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5 13:41:38

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語文老師都不忍告訴你

天才詩人,仕途受挫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遊曆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後來,杜甫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

李林甫最恨讀書人,怕他們做官後對他不利,于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都考得很糟,沒有一個夠格的。杜甫遭受到這樣的挫折,心情有多糟可想而知。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投奔了唐肅宗。

肅宗看他忠正耿直,委任他做“左拾遺”,就是專門提意見的官。杜甫不會見風使舵,認真地提了幾次意見後,不到一年就被調離京城,去做一個地方上的小官。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1

千古名篇——《石壕吏》

杜甫懷着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

那時候,叛軍還沒被消滅,戰争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

有一天,杜甫經過石壕村(今河南省境内),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

半夜裡,忽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裡靜聽,隻聽那個老人匆匆忙忙翻牆逃走了,老婆婆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2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問老婆婆:“你家的男人哪裡去了?”

老婆婆哭道:“我的3個兒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家裡隻有一個兒媳和一個吃奶的孫兒。”

老婆婆哀求了許久,差役仍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隻好自己跟随他們去軍營服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的時候,隻有老農為他送行,他心裡很不平靜,為此寫下了著名的《石壕吏》。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3

杜甫為何不幫着說句話?

讀到這裡,不禁有這樣一個疑惑:杜甫投靠在石壕村的窮人家,對這戶人家的悲慘遭遇是了解的,那麼他為何不站出來替老婦人說幾句話?他一出面,小吏有可能放過這一家人呀!

俗話說,當官要為民做主,杜甫難道是一個好詩人,卻不是一個好官員?

事實上,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下,杜甫除了保持沉默之外,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4

他是沒有選擇

首先,從忠君愛國的角度看,詩人是不能一味地同情民生疾苦,而反對抽丁拉夫的。

據《資治通鑒》記載:758年冬,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數十萬大軍,由于指揮不統一,又兼糧草不繼,士氣低落,雖相持到次年春天,終兵敗鄄城。為了力挽狂瀾,拯國家于水火,他們積極組織兵力,準備與叛軍作殊死決戰。

衆所周知,如此戰失利,國家命運将岌岌可危,所以,就非得補充兵力,增加兵源不可,即使是多一個做飯燒水的炊事老太太那也是好的。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5

其次,從同情民生疾苦的角度看,詩人又不能極力美飾“吏夜捉人”的擾民之舉。

“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百姓為平亂做出巨大犧牲。老太太這一家也為此付出了“二男戰死,一男尚存”的沉重代價,官府又怎能再到她家抓人?

但杜甫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緻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是他一生的追求和理想。此時,國家已處在危急存亡之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小家”就該服從“大家",個人利益該犧牲的也隻好犧牲;

可是,杜甫又深深同情着自己所摯愛着的勞苦大衆,從良心上講。已不能再讓這可憐的老太太一家人做出什麼犧牲了。因此,詩人處于兩難境地,實在無話可說。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6

結語:

如果杜甫是一個“唯上是從”的俗吏,那麼考慮事情就沒有那麼複雜了,他盡可以口若懸河地向這一家人,大講一通關于“國家有難,匹夫有貴”的大道理,動員這家人要愛國,要不惜一切犧牲;

如果杜甫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道主義者,那他就可以不管什麼國家安危,而一味地大唱同情民生疾苦和為民請命的高調。

石壕吏中為啥不把杜甫捉去(石壕吏抓人杜甫為啥不出來替老婦說一句話)7

然而,杜甫作為一個具有偉大情操的詩人,他的偉大之處是在于君與民、國家與個人的利益都要兼顧,當兩者不能兩全,而又無計可施時,他心中便默默忍受着愛國憂君,及憫民傷亂的雙重内心矛盾痛苦的煎熬,于是詩人便在這傷痛中無可奈何地沉默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這樣的解讀,還是有其他的看法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