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上官氏家族祭祖

上官氏家族祭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23:14:04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考證:上官氏出自芈姓。

《天水郡上官氏源流》和《辭源》記載,上官姓氏乃黃帝後裔,出自芈姓,黃帝第五代孫陸終生六子,其中第六子季連為芈姓,季連之子附舒被封于熊,附舒生子為穴熊,穴熊的後裔鬻熊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老師,後代以熊為氏。

周成王時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封于楚,屬子爵,子孫仍以芈為姓。周桓王時,其九世熊通于公元前740年自立為楚武王,定都于郢。

楚武王十六世孫楚懷王。楚懷王之少子蘭,公元前298年封為上官邑大夫,後人以官名為氏。

還有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楚大夫靳尚食采于上官(今河南滑縣東南上官村),以地名為氏。上官應是楚國的名邑(地名),天水是子蘭居住的地方,以邑為氏,以居為郡,子蘭的後裔遂以上官為姓,以天水為郡,奉子蘭為上官的姓祖。 中原上官的姓氏應發源于今河南滑縣東南,秦滅六國後,上官氏被遷入隴西上邑(今甘肅天水),唐朝時,上官家族又遷入河南并逐漸成為陝州之旺族。唐末戰亂,中原上官氏大舉南遷于今福建郡武。宋、元、明、清後,上官族氏遍布全國各地。

第三種說法是漢朝時,上官氏從楚國遷徙隴西上郢(今甘肅天水一帶)。陝州的上官氏可能來源于漢朝的右将軍安陽侯上官桀。

上官桀,漢朝人,武帝時任太仆。武帝臨終任其為左将軍,與霍光同受遺诏輔佐少主,封為安陽侯。後期上官桀密謀欲廢昭帝,事情敗露後,被誅滅族。上官桀之子上官安,任車騎将軍(主要掌管打仗),封桑樂侯。上官安死時有遺腹子上官期,上官期的孫子上官勝為蜀(今四川成都市境内)的太尉。上官桀的後裔上官勝生二子,一個叫上官茂,遷居東郡,号西祖,另一子叫上官先,遷居陝郡(陝州、治陝縣),遷入陝郡的這一支,應該是陝州上官氏的先祖。

陝州的上官家族主要有西漢時的上官桀家族和唐朝的上官儀家族。

一、上官桀家族

(一)上 官 桀

隴右天水上官氏家族,在西漢時期最著名的人物是上官桀。

上官桀,出生年月大約在公元前140年左右,卒于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上郢人,字少叔。少年時為羽林期門郎。漢武帝能征善戰,對馬匹倍加關心,見上官桀身體強健而勇武,提升他為未央宮廄令,負責禦用馬的喂養和調護,并再三責令上官桀好好喂養,不得疏忽。上官桀後為侍中,後又官至太仆。為受遺诏輔佐少主孝昭皇帝的四位大臣之一。自武帝時,上官桀已為九卿,位在霍光之後,其父子并為将軍,有椒房中宮之重。武帝臨終封左将軍,武帝遺诏上官桀為安陽侯。其子上官安為骠騎将軍,封桑樂候。其父子與霍光争權結怨,欲謀誅霍光廢昭帝,事發後被誅。

安陽侯上官桀的封地,在今三門峽市陝州區菜園鄉南縣村附近,西漢時屬硖石縣。北魏郦道元所說的安陽溪水,可能是因為漢昭帝封上官桀為安陽侯國,才得流經安陽城北的溪水稱為安陽溪水。

上官桀的墓,在興平縣南位鄉東陳阡村東南約600米。其西南為霍光墓,相距200米。《漢書·外戚傳》載:顔師古注雲:“上官桀、上官安冢,并在霍光冢東,東去夏侯師冢二十步”。其墓封土堆不甚大,圓形,高約8米餘,墓周圍為農田,曆代被耕者蠶食不少。昭帝時,上官桀因與霍光政見不和,結黨廢帝及其同黨被殺後,其孫女上官皇後私自将屍體收殓安葬。

上官桀善于揣摩皇上的脾氣和心思,雖然得到了高官,後也招來殺身之禍。

(二)上官皇後

上官皇後,生于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卒于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谥号孝昭皇後。《漢書》未載其名。漢武帝彌留之際托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4人為顧命大臣,上官桀和霍光又是兒女親家。

