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内的礦物質根據含量,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在人體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人體質量的萬分之一,有鈣、磷和鈉等;
微量元素在機體内含量小于人體質量的萬分之一,有銅、鐵、硒和鋅等。
微量元素雖然含量不多,但與健康息息相關。
它們攝入過量、不足或不平衡,都會引起人體生理異常或發生疾病。
通常情況下,日常攝入的食物是可以足量提供人體所需微量元素,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單憑食物無法滿足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如果不及時補充,會導緻嚴重疾病。 但補充微量元素時,不可随意服用。
因人而異
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狀态對微量元素需求不一樣,應補充的量自然也不相同。
如鐵元素的日需求量,兒童為10~13毫克、少年為15~18毫克、成人為12毫克、孕婦為20~29毫克。
鐵元素補充不足,除了造成缺鐵性貧血外,對人體免疫功能、兒童的學習和感覺運動功能都會造成影響。
鐵元素補充過量,會造成肝髒、胃腸道損傷,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可導緻肝細胞壞死、纖維化。
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❶ 胃酸缺乏或服用抗酸藥,會使鐵吸收減少;
❷ 長期過量應用利尿藥,會使鋅、鎂等微量元素大量丢失,還會引起鈉、鉀等電解質的失調;
❸ 降膽固醇藥,阻礙鐵的吸收;
❹ 新黴素、紅黴素,減低鐵、鎂的吸收,誘發缺鐵性貧血;
❺ 抗酸藥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鈣,使腎排鈣增多、尿鈣增加等。
食物的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魚或肉類食物攝入減少,使體内鐵的含量減少;
❖長期吸煙、酗酒和食用單一精細食物,可導緻缺硒;
❖素食者,易導緻鋅攝入量不足。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藥學部
張丹丹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