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内鏡中心副主任醫師 楊小喬 □賀翊鋒
不少人有過“肚子抽筋”的經曆,感覺腹部突然一抽,還伴有強烈的疼痛感,仿佛胃腸在肚子裡打了個結。這種情況就是胃痙攣——曾經不被當作病的病。
胃痙攣是胃部肌肉強烈收縮所緻,常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發的,也可見于上消化道疾病。最初,臨床醫學中并沒有任何關于胃痙攣的單獨釋義,直到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才将急性胃痙攣歸為獨立疾病,不再是簡單的不适症狀。
胃痙攣往往起病急驟、陣發性反複發作,有患者多日發作一次,也有患者一日發作多次,讓人防不勝防。患者可出現劇烈的上腹部絞痛,伴有惡心嘔吐、反酸嗳氣、打嗝胸悶等症狀,甚至會痛到不省人事,但大多可在半小時内自行好轉。
臨床中,引起胃痙攣的原因主要有4種。
神經失調。由于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長期精神緊張,出現心理亞健康狀态。這會引起高級神經的活動障礙,造成植物神經系統機能失調,最終引發胃痙攣。即使去醫院進行體格、儀器檢查,患者可能也不會發現任何病變。
飲食和藥物。暴飲暴食、喜辣、喜生冷的人常因消化不良出現胃痙攣;吸煙、喝酒會損傷胃黏膜,引發胃痙攣;服用某些破壞胃酸分泌和胃黏膜屏障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也可導緻消化性潰瘍,出現胃痙攣。
遺傳。研究證實,胃痙攣還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直系親屬存在反複胃痙攣病史,本人的胃痙攣發生率較常人高。
器質性病變。如果排除以上原因,患者仍出現反複胃痙攣,需考慮是否存在病理因素。當胃十二指腸出現炎症、潰瘍時,胃黏膜保護功能下降,胃平滑肌對神經調控能力失控,可導緻胃的緊張性收縮、收縮過頻,出現胃痙攣;當胃的周圍器官,比如肝膽胰脾、膈肌、心肺等出問題時,以及全身性疾病,比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都有可能誘發胃痙攣。
臨床中,大多數胃痙攣是生理性因素所緻,往往痛得很、病很輕,大家不必過于擔心。有胃痙攣的人,通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戒煙限酒、舒緩精神壓力等方式,可有效降低發生率;發作時,可通過喝适量熱水、蜷縮身體減輕腹部張力,或輕揉、熱敷腹部等方式減輕疼痛。
如果嘗試以上方法後,胃痙攣的發生頻率、程度均無法降低時,最好及時就醫,排查上消化道疾病。建議首選胃鏡檢查,可直視胃部黏膜病變,對于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意義。
臨床中,治療胃痙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急性發作期,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颠茄片等解痙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奧美拉唑等抑酸藥。如果是器質性疾病導緻的胃痙攣,治療原則是解決原發疾病,也可通過刮痧、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改善自主神經功能,輔助治療胃痙攣。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