西漢昭帝劉弗陵皇後上官氏,是上官桀的孫女,是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的父親上官安,其嶽父是霍光。上官桀家族想立上官安女兒為皇後時,其女兒才5歲,霍光不同意,而漢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幫忙弄成了。蓋長公主與名叫丁外人的人私通,上官安通過丁外人找到蓋長公主。蓋長公主讓漢昭帝下诏将上官安的女兒召入宮中,任命上官安為騎都尉。第二年,即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漢昭帝立上官氏為皇後。年僅6歲的上官氏被送入皇宮,且被立為皇後,是漢朝年齡最小的一個皇後,昭帝去世時她才16歲。因此,她又成了漢朝最年輕的皇太後。

後來因利益之争,上官桀父子一度曾拉攏丁外人和燕王誣告霍光謀反。

昭帝去世時沒有子嗣,霍光等人便擁立了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為皇帝,劉賀尊上官皇後為皇太後(時年15歲)。後又廢黜了劉賀,找到了流落民間的劉病已(劉詢),将其扶上皇位,即漢宣帝。同時,上官桀父子和丁外人等被殺,上官家被滅。

漢宣帝尊上官氏為太皇太後,上官氏雖不受寵,但也不參與宮廷的政治鬥争,終将頤養天年。公元前37年上官氏駕崩,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年幼的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在《漢書》有列傳。

二、上官儀家族

(一)上官儀

在陝州的曆史文化名人中,上官儀是最值得一提的。盡管後人對他的争議很大,但他是陝州曆史上的第一個進士,又當過大唐朝的宰相,又有詩文上“上官體”的造詣。不論從哪個角度講,他都占有一席之地。

上官儀的祖籍應該在今三門峽市湖濱區的三裡橋村上官組附近。自上官桀被滅族後,其後人四處躲逃,上官儀其祖上可能在上官村這個地方紮下了根。幾百年後,他父親可能在上官村出生了。從隋唐及以後朝代的文獻看,上官儀的祖籍始終是陝州、陝縣,他對上官村有記憶,有感情。

原陝州城的上官街、上官巷,可能也與他和上官婉兒有關。“上官儀之墓,在渑池縣南村鄉南村西南300米處,墓建于唐代,坐落于山坡台上,現冢已無存”。至于上官儀的墓是否在渑池縣南村鄉,作者有很大的異義。

1972年1月出土于禮泉縣煙霞鄉馬寨村西南的弘農盧氏人張士貴(唐朝開國名将,隋朝大都督張和之子,曾任虢州刺史,累遷左領軍大将軍、虢國公,平定西南之亂,參與攻打遼東之戰)的墓志文則由當時的文學家、史學家、宰相上官儀撰寫。“大唐故輔國大将軍荊州都督虢國公張公墓志銘并序”,正書55行,行57字。

上官儀的一生與他少年的苦難經曆有關。上官儀早年得到揚州都督楊仁恭器重,入京參加科舉考試。貞觀六年(公元627年)20歲時考中進士,被授弘文館直學士,并任秘書省從六品的秘書郎。編撰《晉書》後,改任門下省起居郎。唐高宗李治繼位(公元649年)後,升任秘書省的副職秘書少監(從四品)。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加授銀青光祿大夫、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仍然兼弘文館學士。公元665年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

上官氏家族祭祖(陝州上官氏家族)1

上官儀像 (西漢儒學者從考)

上官儀(約608-664),字遊韶。祖籍陝州陝縣(今河南陝縣)人。其父親上官弘。上官弘,生子上官儀,上官儀生子上官庭芝、上官庭璋,上官庭芝生女上官婉兒。上官庭璋生子上官經野、上官經國、上官經緯,上官經緯生子上官诏。上官弘在隋炀帝時官至江都宮副監,因而全家遂遷居江都(今江蘇揚州)居住。隋炀帝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左翊大将軍宇文化及在揚州發動叛亂,弑殺隋炀帝。大業末年上官弘被隋右禦衛将軍陳稜所殺。此時上官儀年幼(10歲),藏匿幸免。家庭的不幸、政治上的暴政與混亂,在上官儀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痕。後私自度僧人,潛心佛教經典,遍涉經史,吟詩作文,尤精五言,上官儀祖籍陝縣,可能生于江都(今揚州)。

