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是因感受風溫邪毒,壅阻少陽經脈引起的時行疾病。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臨床主要特征。中醫稱為痄腮,民間亦有稱為“鸬鹚瘟”、“蛤蟆瘟”。西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冬春易于流行。學齡兒童發病率高,能在兒童群體中流行。一般預後良好。少數兒童由于病情嚴重,可出現昏迷、驚厥變證,年長兒如發生本病,可見少腹疼痛、睾丸腫痛等症。
痄腮的病名首見于金代,《瘡瘍經驗全書·痄腮》記述:“此毒受在牙根耳聍”,通過肝腎氣血不流,壅滞頰腮,此是風毒腫。”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病機特點。明代《外科正宗·痄腮》進一步闡明:“痄腮乃風熱濕痰所生,有冬溫後天時不正,感發傳染者,多兩腮腫痛,初發寒熱。”并提出内服柴胡葛根湯,外敷如意金黃散的治療方法。
[病因病機]
痄腮病因為感受風溫邪毒,主要病機為邪毒壅阻少陽經脈,與氣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風溫邪毒從口鼻肌表而入,侵犯足少陽膽經。膽經起于眼外眦,經耳前耳後下行于身之兩側,終止于兩足第四趾端。少陽受邪,毒熱循經上攻腮頰,與氣血相搏,氣滞血郁,運行不暢,凝滞腮頰,故局部漫腫、疼痛。熱甚化火,出現高熱不退,煩躁頭痛,經脈失和,機關不利,故張口咀嚼困難。
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互為表裡,熱毒熾盛,正氣不支,邪陷厥陰,擾動肝風,蒙蔽心包,可出現高熱不退、抽風、昏迷等症。
足厥陰肝經循少腹絡陰器,邪毒内傳,引睾竄腹,則可伴有睾丸腫脹、疼痛或少腹疼痛。肝氣乘脾,還可出現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症。
[小兒推拿調理]
本病初期,治療以疏風清熱為主;出現腮部腫痛後,則需要配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如果出現高熱神昏的危重病症,就需要配合其它急診方法,及時對症處理。
分手陰陽(陰多陽少)100~300次:
清天河水 100~300次:
退六腑 100~300次:
清大腸 100~300次 :
按揉湧泉 100~200次:
[日常防護]
1.盡量避免帶孩子去人流量密集、環境複雜的地方,避免别的孩子因患腮腺炎,導緻自己孩子被傳染。
2.消毒:小兒患腮腺炎後,其所有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并進行定時煮沸消毒。病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間可拿到室外曝曬,臉盆、毛巾、手絹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
3.不可吃酸性食物和飲料,腮腺有炎症時,進食酸性食物時會增加腮腺的分泌,使疼痛加劇。因此,忌進食酸性食物和飲料;不可吃發物、刺激物、硬物,忌吃魚、蝦、蟹等發物;忌吃辛辣、肥甘厚味等助濕生熱的食物;忌吃不易咀嚼碎的食物。
4.多吃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綠豆湯、藕粉、白菜湯、蘿蔔湯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