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字面上看,“孝”字的構成是上為老、下為子。意思就是子能承其兩親,且能順其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中。
《孝經》和《二十四孝》是傳統“孝文化”的重要著作,《孝敬》是理論闡述,而《二十四孝》是實踐例證。儒家思想重視家庭倫理,孔子曾全面的論述過孝道,所以孝一直也是被認為是孔子仁學的基礎。《孝經》和儒家思想都肯定“孝”是上天所定,“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孔子曾與曾參有過關于“孝”的讨論。孔子:夫孝,得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曾參聽完感悟到:孝道是多麼博大高深啊!
古代也都有表彰孝子的事迹,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讓孝子青史留名。要求在個人品性上能嚴于律己,不做不仁、不義、無信、無禮之事,要以德修身,向善向上,還要能在立身行道上有所建樹,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孝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