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大家先來猜個謎~
披着魚鱗铠甲, 長着公雞尾巴。
動物家族無名, 水果店裡有它。
(謎底:一種水果)
猜不出來?那再給點提示~
頭上生綠葉, 身上方格格。
東北不長它, 全身黃顔色。
答案很明顯了吧?沒錯,這兩個謎語說的都是菠蘿。
菠蘿酸甜可口,鮮美多汁,生吃可以解膩,煮熟做成菠蘿咕噜肉、酸甜排骨等,不僅可以開胃,更别有一番風味。
當然,菠蘿除了滋味一絕,營養價值也是不容小觑。
它是男人的“補腎果”,女人的“養血果”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菠蘿有利尿益腎、調養脾胃、補血養顔等作用。
腎是先天之本,對男性而言,腎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菠蘿含有菠蘿蛋白酶酵素,這種酵素不僅能促進消化,還可以利尿消腫,緩解腎髒壓力,養腎補腎,腎炎和高血壓者可以常吃。
氣血不足百病生,對女性朋友來說,吃點補血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
菠蘿含鐵量極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前者可以直接補血,後者能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
菠蘿中豐富的黃酮類物質以及高含量的植物蛋白,還可以幫助女性補充雌激素,養護卵巢及子宮。
除此之外,菠蘿還是“脾胃守護神”。中醫認為,菠蘿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有生津止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等功效。
菠蘿富含膳食纖維,還含有一種叫“菠蘿朊酶”的物質。前者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胃健康,後者能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稀釋血脂。
過食肉類及油膩食物後吃點菠蘿,能開胃順氣、解油膩,不僅能幫助消化,還可以緩解便秘。
菠蘿配肉,更美味健康
菠蘿含有的蛋白酶,可以把動物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不但能使肉變得更嫩,還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更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
所以,菠蘿還可以作為安全的水果“嫩肉粉”,跟牛肉、豬肉、雞肉等肉類一起煮。
菠蘿牛肉
食材:牛肉250克,西蘭花150克,菠蘿半個;醬油,料酒,胡椒粉,鹽,香油各少許。
做法:将各種食材切成小塊備用;油鍋裡先放入牛肉,加入料酒去腥,用小火焖至七分熟;加入西蘭花,和牛肉翻炒三分鐘後,再加入菠蘿翻炒三分鐘,途中加入醬油、胡椒粉提味;最後淋入少許香油。
注意:炒菠蘿時,菠蘿最好在快起鍋時再放。因為炒的時間越長,維生素C損失越多。或者使用焯水涼拌、急火快炒等烹調方法來減少維生素C的損失。
此外,菠蘿炒好後,要盡快吃完,存放越久,維生素損耗得越多。
吃菠蘿的4個小問題,你知道嗎?
菠蘿VS鳳梨,有何不同?
從學科上講,菠蘿和鳳梨屬于同一物種。
在我國台灣,菠蘿的名字其實就是鳳梨,因其“頂上”長着一叢鳳凰尾巴般的葉子,因此得名為鳳梨。
雖是一品種,但兩者還是有細微的差别,比方說,菠蘿的葉子有鋸齒,而鳳梨沒有;菠蘿有内刺,所以削皮後得把刺除掉,劃出一道道“溝”,而鳳梨沒有内刺,削皮後能直接吃。
你在吃菠蘿,菠蘿也在吃你?
乍一聽有點可怕,但這是真的!
吃菠蘿時,很多人嘴巴會又癢又麻,有種被“咬”了的感覺,這都是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在搞鬼。
在我們咀嚼菠蘿時,菠蘿蛋白酶會出擊破壞口腔黏膜細胞,所以有的人吃菠蘿會覺得嘴裡麻麻的,嚴重者甚至會出血。
那怎麼吃菠蘿才不紮嘴呢?很簡單,煮熟了吃,或者改吃鳳梨。
吃菠蘿,一定要泡鹽水嗎?
吃菠蘿前先用鹽水浸泡,主要是為了預防“菠蘿病”,即菠蘿所含的菠蘿蛋白酶起作用導緻的身體過敏。
“菠蘿病”的發生,與食用菠蘿的方法不當有關,患者在吃菠蘿後15分鐘至1小時内出現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皮膚潮紅、全身發癢、四肢及口舌發麻,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
建議将已削淨皮、挑淨果刺的菠蘿切片放在鹽水中浸泡30分鐘,可以破壞菠蘿的蛋白酶,使菠蘿蛋白酶分解失效,從而避免直接食用而導緻的菠蘿病。
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吃菠蘿之前還是老老實實泡鹽水吧。
菠蘿一次吃多少最合适?
相信我們都聽過家裡大人說,菠蘿别吃太多,不然身體會不舒服,那麼菠蘿一次吃多少為佳呢?
從中醫看來,少量食用菠蘿,有清潤、解暑、利尿的功效,但過量食用容易出現濕熱症狀。
菠蘿所含水分多,性味甘,過多進食後,水分不能及時排洩出去,就容易引起濕熱停滞,進而出現濕疹等濕氣熱盛的症狀。
因此,菠蘿雖好,但不建議貪嘴,每天吃1~2塊就夠了。過敏體質、牙周炎、口腔潰瘍、胃潰瘍等患者慎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