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被唐玄宗視作掌上瑰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兩人的生活充斥着華貴與歡樂,唐玄宗将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送到楊玉環面前,“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令我們感到震撼。
當兩人獨處之時,常常做各種遊戲來歡度時光,其中,最受兩人喜愛的便是握槊。
握槊一詞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已十分陌生,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一種棋類遊戲,但握槊的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朝以前便已産生了雛形且廣為流傳,它的玩法豐富且需要一定的巧思,也難怪就連君王也會沉迷其中。
楊玉環
握槊的溯源握槊,也被叫作長行,唐代邢宇曾在《握槊賦》中解釋道:“握槊,今人謂之長行。”可見,握槊發展到後期才被人們稱為長行。
有關握槊的起源,據史料考究,握槊始于北魏,相傳是由西域的少數民族創造而來,再在北朝内開始流行起來。
在魏書《爾朱伯彥弟列傳》中曾記載“初,世隆曾與吏部尚書元世俊握槊,忽聞局上狡然有聲,一局子盡倒立,世隆甚惡之。”可見,握槊在貴族之間已非常流行,且赢得了皇室成員的喜愛。
在《術藝傳》中記載:“趙國李幼序、洛陽丘何奴并工握槊。此蓋胡戲,近入中國。去胡王有一人遇罪,将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世宗以後,大盛于時。”其中含義是握槊大概是一種胡人的遊戲。
握槊
據研究,握槊的玩法與古印度一種叫作“婆羅塞戲”的文化存在關聯,在《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曾記載“第三波羅塞戲者,是西國兵戲法,謂二人各執二十餘小玉。乘象或馬。于局道所争得要路以為勝也”。
通過描述可以看到與握槊相似的影子,但仍有一定區别。握槊在東魏、北齊時期非常受衆人歡迎。東魏高敖曹因喜愛握槊曾特意為它作了一首詩:“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圍棋。”
一次,當敖曹身處軍營中時,他正在和嚴祖進行握槊,同在軍營的禦史中尉召嚴祖,敖曹因棋局未完便不讓嚴祖走,前來通傳的使者因惹怒了正沉浸在棋局的敖曹便被用枷鎖铐住,但使者挑釁說道:“枷鎖鎖住容易,解脫便困難了。”
敖曹一聽,直接拔出劍殺了使者,劉貴得知後立刻不敢作聲。而殺了人的敖曹轉身便又投入到棋局中,可見他沉溺于握槊之深。
握槊
沉迷于握槊的世人在北齊,世人大部分沉浸其中,由此引發了諸多頗受争議的現象。
齊國一位名叫馮子琮被殺之後,屍首被人拉回府前。而府中的人此時正沉浸在握槊之中,全然不知此事發生,聽聞有車停在門口,還誤以為是賞賜,結果打開門看到是友人的屍首都痛哭流涕。
也有的人憑借握槊高超的技藝收獲了世祖皇帝的寵愛,自此平步青雲。
還有一位恒令士,常與太後進行握槊而頻繁出入太後的寝宮,最後和太後發生了混亂的關系,許多和握槊相關的事情因此産生,但也無法阻擋人們對它的喜愛。
馮子琮
到唐朝時期,握槊開始被叫作長行。有關握槊的遊戲規則,在《唐國史補》中有所記錄:握槊作為一種博弈遊戲,在唐朝十分盛行。
棋局中,有黃子和黑子各十五枚,另有兩顆骰子來決定棋子的變化,由這種玩法衍生出其他遊戲方式,例如小雙陸、大點、小點等。
玩家在進行博弈時,要充分考慮棋局的變換,及時根據當下情況作出應對策略。
許多貴族大臣為研究握槊常常廢寝忘食,甚至有些人還因此耽誤了公事,有些人因為長日熬夜研究健康情況也每況愈下,還有些人因為賭棋導緻家破人亡。
《唐國史補》
在當時街市中,特意設置了許多專供賭局的作坊,百姓聚集在裡面,店家會為他們提供棋盤、棋子等,也會有人特意站在一旁記錄賭局實況,握槊為當時社會創造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握槊不僅在百姓中流行,在宮廷内也深得皇帝喜愛。
據說,唐太宗十分擅長握槊,握槊還曾經幫助化解了丹陽公主夫婦之間的矛盾。
丹陽公主在下嫁薛萬徹後發現薛萬徹是一個愚笨木讷之人,心中對他産生了嫌棄厭惡之感,甚至不願和他同桌吃飯。唐太宗聽說此事後,特意置辦一桌酒席,将丹陽公主與薛萬徹召集到一起,提議擺一局握槊,并以丹陽公主的佩刀為賭注。
唐太宗
丹陽公主與薛萬徹對峙後,丹陽輸了棋局,兩人也憑借此次棋局化解了心中的矛盾,丹陽對薛萬徹改變了看法,同喜而歸。