貞觀初年,才學俱佳、剛過弱冠之年的上官儀得到了都督楊仁恭的賞識和禮遇。不久,上官儀一舉考中了進士。唐太宗李世民早已聽說了上官儀的才名,特别頒谕,授予上官儀弘文官直學士,即遷任秘書郎。當時,唐太宗崇尚文治,特别重視科舉制度,寵信那些科舉名就的寵兒,喜歡與他們作賦、和詩、作文,以示風雅。唐太宗經常讓上官儀看其草稿,經常是唐太宗賦了前句或寫了前一段,由上官儀來接着作下幾句或寫後幾段。凡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參加的文人聚會或宴會,上官儀必定被指名參加,令那些乘機賣弄風騷、附麗權貴的文人舉子們望塵莫及,自歎弗如。

為進一步強化李唐王朝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唐太宗十分注意借鑒曆代封建王朝興衰的經驗和教訓,開設史局,設置史官,組織力量集體編撰前王朝的曆史。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诏令房玄齡、褚遂良、令狐德棻、劉子翼、上官儀等20餘人編撰《晉書》。僅用了三年時間即大功告成,上官儀因此轉起居郎,獲得加級賜帛的獎勵。

當初,唐高宗不顧臣僚的反對,将武則天由感業寺再召人宮,由“才人”而“昭儀”,又晉号“辰妃”,僅次于皇後的地位。她地位提高了,野心便日漸膨脹,兇殘之性暴露無疑,不僅迫使唐高宗廢黜了王皇後,幽禁了前寵妃蕭淑妃,而且迫使唐高宗力排衆議,于655年正式立她為皇後。不久,又迫使唐高宗下诏,皇帝改稱為天皇,皇後改稱為天後,并開始幹預朝政。武則天權變多智,唐高宗便有意遜位,讓武則天攝知國政,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對。中書令郝處俊奏道:“《禮經》上說:天子理陽道,後治陰德,皇帝與皇後,猶如日與月、陰與陽,各有所主,互不相奪。假若失去了原來的程序、規則,那麼天子将遭到天下人的責難。禍也将起自蕭牆。當初魏文帝曾明确诏令宗室、公卿百官,他死後皇後不許臨朝稱制,奈何陛下想自動讓位讓權于天後呢?何況李唐天下,是高祖、太宗的天下,而非陛下的天下,理當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後代,決不可以把國家送人,懇請陛下詳鑒。”中書侍郎李義琰也附和說:“郝處俊引經據典,其言誠懇忠直,臣以為陛下應不需要疑忌,那麼天下人便是大幸了!”宰臣們的反對,打消了唐高宗欲一時遜位的念頭。

唐高宗晚年,身體多病,武則天乘機借口“輔弼”龍體欠佳的天子而于紫宸殿與唐高宗并列于朝,在翠簾之後過問一切政務,由幹政到擅權。因為東有高宗、西有武後聽政,時人稱之“雙聖”。縱觀中國古代曆史,武則天并非第一個也不是唯一垂簾聽政的人,但是以往多是天子年幼,由皇太後代為執政,像唐高宗這樣由皇後左右,畢竟少有。因此,在朝廷中引起了更多官僚尤其是前朝元老、舊臣的不滿。元老舊臣集團與新貴集團之間的矛盾鬥争更加明顯更加激烈,唐高宗本人也深感武則天的威福并作及其對他的掣肘,不勝其憤。

一天,内侍王伏勝上奏唐高宗,說有位叫郭行真的道士經常出入宮掖,為天後武則天施行厭勝之術,行為詭密。唐高宗聞奏,十分惱怒,立即密诏上官儀,授意上官儀奏疏廢黜武則天。于是,上官儀上奏唐高宗,指責天後武則天恣意專橫,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請将天後武則天廢為庶人,以順天心民意。随後,唐高宗诏令上官儀起草廢後诏書。這一舉動,很快有人禀報了天後武則天,武則天馬上向唐高宗說明了道士郭行真施術之事,令唐高宗措手不及。唐高宗又後悔前舉,但又有廢黜天後的草诏在,唐高宗十分擔心天後武則天的埋怨與惱怒,便解釋道:“所有這一切,都是上官儀教我做的!”關鍵時刻,上官儀被唐高宗出賣了。成為替罪羊。得罪了天後武則天,上官儀便大禍臨頭。

