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俞敏洪,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是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
當年在北大做老師的俞敏洪,毅然辭職創辦新東方,從小規模的英語培訓班,到2006年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他功不可沒。
可是,俞敏洪并不隻是大衆眼中的成功商人,他還是北大西語系的畢業生,曆經三次高考,深知讀書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
在俞敏洪五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從來沒有因為創業而耽誤看世界的腳步,今天我們就從這本《行走的人生》中,來一窺他的世界觀。
有句話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俞敏洪同樣踐行着這句話,讓我們從他行走的人生中,跟随他的腳步,重溫他的人生軌迹。
【1】
看世界,讓身體行走在天地之間。
俞敏洪在自序中說:“我喜歡旅遊,每年會抽出一兩個月的時間專門去旅遊。”
他說從不擔心自己會長胖,如果真的胖了,去外面徒步旅行十五天,也就瘦下來了。
其實走出去看世界,不隻是能瘦身,更重要的是讓身體放松,在行走的過程中,看遍風土人情,體驗世事變化,感悟生命真谛。
俞敏洪最喜歡的是根據一部電影去一個地方,探尋意大利的西西裡島就是被《教父》系列電影所吸引,想要看一看邁克經常光臨的酒吧。
而且他對當地的曆史文化比較感興趣,總要提前做足功課,要是遇到把曆史傳承講得透徹的導遊,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他在寫到去西西裡島的埃特納火山的時候,因為雲霧缭繞,除了若隐若現的各個火山口和腳下黑色的火山熔渣,什麼都看不到,還得擔心一不小心掉下去。
即使是這樣提心吊膽,也不妨礙他在看到星星點點的野草和野花時,對生命的感歎和折服。
正如他所說:“人沒有理由不更好地活着,即使處于卑微之中,也當開花、播種,為天地留下一點美麗。”
而當俞敏洪去法國的夏林城堡參加親戚家孩子的婚禮時,結識了城堡的主人尼科爾森夫妻,知道了一個“普通人有了夢想,就會有奇迹發生”的故事。
尼科爾森夫妻從美國尋訪全歐洲,一眼就被夏林城堡迷住了,為了養護城堡,他們把城堡改造成家庭旅館,滿足了普通人住城堡的心願。
俞敏洪從這對勤勞而又充滿智慧的夫妻身上,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更感歎“我們的一生該如何去追求有意義的生命之旅。”
十天的摩洛哥之旅,帶給俞敏洪的不隻是身體的放松,更是背着雙肩包自由穿行在街頭的惬意,歡快的城市節奏對人的感染力真的太大了。
從卡薩布蘭卡再到曆史文化名城馬拉喀什,感受異域風情的同時,更讓人驚歎造物主的神奇,原來這個地球上生活着如此不同的民族。
從俞敏洪的視角,我們更能夠懂得,保護文明傳承,才能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能夠記住曆史,相信“人世間的美好不僅能夠存在,還能夠持久”。
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總有人在不停地奔走着,或許不經意間會發現,讓身體行走在天地之間,是那麼地幸福與安甯。
【2】
勤閱讀,讓心靈行走在夢想之間。
你每年能讀幾本書?工作那麼繁忙的俞敏洪,每年認真精讀的書,至少20到30本,如果算上幾個小時翻一本書的話,他一年能讀100多本書。
我們一般讀了一本書,讀完就放下了,而俞敏洪卻要寫出讀後感,重要的是這本書帶給自己的思考和成長。
他說:“閱讀是我平生一大樂事。”樂到什麼程度呢?在《走讀周有光》一書中說,這是他在政協會議駐地的流動書攤上買的書。
就連參加這麼重要的會議,他都不忘讀書,而且讀完還要寫一篇讀後感,總結出周有光能夠長壽的四點生命态度。
從“感情和諧”到“有熱愛的事情”,再從“想得開天地寬”到“名利心淡薄”,每一點都總結到位,而且對讀者非常有啟發。
因為喜歡非洲,俞敏洪不僅讀了兩遍卡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連同名電影都看了兩遍。
後來他又讀了大衛·李文斯頓的傳記《深入非洲三萬裡》,作者張文亮是個資深的李文斯頓迷,把李文斯頓遇到食人族還有毒箭族的經曆都寫得非常傳神。
讓俞敏洪印象深刻的是,李文斯頓幫助一個部落建了一圈木栅欄,擋住了河裡會吃人的鳄魚的攻擊。
因為非洲人生活的原始狀态,導緻他們應對挑戰的能力非常欠缺,而走出非洲的人們,則要不斷地迎接挑戰,才會逐漸誕生了文明。
由此,俞敏洪明白了“文明的産生是人類為了生存,迎接一次次重大挑戰而形成的結果。”的道理。
原來,閱讀不隻是讀人物所經曆的故事,更是要思考給自己帶來的啟迪,讓心靈的得以洗滌和升華,才是閱讀的終極意義。
俞敏洪還喜歡在機場買書,因為喜歡讀《羅馬人的故事》,中文版出了12本,他就買了12本,而且都是在機場買的。
了解羅馬帝國從興盛到衰退的曆史,再結合中國曆史的發展變遷,這其中帶給他的思考就更加深入而且富有内涵。
無論是在飛機上還是在汽車裡,都是俞敏洪的讀書時間,讓心靈徜徉在書中,帶給他的不隻是安甯,更是插上夢想的翅膀,自由翺翔的幸福。
【3】
悟人生,讓生命行走在思想之間。
作為五十知天命的中年人,俞敏洪對年輕人說:“不要怕失敗,不要怕艱苦。去努力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成為最想成為的人!”
俞敏洪比我們大多數人擁有更多的成功,不是他比我們聰明,相反他總是謙虛地表示:“我的智商一般,就是比别人勤奮。”
這種勤奮不止表現在努力工作上,更表現在對人生的思考上,因為隻有真的參透人生的奧義,才會真的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當俞敏洪寫下這個标題的時候,是他重溫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
他說:“真正抱有希望的人,才會有巨大的痛苦和掙紮,但無謂的痛苦和掙紮對希望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要對人生抱有希望,盡管我們隻是普通人,但是至少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人,來拯救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
但其實,思考人生并不一定都是宏大的課題,在《那些滋潤我生命的小事兒》中,俞敏洪寫的就是他小時候放羊的場景。
青草被割下後,被太陽一曬,散發出濃郁的芬芳,這是生長在農村的親身體驗,哪怕遠離家鄉多年,這份記憶卻一直刻在他的腦海裡。
正是生命中經曆的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才是滋潤生命的重要力量,這是我們都該懂得的道理。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而我們能夠從俞敏洪的筆觸下,明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自己就是勝利。
【4】
俞敏洪曾說過,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總會有許多得失和起落。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回望俞敏洪的前半生,也是伴随着三次高考的痛苦,以及創業過程中的艱辛,但是好在他都扛過來了。
而我們亦是如此,每當遇到溝溝坎坎的時候,總是懼怕自己抗不過去,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但其實對照俞敏洪的人生,我們更會懂得,隻要你還願意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一定會看得到前方還有希望。
說不定轉角處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鼓起勇氣繼續走下去。
當你覺得自己扛不下去的時候,就讀一讀俞敏洪的文字吧,他會給你堅持的力量和努力的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