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腫瘤标志物,可能是腫瘤患者們在抗癌戰役中接觸到最多的輔助診斷指标了。不同于血常規、血生化等反映身體狀态的血液指标,腫瘤标志物往往帶給大家一種“直接反映腫瘤病情變化”的感覺。
在日常問診中,關于腫瘤标志物的問診也是最為常見的,通常都是這樣:
“醫生,腫瘤标志物從2.5上升到3.2了!是不是有點耐藥的迹象呀?”
“醫生,這個月癌胚抗原超出正常值了,是不是進展了?”
……
一、腫瘤标志物到底是啥?
簡單的說,就是人體産生的各類蛋白、糖類、酶類、激素類物質。
例如前段時間學術圈子内沸沸揚揚的“滴血測癌”,本質上就是一種腫瘤标志物的檢測,所選取的檢測目标是一種蛋白——熱休克蛋白90α。
腫瘤标志物通過抽血進行檢測,目前應用于臨床的各類腫瘤标志物可謂五花八門,有些僅與一種癌症相關,另一些可能會涉及多種癌症。
而常見的腫瘤标記物我們詳細來看看:
1、最廣譜的腫瘤标志物:CEA(癌胚抗原)
如果要給腫瘤标志物做一個排名,CEA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榜首,因為實在是太常用了:肺癌、乳腺癌、各種腸道腫瘤、甲狀腺髓樣癌……幾乎每個腫瘤患者,如果要測腫瘤标志物,醫生都會開上CEA。
大約70%的直腸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膽管細胞癌/甲狀腺癌患者,都可出現CEA升高。
但是,也有不少正常組織也會分泌少量的CEA,比如:支氣管、唾液腺、小腸、膽管、胰管、尿道、前列腺等。
因此,CEA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腫瘤複發或者腫瘤耐藥,因為:
2、最牛逼的腫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
CEA排在第一位,毫無争議。AFP為何排在第二位呢?
因為,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是唯一一個可以僅僅根據典型的病史、AFP升高達到一定幅度、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就确診的腫瘤。其他所有腫瘤,必須取得病理診斷,才可以認定為是癌症——AFP都被國内外專家及各大診治指南認可,參與癌症的診斷,這牛逼不得不服。
AFP升高,不僅僅見于肝癌。性腺來源的腫瘤,如非精原細胞生殖細胞腫瘤、内胚窦瘤、胚胎細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細胞腫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可能出現AFP的升高。此外,一些罕見的癌症,比如胃肝樣腺癌,也會出現AFP升高。
AFP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妊娠、嬰兒、遺傳性酪氨酸增多症、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患者,AFP明顯增高。放化療以後,腫瘤溶解壞死,AFP也會出現一過性的升高。肝炎、酒精濫用的患者,AFP也會高。
3、消化道腫瘤組合拳:CA242、CA19-9、CA72-4
綜上所述,雖然CA72-4傾向于胃癌,CA19-9傾向于胰腺癌,但上述指标都不特異;因此,消化道腫瘤随訪過程中,我們常規會開出CEA、CA72-4、CA242、CA19-9,這四個組合在一起,綜合分析,動态觀察。
4、三種肺癌,三大腫标:Cyfra21-1、SCC、NSE
因此,肺鱗癌通常有SCC和Cyfra21-1升高;而肺腺癌通常有CEA和Cyfra21-1升高;而小細胞肺癌,通過NSE顯著升高。
5、女性腫瘤(乳腺癌、卵巢癌):CA125、CA15-3
因此,對于乳腺癌的患者,我們常規篩查CEA CA125 CA15-3;對于卵巢腫瘤的病人,由于卵巢腫瘤的類型非常多,第一次普查的時候可能會查的盡可能全面,一般推薦CEA CA125 AFP β-HCG等。
二、腫瘤标志物怎麼輔助抗癌?