麟德元年(664),内侍王伏勝與已廢太子、梁王李忠被害。因為上官儀曾為陳王府谘議,與王伏勝同在梁王府任職。于是,許敬宗便誣陷上官儀與梁王李忠通謀,被捕人獄。梁王李忠被賜死,上官儀與王伏勝等人被誅殺,家口籍沒。許多人因此受到了牽連,如鄭欽泰、西台舍人高正業、司虞大夫魏玄同和張希乘、長安縣尉崔道默俱被除名,流放嶺南不赦。

上官儀之子上官庭芝,官至周王府屬僚,與上官儀同時被殺。上官庭芝有一個女兒,即上官婉兒,唐中宗時為昭容,很得唐中宗喜愛。因此,唐中宗頒诏追贈上官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追贈上官庭芝黃門侍郎、歧州刺史、天水郡公,并以禮改葬。對上官儀的追贈及改葬,有上官婉兒的因素,同樣也有高宗的悔意。

(二)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唐陝州陝縣(河南)人。

上官氏家族祭祖(陝州上官氏家族)2

上官婉兒 (中國後妃全傳)

上官婉兒生于唐高宗麟德六年(664年),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被殺,舊曆八月下葬,葬于雍州鹹陽縣茂道鄉洪渎原。死後被追贈為昭容,後人稱為“巾帼首相”。

她是初唐宮廷大詩人、西台侍郎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出生不久,爺爺上官儀被人陷害,父親上官庭芝與爺爺一起獲罪被誅。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被配入皇宮内廷為奴。其母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妹,母女才得免于一死。随着她年齡的增長,聰慧的上官婉兒便能習文詞,明白宮廷許多官吏該做的事情。本來上官婉兒也理當誅,然武則天很愛惜人才不但沒殺,反而重用。十四歲時,即開始為武則天專掌诏命,并深被信任。中宗繼位,又深受寵,被封為昭容,封她的母親鄭氏為沛國夫人。

相傳,上官婉兒的母親在懷孕後,曾夢見一個巨人送她一杵大秤說:“持此可稱量天下。”占蔔者預言她必生貴子,将掌管國家的權力;可是生下來的卻是女兒。當時,大家都笑占蔔者不靈。婉兒滿月時,母親鄭氏戲言道:“稱量天下,豈在子乎?”她居然“啞啞應之”。到後來“稱量天下”的話語果然得到了應驗。這些頗有神話色彩的傳說不可信。不過,能造出這些神話卻非偶然。這當然證明了上官婉兒的聰明、早慧,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的确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有人說小孩生下來能說話,那是聖靈。她在襁褓之中,張口就能言天下之事,生這類孩子必定毀家而有益于國家;她自己的命運卻很顯貴,會被朝庭受任。可上官婉兒及她的家族的确應驗了。

上官婉兒自幼讀書習武,她發誓要為被誅的上官家複仇。到了十四歲那年,她自以為武功不錯,去刺殺武後,卻被擒。武則天見她如此年幼,卻又如此膽識,便召見了她。

由于武則天極惜才,盡管上官婉兒是來行刺的,但她召見以後,卻贊賞她非凡的才華,即将婉兒作為自己文筆上的助手。自始,以至中宗末年,朝中所有制命多出自上官婉兒之手。

文學方面,宮廷之内上官婉兒可以說是一個權威性的女作家。中宗時代,賜宴賦詩、君臣唱和,她是皇帝皇後和公主們的槍手。史稱:“婉兒每代帝及後、長甯、安樂二公主、數首并作。辭甚绮麗,時人鹹諷誦之”。不僅作詩如此,她還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搜羅英俊,并代朝廷品評詩文,成為平衡當時大臣及天下名儒的考官。一時天下詞客名流都聚集在她的門下。唐代詩人蜂起,文化鼎盛,武後功不可滅。其中,上官婉兒大力倡導的功勞也實在不小。

《唐詩紀事》中載有關于上官婉兒評詩是很聰明敏達的: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餘篇。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首為新翻禦制曲。以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進惟沈(佺期)、宋(之問)二詩不下。又移時,一紙飛墜,竟取而觀,乃沈詩也。及聞其評曰:“二詩功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蓋詞氣已竭;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陟健舉。”沈乃伏,不敢複争。

上官婉兒的評話,能壓服兩個初唐文豪,不能不說是聰明之至,也證明她不愧為一位宮廷文學的權威作家。

上官婉兒的詩作名句頗多,壓倒初唐一些著名的男詩人。如她的《遊長甯公主流杯池》詩中寫道:“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無論與“詞氣已竭”的沈詩,還是“猶陡健舉”的宋詩,都要稍勝一籌。而且,在這樣的題目下能夠寫出山林派一樣刻畫景物,寓心自然的詩,足以見她的才名傾蓋當時。

