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概念區分
孔隙率是材料中孔隙體積占總體積的比例,材料的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緻密程度,從而反映混凝土的抗滲性能。是針對單一的某種材料而言。
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某堆積體積中,顆粒之間的空隙體積占總體積的比例。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顆粒互相填充的緻密程度。相比孔隙率,空隙率不是指某單一材料,它指的某堆積體積中可能包含多種材料,可以是多種材料顆粒之間的空隙。
01
關于砂率與孔隙率
首先認清一點,混凝土中的0-5(單位當然應該是mm)的“石子”不叫石子,叫砂子,亦或細集料。大于5mm的才能稱為石子,在這點上全世界的标準規定的都一樣。 按照混凝土的孔隙率學說,混凝土越是級配合理,孔隙率越小,強度越高。
泵送混凝土砂率比空隙率高。但具體砂率要依據工程要求坍落度流動性來确定。石頭大小不完全決定砂率,主要看級配合理不合理,空隙大,砂率要大。
通常來說,砂的表觀密度不得小于2500kg/m3,松散密度不得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得大于44%。砂率應以砂在骨料中的數量填充石子空隙後略有富餘的原則來确定。
02
關于密實度與空隙率
混凝土配合比的最終目的是水泥用量最小而又能達到目标強度。因此必需使得混凝土盡量的密實,而達到最好密實度的原則是最細的顆粒滿滿包圍較細顆粒,用包圍好了的組成物又去滿滿包圍小顆粒,裹着包圍物的漿體又去滿滿包圍較大的顆粒,直至包滿粗骨料,使得所有的空隙被填充。假如砂石的顆粒級配不連續,其空隙體積就會太大,不但要浪費水泥,而且還有可能留下空隙存在于混凝土中。這樣的混凝土構件必定強度更差。
一般如果确定了石子的孔隙率,就能确定沙子的用量了。做下石子的孔隙率,一般會在41%左右,這樣的話, 砂率選擇就大一點,一般在43左右。石的表觀密度不得小于2600kg/m3,1類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3%,2類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5%,3類碎石空隙率不得大于47%。
03
确定空隙率時要綜合考慮配比
在配比設計中,混凝土配比的容重與表觀密度有關。堆積密度主要影響混凝土配比設計中砂率的确定。空隙率=堆積密度/表觀密度。石子的空隙率越大,砂率越大,反之亦然。同理,砂子的空隙率越大,需要的膠凝材料就越多。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
說的空隙率,不能把它脫離整個配比環境單獨說。通常在配合比中的砂石比,以一定漿骨比(或骨料總量)下的砂率表示。對級配良好的石子,砂率的選擇以石子松堆空隙率與砂的松堆空隙率乘積為 0.16~0.2 為宜。
一般,泵送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 36%,并不宜大于 45%。為此應充分重視石子的級配,以不同粒徑的兩級配或三級配後松堆空隙率不大于 42%為宜。石子松堆空隙率越小,砂石比可越小。在水膠比和漿骨比一定的條件下,砂石比的變動主要可影響施工性和變形性質,對硬化後的強度也會有所影響(在一定範圍内,砂率小的,強度稍低,彈性模量稍大,開裂敏感性較低,拌和物黏聚性稍差,反之則相反)。
确定配合比的原則
▼▼▼▼▼▼▼▼▼▼▼▼▼▼▼▼▼▼▼▼▼▼▼▼▼▼▼▼▼▼▼▼▼▼▼▼▼▼▼▼▼▼▼▼▼▼▼
(1)按具體工程提供的《混凝土技術要求》選擇原材料和配合比。
(2)注重骨料級配和粒形,按最大松堆密度法優化級配骨料,但級配後空隙率應不大于 42%。
(3)按最小漿骨比(即最小用水量或膠凝材料總量)原則,盡量減小漿骨比,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最小膠凝材料總量的原則确定漿骨(體積)比,按選定的漿骨比得到 1 m3 混凝土拌和物漿體體積和骨料體積;計算骨料體積所使用的密度應當是飽和面幹狀态下所測定的。
(4)按施工性要求選擇砂石比,按《混凝土技術要求》中的混凝土目标性能确定礦物摻和料摻量和水膠比。
(5)分别按絕對體積法用漿體體積計算膠凝材料總量和用水量;用骨料體積計算砂、石用量。調整水膠比時,保持漿體體積不變。
(6)根據工程特點和技術要求選擇合适的外加劑,用高效減水劑摻量調整拌和物的施工性。
(7)由于水泥接觸水時就開始水化,拌和物的實際密實體積略小于各材料密度之和,則當未摻入引氣劑時,可不考慮攪拌時摻入約 1%的空氣。
在試配時,對于砂石的選用應該考慮到以下綜合指标。對于石子,要先後考慮到品種、飽和面狀态的表觀密度、松堆密度、石子最大粒徑、級配的比例和級配後的空隙率。對于砂子,要篩除 5 mm 以上顆粒後的細度模數、5 mm 以上顆粒含量、飽和面狀态的表觀密度、自然堆積密度、空隙率。