雖然腫瘤标志物存在種種影響因素,但腫瘤标志物無疑是所有癌症相關檢測中最為便捷的一種。好好利用腫瘤标志物的變化判斷治療的情況,對于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整體把握整個治療流程的意義重大。
單純以腫瘤标志物來監測病情是非常不穩妥的,一定要加上其他檢查手段(如影像檢查這個金标準),共同判斷病情的治療效果。
腫瘤标志物在臨床中的運用分為确診癌症前與确診癌症後。
1、确診前,腫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常規防癌體檢
雖然腫瘤标志物不是确診腫瘤的确切證據,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并不反對将其納入防癌體檢中:部分腫瘤标志物具有較高的癌症特異性,如AFP(甲胚蛋白)之于肝癌,可通過影像、肝病病史以及AFP異常升高直接确診肝癌。此外,異常升高的腫瘤标志物确實存在罹患腫瘤的可能。
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支持所有防癌體檢都進行腫瘤标志物的檢測。
如果你是個二十六七的年輕人,生活習慣良好,且沒有相關癌症家族遺傳史。在防癌體檢中抽走六、七管血檢測腫瘤标志物,某項指标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超出正常值大為緊張,進行一系列額外的全身檢查。這樣的結果不是醫生希望看見的。
對防癌體檢中的腫瘤标志物的檢測,我們推薦在高危人群中進行:
2、腫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對于病情的變化的評估
這個主題是本篇文章的重點内容,可能也是大多數患友的疑慮所在。
腫瘤标志物對于療效判斷、預後評估、腫瘤的複發及轉移等情況輔助診斷的效用更為明顯。
腫瘤标志物單次的小幅波動沒有太大臨床意義,我們更需關注一段時間内腫瘤标志物的變化趨勢。
每位患者的腫瘤标志物變化情況都是不同的。這就意味着醫生或是患者沒有一套統一的标準來衡量腫瘤标志物的變化。有的患者可能腫瘤标志物全都正常,有的患者腫瘤标志物可高達數十萬甚至百萬。
因此,确定自身腫瘤标志物的情況,是通過“腫标”來判斷病情變化的基礎。
可靠的腫瘤标志物必須具備“特異性”與“敏感性”兩個特點:
确定已經發現可靠的腫瘤标志物後,患者或醫生就能通過腫瘤标志物的變化,來評估病情的大概變化了。這一點對于及時指定可行的治療方案、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都有着非常大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
腫瘤标志物僅僅是一種抗癌的輔助診斷手段,絕不能代替目前診斷或随訪病情的金标準——影像檢查(包括CT、核磁、PET-CT等等),任何時候都不能單純以腫瘤标志物作為判斷病情、确定治療方案的唯一證據。
建議患者在治療開始後1-3年内,應每3個月檢測1次腫瘤标志物;3-5年内每半年1次;5年以後每年1次。随訪中若發現腫瘤标志物明顯升高(超過25%),應在1個月内複測1次,如果仍然升高,則提示可能複發或存在轉移。NSE和ProGRP對SCLC的複發有較好的預測價值,超過50%的患者複發時NSE和ProGRP水平升高(定義:連續2次NSE和ProGRP升高水平較前次測定增加>10%,或1次測定較之前增加>50%);對于NSCLC患者,術後CEA水平仍升高提示預後不良,應密切随訪。
三、腫瘤标志物抗癌進階篇
腫瘤标志物單次檢查的結果需仔細解讀,但無需過分擔心,影響腫瘤标志物變化的因素有很多種。
判斷病情的變化趨勢,應該選擇一段時間内腫瘤标志物的變化趨勢進行參考,腫瘤标志物單次小幅度的變化不具備參考價值。
部分患者在腫瘤細胞大面積死亡時,會出現腫瘤标志物暫時性增高,不要因為短時間的變化就亂了陣腳盲目更改治療措施,需要根據一段時間内腫瘤标志物的變化進行判斷。
腫瘤标志物在癌症病情的随訪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請教醫生時,不妨請教清楚關于腫瘤标志物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