,水分、代謝廢物無法及時從腎髒排出,積累的大量毒素可直接損傷心肌,增加心髒負擔。

這兩者的“互相牽連”與水鈉潴留、器官灌注不足等血液動力學改變有關,比如心衰使腎灌注不足,導緻腎小管壞死;交感神經興奮或觸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導緻的神經内分泌失調,以及慢性炎症、酸堿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等心血管疾病相關機制。

腎-腦軸

腎髒、大腦是血流非常豐富的器官,它們之間有一條“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構成了神經内分泌系統的重要部分,參與調節身體活動,比如消化、免疫、能量貯存和消耗等。

有研究表明,蛋白尿、腎髒功能不全者,老年性癡呆患病率升高,且随着疾病進展,認知功能障礙會進一步惡化。尿毒症患者透析時間越長,血管病變越廣泛、風險越高。

有學者發現,慢性腎髒病影響認知功能的主要病理機制包括血管病變、腦白質病變與腦萎縮、腦血流量改變。如果慢性腎髒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一方面會出現全身血管的硬化痙攣,使腎髒、大腦等器官血流灌注減少,另一方面會引起血管内皮損傷,加重認知功能障礙,促進高血壓和腎病發生。

腎-腸軸

腸道是人體的“綠色森林”,也是毒素清理的重要場所。慢性腎髒病會影響腸道菌群和腸道功能;腸道菌群、功能失調,又會産生毒素,加重慢性腎髒病進展,這種聯系被稱為“腎-腸軸”。

慢性腎病患者體内的毒素升高,大量擴散,會進入胃腸道;同時,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口服多種藥物,也會引起腸道内雙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種類及數量的顯著減少。腸道菌群、功能失調會反過來降低毒素排洩,代謝産物通過血液循環影響全身,進一步“毒害”腎髒,形成惡性循環。

腸道菌群和腎髒的緊密關聯,影響并促進着疾病發生發展。

保護“腎-X軸”,腎病患者需采用低鈉、優質蛋白、高纖維飲食,減輕腸道功能紊亂;限制水、鹽攝入量,平穩控壓;定期進行認知功能測試,并加強相關訓練;保證充足睡眠,盡量避免使用鎮靜藥物;适量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運動。

腸-腦軸

腸道微生物可通過産生或分泌一些物質影響大腦,大腦也可通過特定系統向腸道反饋信息,這種雙向的傳遞系統被稱為“腸腦軸”或“腦腸軸”。廣義來講,腸腦軸并不是單一的“軸”,而是由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内分泌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自主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系統、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産物組成的。

腦腸肽在中樞神經系統與胃腸道雙重分布,比如胃泌素、膽囊收縮素等。一方面,外源性、内源性刺激會通過腸道神經影響腦腸肽分泌,可引起胃腸道不适;這種不适也能通過腦腸肽反作用于神經,進而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醫學上稱為“腦腸互動”。

腸道微生物的動态平衡一旦被打破,腦-腸軸功能紊亂,可增加焦慮、抑郁、腸易激綜合征、炎性反應性腸病、精神分裂症、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腸-肝軸

酒精、病毒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肝髒疾病,進展都遵循相似路徑,即在肝髒、腸道炎症的介導下,由肝纖維化發展為肝硬化,最終發展成肝細胞癌,腸-肝軸在其中發揮着作用。

腸-肝軸,是腸道、肝髒之間通過膽道系統、門靜脈和全身循環建立的系統。肝髒分泌的膽汁酸可控制腸道菌群生長,維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腸道則生成調控因子,調節膽汁酸的生成,這種“對話”是維持肝髒代謝、腸道内穩态平衡的關鍵。

如果肝髒受損,腸道的黏膜屏障便可能被打破,腸道中細菌及其代謝産物通過受損的黏膜進入門靜脈,進一步激活肝髒免疫反應,引起炎症,加重肝髒損傷。而食物經腸道吸收、肝髒代謝後,代謝産物可通過血液循環再次輸回腸道,乙醇在肝髒産生的代謝産物乙醛,也會損害黏膜。

腸-肺軸

腸道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菌群構成和功能改變可通過黏膜免疫系統影響呼吸道,呼吸道菌群紊亂則通過免疫調節影響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和屏障功能,這種“親密關系”稱為“腸-肺軸”。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患者可表現出肺部并發症,包括氣道炎症、肺實質病變、漿膜炎及肺栓塞;治療腸炎的藥物可能存在藥物性肺毒性,導緻肺部受損。肺結核患者吞下含結核菌的痰液可能導緻腸結核,出現便秘或腹瀉、便血、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如果飲食不注意,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蟹類,可能感染肺吸蟲,吸蟲囊蚴雖然在十二指腸中脫囊而出,但可穿透腸壁進入腹腔,移行至肺實質,并在5~6周左右發育為成蟲,患者可出現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診療中,維護腸道微生态平衡對患者的治療發揮了作用。

保護“腸-X軸”,要先從飲食開始,給腸道有益菌群所需的膳食纖維和營養,比如富含鋅元素的海産品,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菌群失調人群可适當口服雙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劑,抑制不良細菌的過度繁殖。此外,最好戒煙戒酒。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