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林遠想過離開深圳。那是2022年3月15日淩晨,前一天深圳因疫情按下“慢行鍵”,他居住的南山區茶光村被封控。
在這個科興科學園附近的城中村裡,賴林遠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勞動者。他經營着一個早餐店,雖然隻有12平方米,但隻要每天鋪子裡能按時升起蒸氣,兒子的幼兒園學費、一家人的吃穿就會有着落。
疫情兩年多來,生意變得艱難,他一直努力維系着鋪子的收支平衡。但是當時,城中村要被封控,處在隔壁社區的鋪子沒法開張,店租、房租卻一步步追來。這個沒服過輸的男人找不到辦法,第一次想要扔掉身上的擔子,逃離這座城市。
2022年6月,賴林遠在深圳市龍崗區開了一家新店。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他睡不着,躺在鐵架床上焦躁地刷着手機。看到深圳市衛健委微信公衆号發布的“慢下來”文章,積壓已久的焦慮、委屈,甚至憤懑瞬間湧了上來,他把文章拉到底,無需組織語言,一口氣寫下了一百多字留言:“一個人支起一個早餐店……3月沒賺到一分錢,我真的崩潰了……”
一覺醒來,賴林遠發現自己的留言得到了回複——“南山區想和您聯絡,可否提供電話。”沒過多久,社區工作人員便上門慰問,給他辦理了疫情出入證,并讓他供應防疫人員的早餐。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像一個個火種,幫他的小店重燃煙火氣。
去年6月,因店面租約到期,賴林遠到龍崗區開了一家新店。如今,新的店面更大,生意也逐漸好轉,營業額是之前的四五倍。在朝陽照進店門前,他還是守着熱氣騰騰的蒸籠,等待顧客的到來。“蒸氣一冒,新的一天,就是一個新的希望。”
三個“崩潰”
一座城市的蘇醒,往往從早餐店開始。
2022年12月18日淩晨3點,天空中綴着星星,暖黃的路燈照着馬路。附近店鋪還大門緊閉時,賴林遠的早餐店已經亮起了燈。
在講求效率的深圳,賴林遠也已适應了城市的快節奏。面團一壓,肉餡一勺,雙手一包一褶,做好一個肉包隻需10秒。不到5分鐘,他就能在蒸籠上擺滿20個包子。店裡放着電子音樂,他穿着一身運動裝,戴着眼鏡,清瘦的身形在不同蒸籠間穿梭。他時不時瞄一眼牆上的時鐘,天亮前,他要包好五六百個包子。
顧客大多在早上7點後出現,先是穿着藍色校服的學生,然後是早起買菜的阿婆,接着是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無論是誰,賴林遠總是笑着問“吃點什麼”,再快速地口算價格,把對應的包子裝入袋中。
這座快速運轉的城市也有慢下來的時候。去年3月14日至20日,受疫情影響,深圳被按下“慢行鍵”,全市公交、地鐵停運,小區、城中村、産業園區封閉式管理,停止非必要流動。
當南山區茶光村拉起圍欄時,賴林遠還在睡夢中。這位早餐店店主通常早睡早起,他的室友是一名外賣騎手,常常穿梭在深夜的街頭。3月14日晚11點多,室友的電話叫醒了賴林遠,“他說村子要被封了,讓我幫忙把衣服送到村口。”
來到村口,賴林遠望着一排排的圍欄發呆。村子被封,意味着他不能再去早餐店所在的松坪山社區,也意味着他即将失去收入。
賴林遠一邊包包子,一邊聽着電子音樂,牆上的裝飾畫寫着“拼搏”二字。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他打開微信,跟家人說了一下村子被封的情況,又給母親發了一句“心态炸了”。看着手機相冊裡兒子的照片,一股思念與愧疚湧上心頭,他已經很久沒回家看過孩子了。
2011年,17歲的賴林遠從老家梅州農村第一次來到深圳。和很多農村孩子一樣,他成為了一個電子廠的流水線工人,每天做着簡單又重複的工作。沒幹多久,弟弟就打電話讓他回家,學習做包子的手藝。
在老家,有一門手藝相當于有了飯碗。賴林遠很快就掌握了做包子的技術,在老家梅州開了三四家包子鋪,但因為經營不善,生意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這期間,他結婚生子,原本可以複制父輩們的人生道路,在老家安穩地生活下去。但到了2019年,兒子逐漸長大,賴林遠感到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他決定再到深圳拼一拼,在這座以務實著稱的城市,“搞錢”是一種美德。他相信,隻要肯拼肯闖,自己也能在深圳實現小目标。
