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兖州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曆任供奉、内教博士、甯王友。
曾随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作。
吳道子入内供奉之後,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随從玄宗巡遊各地。
一次,他随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将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于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于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
725年 ,唐玄宗命吳道子、韋無忝、陳闳等共同繪制《金橋圖》。陳闳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後,“時謂三絕”。
唐玄宗命吳道子乘驿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吳道子漫遊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并沒有繪制一張草圖。
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并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山水表面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裡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啧啧稱贊。
在大同殿上曾畫了五條龍,“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是生龍活現。
《曆代名畫記》記載了:“衆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衆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
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蹤于陸(探微)、顧(恺之)。”
吳道子還弘揚繪畫藝術,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藝傳給下一代,使繪畫藝術後繼有人。
弟子很多,較知名的有盧稜伽、李生、張藏、韓虬、朱繇、翟琰等。
吳道子善于從複雜的物體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結合物體内在的運動,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如衣紋的高、側、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完全基于線條的組織而描摹出物體的性格。
吳道子所做的卷軸畫也相當豐富,如《送子天王圖》、《八十七神仙卷》等。
吳道子長于山水畫,他主畫的《金橋圖》令人拍手稱絕。在他獨自畫《嘉陵江山水三百裡圖》的過程中,其繪畫技藝更有所創新。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局部)》佛畫藝術有很高的成就。他在東、西兩京寺觀作壁畫四十餘間,而且“人相詭狀,無一同者”。
吳道子畫人物,筆勢圓轉,衣服飄帶如迎風飄揚,後人稱這種風格“吳帶當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