上官婉兒的詩體是有家學淵源的。祖父上官儀是初唐著名的文學家,工于五言詩,雖說他的詩多是應制、奉和之作,但因婉媚工整很适合宮廷的需要,士大夫紛紛仿效,并尊稱為“上官體”。這種绮麗浮豔的詩體,經上官婉兒更加發揚光大,風靡朝野。她的那些應制詩,雖然表面上富麗堂皇、镂金錯采、修辭也工整花美,但實際上内容是很貧乏的。在她的三十二首存詩中,反映隔絕人世的宮禁生活的傷感詩,是很值得人注意的。如《彩書怨》(一作《彩毫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别意,惟帳久離居。

詩中對慘無人道的宮禁生活發出了哀吟。

上官婉兒一生顯貴,但有兩次差點喪命。一次是在武後時,忤旨當諸,武則天惋惜其才而不殺,但黥其面而已。民間傳說的上官婉兒為了掩飾額頭上的墨刑痕迹,首創了流傳至今的“劉海”發型。另一次是《舊唐書·後妃傳》中記載:“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節憋太子深惡子,及舉兵,至肅章門,扣司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後以及大家。帝與後遂激怒,并将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實際上是拿她做犧牲品。直至唐中宗被韋後毒死,臨淄王李隆基(玄宗)起兵讨伐韋後及其黨羽,這時上官婉兒已升任昭容。她聽宮人說是相王的兒子李隆基攻宮,便率宮人秉燭出迎拿一張诏書的底稿給李隆基看,說當初是她草拟诏書,立溫王為帝以相王輔政的,不過韋後不肯。她想拿這點沒實現的“功勞”來表明心迹。可惜,李隆基不買她的帳,揮揮手,一個萬騎将領的刀便向她砍去了。年僅四十四歲的才女上官婉兒就此結束了她的一生。

上官婉兒死的可惜,且有些冤枉。開元初,玄宗李隆基指令收集她的著作,編錄文集二十卷,并令中書令燕國公張說作序。隻可惜,文集已散佚,張說序卻保留在《唐文粹》裡。序文對上官婉兒頌揚備至稱道:“明淑挺生,才華絕代敏知聰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又說:“自則天久視之後,中宗景龍之際數年間六合清谧内峻圖書之府外僻修文之館,搜英獵俊,野無遺才,右職以精學為先,大臣以無文為恥。”還說:“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對上官婉兒,當時人們都很欽佩,并且惋惜她早亡。張說序中還說:“獨使溫柔之教,漸于生人,風雅之聲,流于來葉。”

對于一位不服丈夫勝婦人的絕代才子,上官婉兒死得的确太早了,可她的美名久傳不衰。她死後八十餘年,人們依然思慕不已。柳宗元、劉禹錫的朋友呂溫曾賦《上官昭容書樓歌》一詩中說:“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夫人。”

上官婉兒一生的作品數不勝數,可惜的是大多數已經失去蹤影。流傳下來的,可供我們品評的僅《全唐詩》存詩三十一篇。而且,這些作品并非她的個性創作,幾乎全是一些應制之作。宮廷生活束縛了她的思想,也束縛了她對藝術的開拓。倘若上官婉兒不是生活在宮廷裡,而是像李白一樣雲遊四方,她也許可與唐代著作詩人們相媲美了。那麼,中國唐代優秀詩人中人人皆知的“大李杜”和“小李杜”之間可能就要加上上官婉兒了。

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墓位于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北,東南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4.2公裡,距唐長安城遺址約25公裡。上官婉兒墓志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青石質,正方形。志石高、廣皆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四側在整體聯珠紋框内減地線刻12生肖,襯以纏枝忍冬。

上官氏家族祭祖(陝州上官氏家族)3

墓志銘 (昭陵博物館)

