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年過六旬的孫奶奶反複發作性頭暈5年餘,視物呈旋轉感,伴視物模糊、惡心、嘔吐、心悸等症狀,每次發作持續10餘秒,無耳鳴、肢體乏力、四肢麻木等表現。近日,她到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就診後,被确診為腎動脈重度狹窄。經心血管内科主任修建成教授團隊實施腎動脈血管腔内成形術(PTRA) 支架置入術治療後,孫奶奶的頭暈、高血壓症狀消失。
據了解,孫奶奶于當地診所測量血壓最高達202/100mmHg,後到南方醫院增城分院心血管内科就診,複測血壓204/113mmHg,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作進一步檢查,但被孫奶奶拒絕。經降壓藥治療後,孫奶奶仍反複頭暈發作、血壓不降。在家屬勸說下,孫奶奶最終同意住院治療。
經醫生進一步問診,原來孫奶奶既往有冠心病、左眼視網膜片狀出血、雙眼白内障病史。醫生考慮頑固性高血壓,不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經完善相關檢查,孫奶奶的腎動脈彩超顯示:左腎動脈狹窄;腎動脈CTA示:左腎動脈起始段局限性顯影中斷,提示血栓形成伴血管重度狹窄可能,且左腎萎縮并灌注不良。
對此,該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修建成教授表示,該患者服用多種降壓藥聯合治療,血壓仍居高不下,且伴左眼視網膜片狀出血高血壓并發症,屬惡性高血壓。患者腎動脈CTA示:左腎動脈起始段局限性顯影中斷,提示血栓形成伴血管重度狹窄可能,結合冠心病史,考慮為腎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如不及時治療,不僅血壓難以控制,腎功能将會進行性惡化,甚至進展為尿毒症。修建成教授建議進行腎動脈血管腔内成形術(PTRA) 支架置入術治療。
修建成教授介紹,腎動脈血管成形術是經股肱桡動脈穿刺,使用球囊加壓擴張和(或)置入支架的方法解除腎動脈狹窄,改善和恢複正常的腎血流灌注,達到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目的。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而言,該術式對人體創傷更小、術後并發症更少,是臨床上常用的成熟有效的一種微創治療手段。
經患者及家屬同意,排除手術禁忌症(大動脈炎活動期、感染等)後,修建成教授手術團隊為孫奶奶如期實施手術。術後孫奶奶血壓明顯下降,由術前的204/113mmHg下降到130/78mmHg,未有頭暈發作。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靜 高鶴濤 通訊員李詩敏、劉進娣、邱世鋒
[ 編輯: 何雯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