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巅峰,也是學生階段必讀的經典。在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中,甚至出現了以《紅樓夢》為材料的作文題,突顯了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對孩子而言,《紅樓夢》的原著閱讀難度極大、情節繁雜、人物衆多,存在一定的閱讀壁壘和理解障礙。
那麼,《紅樓夢》的閱讀應從原著開始嗎?如何讓孩子對《紅樓夢》産生閱讀興趣?讀懂這部長篇巨著有沒有什麼訣竅?
9月9日晚,青年作家、紅學研究者戴萦袅帶着她的新作《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來到上海思南書局,暢談她對《紅樓夢》的深刻見解,指出閱讀大部頭名著的方法和捷徑,讓孩子讀懂古典名著、愛上經典文學。
戴萦袅在活動現場
帶領孩子們探尋書中細節之美
《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名家帶你讀四大名著”中的一本,邀請了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紅學研究者戴萦袅進行改寫。改編者精心選取了原著中适宜兒童閱讀與理解的經典章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情感脈絡為線索,自然流暢地展開故事。她以曉白生動的語言,唯美浪漫的筆觸,将賈府上演的一幕幕悲歡離合,抽絲剝繭、娓娓道來。改編之後的《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不僅保留了精彩的故事主線,同時不失文字雅趣和文學内涵,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自然展開,整體改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同時充滿了唯美浪漫不失趣味,吸引兒童讀者沉迷其中。
《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書封
活動現場,戴萦袅介紹說,四大名著中,《水浒傳》最容易入門,語言生動直白,一百零八将随着劇情發展登場,每個人的特點都清晰可見;《西遊記》穿插了大量骈體、韻文,時常用古詩來渲染環境、描寫戰況,即便成年人通讀下來,也可能略感吃力;《三國演義》的閱讀障礙來自語言,半古半白,介乎于史書和小說之間。而《紅樓夢》在文體和語言上,并沒有很大的難點。清朝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字裡行間皆是傳統文化、人情往來,隻上過掃盲班的老太太識字不多,卻有豐富的人生閱曆,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但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書裡的生活過于遙遠而陌生,充斥着費解的細節。
戴萦袅從8歲起開始讀《紅樓夢》,在《新民晚報》《世界日報》《萌芽》上發表的八十餘篇研析《紅樓夢》的散文,有部分已結集出版,皆從詩詞、藝術、風俗、美食、醫藥、珍玩、翻譯等細處着手。應邀編寫《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之前,她在上海的學校以及香港書展舉辦紅學講座,從中小學生那裡收集來了幾百個關于《紅樓夢》最迫切的問題。當她編寫《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時,從中篩選數次,最後擇出12個最有代表性,也是她覺得最能反映《紅樓夢》時代風貌的問題。書名裡的那個“尋”字,寄托着她希望陪孩子們探尋書中細節之美、解密古代社會文化生活的初衷。
參加讀書會的孩子
《紅樓夢》裡的重要角色多為青少年
戴萦袅提出,《紅樓夢》裡的重要角色大多是青少年,是四大名著裡最接近成長小說的。她說:“我特别喜歡作者對青少年的善意、理解和寬容。寶玉有個丫鬟晴雯,很多讀者欣賞她漂亮、伶俐、真性情。其實認真讀關于她的每一段描寫,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很難相處的。她的人氣之所以那麼高,隻因曹雪芹帶了很多感情去寫她,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憐愛,感染了讀者,讀者能清楚地看到她的缺陷,也能領會到她的魅力,惋惜她短暫而精彩的一生。”
戴萦袅說,書裡的少年人和今天一樣,也要在天性追求和家庭責任間艱難抉擇。林黛玉虛歲五歲,已經擔負起了和年齡不符的責任,時刻捍衛家族榮譽:識字的時候,處處避諱母親的閨名;初進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就怕被人恥笑,辱沒了林家的聲望。好在她從賈母、寶玉、寶钗那裡得到了足夠的關愛和庇護,逐漸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等創作《葬花吟》時,她已明确了自己的心志。
而聰明俊秀的寶玉是榮國府的希望,一面受到溺愛,一面又是壓力,雙重夾擊。兩三歲時,就被大姐硬灌了幾千個字、好幾本書,連寶钗、湘雲這些表親也盼着他能獨當一面,将來給自己撐腰。寶玉的厭學情緒由此産生,作者有時調侃他,但更多時候和他共情。《寫給孩子的紅樓夢尋》很适合親子共讀,領着孩子發現自己,也幫助家長重溫自己成長中的困惑與突破,更好地理解孩子正在經曆的一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