砂的顆粒的總表面積要小,在其他條件都考慮到的條件下,砂盡可能粗些。砂的顆粒級配要良好,顆粒級配是指粒徑大小不同的砂相互搭配的情況。砂顆粒間大小搭配合理,達到逐級填充,減小空隙率,以實現盡可能高的密實度。用級配良好的砂配制混凝土,不僅空隙率小節約水泥,而且因水泥的用量減小,水泥石含量少,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從而強度和耐久性得以加強。在混凝土中,水泥漿是通過骨料顆粒表面來實現有效粘結的,骨料的總表面積越小,水泥越節約。
04
關于空隙率的分析
如考慮不透水混凝土的情況。因水分子的直徑是 0.4 nm,要想使水在孔隙中不流動,假定需要的孔隙尺寸應小于 5 倍水分子直徑(即 2 nm)的話,那麼,要想使混凝土變得不透水,根據情況可以推斷,加入如矽粉類的超細顆粒材料,将會使混凝土的配制變得更加容易。當然,隻有綜合考慮了不同顆粒間的相互作用,不同尺寸範圍孔隙間的填充方法,考慮了界面和過渡區,建立起多尺寸範圍顆粒堆積體的科學模型和分析方法後,才能真正用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和孔結構分析。
考慮顆粒堆積體系在自重作用下達到密實,用 PFC3D 軟件模拟顆粒堆積體,同時計算其孔隙率,通過所建立的方法近似計算顆粒堆積體孔隙的連通性,在研究顆粒體系的粒徑範圍内(最大與最小粒徑的比值小于 16),計算結果表明:
(1)球形顆粒在重力作用下堆積體系的孔隙率大約在 20%~ 45%之間。
(2)符合 Fuller 粒徑分布曲線的顆粒堆積體具有相對低的孔隙率。
(3)顆粒形狀對堆積體系的孔隙率有影響,球形顆粒能夠得到孔隙率較低的堆積體。
(4)模拟顆粒堆積體的孔隙連通性接近 100%。
(5)要想使混凝土變得不透水,在混凝土中摻入超細顆粒(納米量級)材料将更容易實現。
05
砂石密度孔隙率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通過對砂石表觀密度、堆積密度的測定,計算出砂石的孔隙率及空隙率,從而了解材料的構造特征,便于試配出最佳狀态。
一、實驗儀器
1、測定砂的表觀密度:
容量瓶法:容量瓶(500mL),電子秤、鋁制料勺、淺盤、滴管等。
2、測定石子的表觀密度:
廣口瓶法:廣口瓶、玻璃片、天平、淺盤、毛巾、電子秤等。
液體比重天平法:靜水天平、配套器具、烘箱等。
3、測定砂松堆密度:下料漏鬥、标準容器、台秤等。
4、測定石松堆密度:标準容器、小鏟、台秤等。
二、實驗操作
(一)砂表觀密度
1、稱取烘幹砂300g。
2、在容量瓶内注入水至瓶頸刻度線,擦幹瓶外水分,稱其質量。
3、倒出容量瓶内部分水,剩餘至約球部高度的1/3。将300g砂全裝入容量瓶,傾斜約45度搖轉容量瓶,使試樣在水中充分攪動(排除氣泡)。靜置一段時間後用滴管添水至瓶頸刻度線,擦幹瓶外水分,稱其質量。
(二)石子的表觀密度(廣口瓶法)
1、稱取烘幹石。
2、将水注滿廣口瓶,用玻璃片封住瓶口,擦幹瓶外水分後稱其質量。
3、倒出廣口瓶内水約1/2,傾斜放置廣口瓶,将石裝入其中。然後注滿水,用玻璃片覆蓋瓶口,以上下左右搖晃的方法排除氣泡。再靜置一段時間,将水注滿廣口瓶,用玻璃片封住瓶口,擦幹瓶外水分,稱其質量。
(三)石子的表觀密度(液體比重天平法)
1、稱取烘幹石。
2、将幹石裝入吊籃,并浸入生水容器,同時上下升降吊籃排除氣泡。
3、調整好容器中水的高度後,稱量出吊籃及石子在水中的質量。
4、調整好容器中水的高度後,稱量出吊籃在水中的質量。
5、測量水溫。
(四)堆積密度實驗
1、砂松散堆積密度
(1)稱取标準容器的質量,測定标準容器的體積 (V)。将标準容器置于下料漏鬥下面,使下料漏鬥對正中心。
(2)用鋁制料勺将試樣裝入下料漏鬥,打開活動門,使試樣徐徐落入标準容器直至試樣裝滿并超出标準容器筒口,移開漏鬥。
(3)用直尺将多餘的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相反方向刮平,稱其質量。
2、石松散堆積密度
(1)稱取标準容器的質量及測定标準容器的體積(V)。
(2)取一份試樣,用小鏟将試樣從容量筒上方50mm處加入,至容器上部試樣呈錐體且四周溢滿時。
(3)使表面凸起部分體積和凹陷部分體積大緻相等,稱取總質量。
三、數據處理
(一)砂表觀密度
1、按公式計算砂的表觀密度,精确至10kg/m3。
不同水溫對砂的表觀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如下對應:
水溫/℃: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0.002、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2、以兩個平行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兩次測定結果的差值不應大于20kg/m3 ,否則重做。
(二)石表觀密度
1、計算石子的表觀密度,精确至10kg/m3。
