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04:18:59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1

竹子,是一種普通而常見的植物,它沒有牡丹雍容華貴,沒有桃李妖冶豔麗,也沒有蘭花淡雅清芬,但它高直挺拔,中空有節,淩寒傲霜,經冬不凋,所以曆來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與吟詠。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的《淇奧》一詩,通篇皆以竹子起興,借綠竹的青翠傲岸、堅貞不屈來贊美君子的美好品性,高風亮節,從而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

東晉書法家王微之生性疏狂,卻嗜竹如命,即使是在别人的宅第小住,也要命人在空地裡種上竹子。别人不解,便問道:“不過暫住,何必勞煩?”微之一番嚴肅地嘯詠之後說:“何可一日無此君也!”

無獨有偶,北宋大文學家蘇轼雖然愛吃肉,但是在竹子和肉之間,蘇轼卻毫不猶豫地這樣選擇:“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時。

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愛妃娥皇和女英聞訊後趕至湘水邊,哀哀悲哭,其眼淚揮灑在湘竹上,留下點點淚痕,遂成斑竹。

劉禹錫因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被貶官朗州以後,依當地的迎神曲寫了《斑竹枝》這首詞。

在這首詞中,作者看似在題詠湘妃舊事,實際上劉禹錫是以屈原自比,抒發了自己在他鄉異地,夜深人靜、明月朗照之時,内心因政治受挫和無辜被貶的無限悲憤與幽怨之情。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闆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一生畫畫,隻畫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

由于極鐘情于此三種之物,鄭闆橋畫筆下的蘭、竹、石,均達到了形神兼備,精妙絕倫的水平,尤其是畫葳蕤綠竹,世間更是罕有對手。

這首經典的《竹石》就是一首題畫詩。它寫了一叢生長在破岩中的竹子,雖然根基貧瘠,但它毫不自棄,而是緊緊用力,咬住青山,曆經風吹雨打,忍受千磨萬擊,依然昂首挺立,頑強生存的姿态與情景。

鄭闆橋自幼喪母,和父親靠賣畫為生。後科考屢試不第,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卻終因官場黑暗而去官。但不論何時,不論何事,鄭闆橋從不低頭,從不妥協,也從不苟且。

所以鄭闆橋筆下的這叢竹子,它不僅僅是竹子,它是鄭闆橋光明磊落、堅貞不屈的人格寫照,也是一種高尚氣節和凜凜風骨的象征。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3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闆橋曾任山東濰縣知縣,雖然他在此任上的時間并不長,但鄭闆橋為官一天,便為濰縣的百姓憂慮一天,真正體現出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清官意識。

即使公務之餘,躺在縣衙的宿舍裡,鄭闆橋聽見竹葉蕭蕭作響,也仿佛聽見了當地百姓啼饑号寒的怨聲。鄭闆橋說,我們雖然隻是州縣裡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事,都在牽動着我們内心的情感。

正是因為鄭闆橋具有深切的愛民之心,所以他才會在災年,未經上司同意擅自開倉赈濟,從而觸犯了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誣告罷官。

春來秋往日出日落(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4

但是鄭闆橋對于罷官根本無所謂,從此悠遊于江湖之上,随意地寫詩,惬意地作畫,或許更适合他那顆孤高不凡的靈魂。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着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首詩。這首詩雖然用字簡單,但内在的氣質非常威猛淩厲,充分體現出一代帝王的雄心與霸氣。

朱元璋說,你看那竹子被厚厚的大雪壓彎了腰,枝頭眼看要沾着地上的污穢了,但最後還是沒有陷身泥淖。等到天剛放晴,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那竹子就會抖落積雪,繼續昂首站立,與天比高!

朱元璋出身貧寒,幼年時一度乞讨,還曾入寺為僧。但他從社會的最下層爬上皇帝的高位,就一定有他過人的智慧與品格。

這種過人的智慧與品格就是,從來不接受命運既定的安排,而是頑強地搏擊,英勇地戰鬥;并且從不服輸,從不認慫,相信自己絕非凡種!

在朱元璋的胸中,一定經常充溢着這樣一股英雄帝王的氣概,因此他才能夠活力滿滿,自信滿滿,最終橫掃元庭,席卷天下!所以說,《詠竹》這首詩便是朱元璋在托物言志,那毫不屈服、壯志淩雲的雪竹便是朱元璋自己。

竹子,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栽種曆史,人們伴竹而居,杖竹而行,以竹為笛,砍竹為筏,竹子的實用性不一而足。

然而,最讓人們難以忘懷和肅然起敬的,還是竹子的高尚節操。它“根生大地,渴飲甘泉,未出時便有節;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及淩雲處尚虛心。”

自古文人多愛竹,但竹在詩人們的筆下,風姿情韻卻各不相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王維的竹;“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是孟浩然的竹;“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這是楊萬裡的竹;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自然是蘇東坡的竹。

竹,傲骨迎風,謙虛有節,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它永遠是最美的風景。

-作者-

張風莉,筆名雨楓,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已出新書《生命的突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