志文: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為形質;氣之精者,造化取之而為識用。挻埴陶鑄,合散消息,不可備之于人,備之于人矣,則光前絕後,千載其一。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後,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女為漢昭帝皇後,富貴勳庸之不絕。曾祖弘,随藤王府記室參軍、襄州總管府屬、華州長史、會稽郡贊持、尚書比部郎中,與谷城公吐萬緒平江南,授通議大夫。學備五車,文窮三變。曳裾入侍,載清長坂之衣冠;杖劍出征,一掃平江之氛祲。祖儀,皇朝晉府參軍、東閣祭酒、弘文館學士、給事中、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少監、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贈中書令、秦州都督、上柱國、楚國公、食邑三千戶,波濤海運,崖岸山高,為木則揉作良弓,為鐵則砺成利劍。采摭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窮;錯綜極于煙霞,載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謀猷廟堂,以石投水而高視,以梅和羹而獨步,官寮府佐,問望相趨,麟閣龍樓,輝光遞襲,富不期侈,貴不易交。生有令名,天書滿于華屋;沒有遺愛,玺诰及于窮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屬,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極以侍奉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納為先,事資喉舌。落落萬尋之樹,方振國風;昂昂千裡之駒,始光人望。屬楚國公數奇運否,解印褰裳,近辭金阙之前,遠竄石門之外,并從流迸,同以憂卒。贈黃門侍郎、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訪以荒陬,無複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馀竹簡之書。

婕妤懿淑天資,賢明神助。詩書為苑囿,捃拾得其菁華;翰墨為機杼,組織成其錦繡。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于龍蛇,應卒逾于星火。先皇撥亂反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構,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谏,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發而出,卒刀挫釁;下之,請飲鸩而死,幾至颠墜。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堅貞,廣求入腠之醫,才救懸絲之命,屢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請彰為婕妤,再三方許。暨宮車晏駕,土宇銜哀。政出後宮,思屠害黎庶;事連外戚,欲傾覆宗社。皇太子沖規參聖,上智伐謀,既先天不違,亦後天斯應,拯皇基于傾覆,安帝道于艱虞。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于乾坤之間;遽冒钴鋒,亡身于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皇鑒昭臨,聖慈轸悼,爰适制命,禮葬贈官。太平公主哀傷,赙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缪。以大唐景雲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鹹陽縣茂道鄉洪渎原,禮也。龜龍八卦,與紅顔而并銷;金石五聲,随白骨而俱葬。

其詞曰:巨閥鴻勳,長源遠系,冠冕交襲,公侯相繼。爰誕賢明,是光鋒銳,宮闱以得,若合符契。其一。潇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槚,靜聽墳茔,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其二。

上官氏家族祭祖(陝州上官氏家族)4

墓志銘 (昭陵博物館)

墓志上寫到上官婉兒為隴西上邽人也,乃是指的他的遠祖郡望。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邽。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隋時,上官儀的父親上官弘字含韻,又名宏,就祖籍陝州了。

《舊唐書》列傳上官儀記載:上官儀,“本陝州陝人也”。父弘,隋江都宮副監,因家于江都。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代所嫉。麟德元年,宦者王伏勝與梁王忠抵罪,許敬宗乃構儀與忠通謀,遂下獄而死,家口籍沒。子庭芝,曆位周王府屬。與儀俱被殺。庭芝有女,中宗時為昭容,每侍帝草制诰,以故追贈儀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庭芝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仍令以禮改葬。

曆代在祖籍的追溯和認定上,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輩的家族長久的居住過的地區為祖籍,由此可見,上官婉兒的曾祖上官弘,祖父上官儀都是“本陝州陝人也”!上官婉兒祖籍陝州是無疑問的。

(尚柏仁 牛占亞 朱家昊)

參考資料:

[1] 劉書芳編著《三門峽通史》202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2] 宋清玉編著《中國後妃全傳》

[3] 李國章、趙昌平主編,汪受寬等新撰《二十五史簡明讀本唐書》

[4] 謝志平著《西漢儒家學者從考》

[5] 夏祖堯、周洪武點校《容齋随筆》

[6] (宋)洪邁著《容齋随筆》

[7] 王志傑著《漢茂陵志》

[8] 林煥文、徐景學主編《世界名人辭典》

[9] (後晉)劉昫等撰,陳煥良、文華點校《舊唐書第2冊》

[10] (清)呂撫編、康奉等校點《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11] 《上官氏宗譜》

[12] 于赓哲著《巾帼宰相上官婉兒》

[13] 《漢書》卷九十七《漢書·外戚傳上》[14] 《舊唐書》51卷--劉晌[15] 《新唐書》76卷--歐陽修[16] 《全唐詩》5卷--彭定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