另有宰相王及善和豆盧欽,兩人身居要職,且都十分擅長握槊,兩個人在共同前往拜官的時候,曾互相客套道:“我們兩人都沒有什麼才能,真實辜負了此次授官。”
在一旁的狄仁傑聽到他們的對話後,暗諷他們說道:“兩人怎麼會沒有才能呢,你們不都擅長握槊嘛。”
可見,當時因握槊技藝好而得到官職的例子已十分廣泛。
狄仁傑
雖然當時文人講求精通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但其實在文人之間也開始注重自己博弈的技巧,甚至在當時士人之間,他們對于自己官職位置低并不會感到羞恥,但如果握槊的技藝太低,一定會遭到恥笑。
有些文人也針對當時的世風寫詩進行批判,諸如趙抟曾寫過一首《廢長行》,詩中寫道:貴人迷此華筵中,運木手交如陣鬥。不算勞神運枯木,且廢為官恤惸獨。門前有吏吓孤窮,欲訴門深抱冤哭。
詩中描寫當時唐朝社會中,官員因沉迷握槊而不理政事,長此以往,許多人變得神思抽離,心中隻剩博弈之局。
握槊
作者希望通過這首詩向文人傳達出盡快脫離這種沉溺的勢态,重新回到現實官場中,将手中的棋子放下重新拿起筆墨。百姓對朝廷寄予的期望不是希望看到他們整日遊戲。
除了趙抟,還有許多詩人描寫當時的世風世俗,例如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中就描寫了一位酷愛握槊、整日賭博的文人形象、溫庭筠在《新添聲楊柳枝辭》中借詠握槊一語雙關表達了女子對愛情的忠貞正如男子對握槊的沉溺一般。
唐朝時期,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文化水平也比較發達,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也随之提升。
因此在集會、宴席中常常能看到諸如握槊等帶有賭博意義的遊戲存在,在閑暇之時,人們也将這種遊戲當作一種鍛煉腦力的方式,在許多兒童還年幼的時候,父母就帶領他們接觸握槊。
陸龜蒙
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的握槊情緣許多人認為楊玉環之所以深得唐玄宗歡心也與她在棋局中展現出的聰明才智有關。唐玄宗本身并不是一個專情的人,據《新唐書》中記載,唐玄宗一生共有30個兒子和30個女兒。
而在這60個孩子中,有接近一半的孩子的生母都不知姓名,可能隻是露水情緣。而唐玄宗先後專寵過好幾個女人,一位女子失寵的背後就是唐玄宗找到了新歡。
在楊貴妃以前,有一位女子受到的恩寵完全不遜色于她,這人正是武惠妃。
楊貴妃可以集三千寵愛于一身,但實際上武惠妃得到的恩寵也可與之媲美。
楊玉環
甚至,唐玄宗曾經打算立武惠妃為皇後,但為何在史料中我們大多數看到的都是描述他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這與當時唐玄宗心志的變化有一定關聯。
當開元後期國家政治與經濟都走向繁榮階段後,唐玄宗不再像初期那般将全部精力放在治理國家政治中,而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而楊貴妃便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
楊貴妃與其他後妃相比精通音律、善歌舞,且姿色過人。但她卻不依賴于姿色,她還擁有過人的才智。
在楊玉環還未進宮以前,唐玄宗便已沉迷于握槊之中,此時,是武惠妃一直陪唐玄宗玩這個遊戲。
唐玄宗
武惠妃作為武則天的侄孫女,從小便開始接觸握槊,因為武則天本身就酷愛握槊,武惠妃在武則天引領下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也因此唐玄宗十分寵愛這位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一度陷入悲傷之中。
此時,楊玉環的出現疏解了他心中的苦悶。
起初,唐玄宗并不知道楊玉環擅長握槊,但他在見楊玉環第一眼時便深深地被她的容貌吸引,即刻便封了妃。
一次,當唐玄宗進入楊玉環寝宮時,看到楊玉環正神情專注地看着眼前的棋盤,唐玄宗欣喜萬分,終于有人可以跟他切磋棋藝了。
楊玉環劇照
他與楊玉環玩了幾局,被她高超的棋藝所震撼,楊玉環在棋局中思路敏捷,也讓唐玄宗盡情享受于博弈之樂中。
楊玉環憑借在握槊中的高超本領牢牢地抓住了唐玄宗的心,每天都要來上一次,唐玄宗幾日不來與楊玉環玩上幾局便感到失落不安,楊玉環和唐玄宗在握槊上達到了琴瑟和鳴的境界。
而也再次證明了握槊這類博弈遊戲在古時占據了一定的重要地位,否則又怎麼會引得一位帝王沉浸其中,不可自拔。而握槊也憑借它的影響力與流傳度飄洋過海來到了日本,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其中。
邢宇《握槊傳》、魏收《魏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