不同水溫對砂的表觀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2、以兩個平行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兩次測定結果的差值不應大于20kg/m3 ,否則重做。對于顆粒材質不均勻的材料,兩次測定結果差值若大于該值,可取4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三)堆積密度試驗
1、砂松散堆積密度
(1)計算試樣的散堆積密度,精确至10kg/m3。
(2)以兩個平行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精确至10kg/m3。
2、石子松散堆積密度試驗
(1)計算試樣的松散堆積密度,精确至10kg/m3。
(2)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
(四)空隙率
1、空隙率,精确至1%。
注意公式中 ρ1——材料的松散堆積密度;ρ2——材料的表觀密度。
2、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最後結果。
四、實驗注意事項
1、砂表觀密度試驗時:
1)加砂後應将粘在容量瓶頸内壁沖洗進容量瓶。
2)水 砂 瓶和水 砂兩次稱量注意瓶塞。
3)趕氣泡時間盡量延長,5min以上。
2、石表觀密度試驗時:
1)加石時應将廣口瓶傾斜。
2)水應加到瓶口高出,蓋玻璃闆應水平推移。
3)升降吊籃排除氣泡時,石子不得露出液面。
3、砂堆積密度試驗時:注意不要振動容器筒。
4、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與标準方法中有所差異。《建設用砂》GB/T14684标準中,測定砂表觀密度,水溫應在15~25℃,砂 水 容量瓶的質量要靜置 24小時後進行稱量。《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4685标準中,測定石子表觀密度,水溫應在15~25℃,石子和吊籃在水中的質量要靜置24小時後進行稱量。
06
實例分析
(1)原材料的選取
水泥:常州金壇盤固水泥集團生産的盤固牌P.042.5級水泥。其理化性能見表1。
粉煤灰:鎮江谏壁電廠生産的華源牌Ⅰ級粉煤灰。其理化性能見表2。
砂:産地江西贛江,細度模數2.2,2.6,2.9三種,含泥量均<1.0%。
碎石:浙江湖州花崗岩;粒徑5mm~16mm,5mm~25mm偏粗兩種規格,含泥量0.4%,壓碎值6. 7%。
外加劑: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産JM-9高效緩凝減水劑。其性能見表3。
(2)試驗内容
混凝土的工作性也稱為和易性,是指砼拌合物能保持其組成成分均勻,不發生分層離析、泌水等現象,适于運輸、澆築、搗實成型等施工作業,并能獲得質量均勻、密實的砼的性能。它是一項綜合技術性能,包括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個方面。所謂的拌合物和易性良 好,就是使這三方面的性能,在某種具體條件下得到統一,達到均為良好的狀況。
以下試驗就是從工作性、強度、抗滲性等角度出發,來簡要闡明骨料孔隙率對混凝土性能的 影響。
試驗固定其他因素,以最常用的C30泵送砼為基準配合比:
以此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強度如下:
(3) 試驗結果及分析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骨料孔隙率對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很明顯,第3、4、5組混凝土基本 無法泵送施工;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最大也達到5MPa,說明骨料孔隙率應當在配合比設計時作為重要參數加以分析;對混凝土抗滲強度影響非常明顯,最大和最小值相差一倍以上。仔細分析坍落度和強度數據,還可得到幾點規律:
① 砂的細度模數越小,混凝土強度越低,但砂的細度過粗導緻混凝土離析時強度明顯下 降;
② 碎石的級配明顯影響骨料孔隙率,單級配時強度提高,但工作性很差;
③ 孔隙率最小時,工作性和強度達到最佳平衡點;
④ 骨料孔隙率越小,抗滲等級越大。
(4) 結語
骨料空隙率大小,反映了骨料各個粒級的搭配情況。連續粒級時,混凝土工作性好,拌合物均勻,抗滲等級就高,這和以往人們認為骨料比表面積越小,抗滲等級越高不同,由此說明在混凝土設計時不應僅僅考慮理論規律,更應根據試驗調整配合比達到最佳的工作性,使拌合物均勻,沒有捷徑,空隙率和孔隙率的把控也是從試配中來,沒有哪家的秘方是最好的,隻有你的是不是最合适的。這才是使混凝土各個性能達到均衡的要義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