還是從最熟悉的包子做起。賴林遠和妻子租下了南山區的一家早餐店,12平方米的空間是他們的新戰場,也是小家庭的支柱。
一開始,在夫妻倆勤懇的經營下,早餐店每日營業額能達到3000元左右,也攢了不少回頭客。他還能記住熟客的喜好,“兩個燒賣一杯豆漿,對吧?”對方點頭、微笑。
眼看着生意蒸蒸日上,卻被突然到來的疫情打斷。
“2020年春節後的營業額直接腰折了,少了一半。”賴林遠翻看着店鋪這幾年的流水,2020年的每日營業額在1300-1400元,到了2021年,營業額下降到了1000元左右。店裡的生意大不如前,一個人也能應付,妻子便回了老家。
他算了一筆賬,每個月店租5500元,房租3000元,加上水電差不多是9000元。鋪子無論開不開門,這些都是固定支出。再算上做包子的食材、燃氣和其他支出等,他每天的營業額至少要達到600元,才能保證不虧損。
2022年以來,早餐店的每日收入隻有七八百元,勉強維持平衡。有人勸賴林遠幹脆把店關了,别在一棵樹上吊死。他不甘心,總覺得自己能扛到疫情過去。
“雖然掙的錢少了,但我們的小家還要靠這個店維系。”為了節省開支,他搬離了之前租住的兩室一廳,和一個外賣員合租了一個單間,上下鋪鐵架床,算上水電每人每月隻要800元。
為了多賺點錢,賴林遠外出打拼14年來,第一次沒回家過年。他跟室友在出租房裡煮火鍋過年,大年初二天還沒亮就去開店,當天隻賣了一百多塊錢。
本以為生意會慢慢好起來,直到2022年3月14日村子被封,賴林遠的希望徹底被澆滅。
2022年3月15日淩晨2點,微信跳出了深圳衛健委的推文,号召人們“慢下來”。賴林遠再也忍不住,點開文章直接拉到評論區,宣洩自己的苦悶。
一百多字的留言裡,他用了三個“崩潰”。賴林遠訴說着自己一個人支起一家店的艱辛,“我經營的早餐店自3.1開始後,真的沒有賺到一分錢。”寫完這條留言,他眼睛紅了,哭了一場。
賴林遠的留言隻是想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不管别人能不能看到。他的印象裡,那一夜很漫長,自己輾轉到淩晨4點才睡下。
重燃“煙火氣”
賴林遠未曾想到,在疫情封控的夜晚,還有很多和他一樣的未眠人,自己的深夜留言會被數萬網友看到。
一覺醒來,他發現自己的留言不僅被精選了,還有上萬人點贊,并得到了回複——“南山區想和您聯絡,可否提供電話。”
那是3月15日早上7點,賴林遠在評論區回複了自己的手機号碼。沒過多久,他就接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他的住址。
當天下午,穿着紅馬甲的社區工作人員來了,拎着水果和牛奶等慰問品。曙光社區黨委書記廖志康向賴林遠解釋了對茶光村圍合管理的原因,還提出社區防疫人員每天都需要四五百元的早餐,可以由他的早餐店來供應。
“太暖心了,沒想到問題那麼快就得到解決。”拿着《疫情期間出入證明》,賴林遠就可以進出茶光村,繼續回到早餐店裡忙活。但早餐店隻開了一天,又因為附近有确診病例被臨時封控。
賴林遠的手速很快,包好一個包子隻需10秒。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沒有開店的日子裡,賴林遠焦慮得整宿睡不着。後來,他幹脆注冊成為外賣騎手,開始在深夜送外賣,“反正也睡不着,能掙一點算一點。”
他也因此看到了不一樣的深圳。馬路變得空蕩蕩,偶爾閃現運送物資的車輛,更多的是挂着大包小包的外賣車。就連以加班聞名的科興科學園也變得安靜,往日的燈火通明不見了,隻剩下昏黃的路燈。吹着晚風,賴林遠騎着電動車通宵送外賣。那一晚沒有堵車,掙了兩百多元。
3月21日,深圳解除封控,恢複了往日的速度與活力。早高峰的地鐵仍舊擁擠,上班族抱着電腦等待紅綠燈,科興科學園大廈的燈光依次亮起。一兩公裡外,賴林遠早早來到早餐店,等待許久未見的顧客。
他還記得解封後的第一筆外賣訂單是在中午接到的,訂單上的包子無法配齊,他便把訂單取消了。沒想到對方給他打了電話,“我知道你是在衛健委公衆号留言的老闆,你還剩什麼包子就拿什麼,加油!”
