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互相争霸,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它們盡情在中華大地上上演一幕幕争霸奪權的大戲。
而除了戰場上的厮殺外,文化界也是唇槍舌戰,各個學派也是互相争鬥。其中,法家、儒家、墨家、道家更勝一籌,它們在這場文化界的較量中顯得特别突出。這也就産生了至今仍然值得懷念的“百家争鳴”。
“百家争鳴”是當時時代的産物。由于社會動蕩不安,導緻了各種思想的産生。這些思想為了國家、老百姓的利益而互相碰撞,它們的碰撞也就使學術發展更向前一步。如法家,法家在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物的宣揚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至到後來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創作了《韓非子》一書。而秦國也實行法家治國思想,使秦國成為了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再說儒家。儒家由于宣揚仁義道德,在戰亂紛紛的春秋戰國時代并不能成為主流,因此也就沉寂下來。儒家一直到了漢朝建立,才由大儒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言,儒家才開始興盛的。
而墨家、道家之類,由于與國家發展關系并不太大,因此也就并沒得到大力弘揚,隻是作為一種一般的思想在進行流傳。
“百家争鳴”在社會發生激烈動蕩中産生,出現了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老子、墨子等大家,使中華文化更加燦爛奪目。在社會上,也需要“百家争鳴”的現象産生,因為這樣,才會使社會思想更加活躍,使有思想的人物能在社會上能一展自己的風采。正是有各個思想家的出現,才不會使得社會過于呆闆,過于保守。
每個人他都有自己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每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意識表露出來,才會使自己得到展現,才會使自己的思想能在社會上表露。不管你的思想是否正确,隻要你肯說出你的思想,那麼對社會大衆來說,也多了一種選擇。如果你的思想能得到社會上大多數的支持,那麼你就會成為一位如同孔孟一般的聖人。但如果你的思想并不能被社會大衆所認可,那麼你也不必懊惱,你反而可以吸收别人的思想,進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社會上,也還是需要提倡“百家争鳴”,隻要不做出過激的行為和言語,不危害社會和國家即可。通過思想上的碰撞,會使人們在思想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思想并不是一來就是對的,而是經過反複的争論、辯論,才最終成形的。在如今的社會上,充斥着各種思想,而正是這樣,才會顯得社會充滿活力。并且,經過一番論戰後,必然會有一種主流思想在社會上流行。而這個主流思想,必然會成為引領國家發展的動力,使社會大衆依據這個思想而進步、而發展。而對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量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經過争論産生共鳴,最後形成一種最适合自己的,以引導自己的進步、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