這位熱心的網友還動員親友一起下單,他們對包子的種類沒有要求,隻是想支持一下賴林遠。有的外賣訂單上還寫着長長的備注:“加油,向前走就有希望!”“每一個沒有被疫情打倒的店鋪都是漢子!”“深圳好起來了,大家也一起好起來!”
這些留言和鼓勵,都被賴林遠一一記在了心裡,“最難熬的那陣子,就是靠大家的支持撐過來的。”
就像突然被聚光燈打在身上,賴林遠給衛健委留言後備受關注,還登上了《新聞聯播》。在最難熬的時候被看見并得到幫助,他覺得很幸運,形容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後來,他還收到南山區政府發放的2500元租房補貼,解了燃眉之急。2022年以來,深圳連續推出5個“30條”,多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以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助企纾困,僅上半年就已落地惠企金額超過500億元。
有了這些,成千上萬個類似的小餐飲店,正重燃“煙火氣”。
新的希望
熬過崩潰的春天,賴林遠在夏天開了一家更大的新店。
原來的老店在5月租約到期,加上樓棟需要改造,隻能另尋新址。新店位于深圳市龍崗區西環路,門口是四季常綠的榕樹,樹下是公交車站,三四百米外還有一個地鐵站。這裡的人流量更大,店鋪的面積也擴大到了40平方米,賴林遠還找了兩位老鄉到店裡幫忙。
2022年6月1日,新店正式開張,賴林遠換上了黃色的加盟店服裝。他還是跟以前一樣,淩晨三點到店,從冰櫃裡拿出食材解凍,再飛快地把包子包好、蒸熟。當朝陽升起,他會笑呵呵地給顧客遞上包子,默默記下熟客的喜好,再送上一句“慢走,下次再來啊!”
也有遠道而來的顧客。有人聽說賴林遠的店搬了,特地叫跑腿小哥來買包子,訂單備注裡是鼓勵的話語。有人認出了賴林遠,問他是不是之前在深圳衛健委留言的老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淩晨三點,賴林遠已經在早餐店裡忙活了。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上半年一波三折,下半年順風順水。”賴林遠覺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新店的每日營業額在4000元左右,是之前老店的四五倍。他實現了自己的小目标。
生意變好後,賴林遠沒有忘記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2022年7月,南山區西麗街道有疫情發生,賴林遠聯系了之前曙光社區的社工,希望能給南山區的抗疫人員送早餐。由于新店距離太遠,他輾轉聯系到那邊的同行,預訂了300個包子送到社區。
“我得到過深圳的幫助,也想盡一些綿薄之力。”南山區的老店沒能經營好,讓賴林遠覺得很遺憾。他對南山區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那兒感受過這座城市的暖意與善意,希望今年能再去開一家分店。
對家人的承諾,也在慢慢兌現。2022年暑假,賴林遠把兒子和母親接到了深圳。兒子一下車就沖過來抱住他,他們一起逛了公園、遊樂場和電玩城,這是他陪伴兒子最長的一次假期。他慶幸自己沒有離開深圳,以後還想把家人接來。
随着疫情防控的放開,早餐店的生意日漸紅火,外賣平台也“爆單”了,每日營業額突破了5000元。賴林遠前段時間還裝修了店面,他特地留下了一幅裝飾畫,上面寫着“拼搏”二字。
在2022年快要結束的一天,晚上七八點,店裡的包子賣得差不多了。賴林遠打開小音箱,伴着喜歡的電子音樂,喝一口保溫杯裡的熱茶。他打開收款軟件,看看當天的營業額,獨享這份滿足感。
賣完最後一個包子,打掃完店内衛生,卷簾門一關,賴林遠結束了忙碌的一天。晚高峰的車輛堵在路上,下班的行人匆匆歸家,賴林遠轉身走回出租屋。他慶幸自己沒有離開深圳,幾個小時後,店裡的蒸氣又将照常升起,迎接新的希望。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實習生 苗玉薪
編輯 楊海 校對 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