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電影《阿飛正傳》中提到一種“無腳鳥”:
它生來就屬于天空,即便飛累了也在空中睡覺,隻有在死亡的時候才會落地。
這種鳥雖然隻是一種文學的象征,但現實生活中,确實存在号稱“永不落地的鳥”——雨燕。
雨燕一生中99%的時間都在天空飛翔,累了就邊飛邊睡,能夠連續飛行10個月,落地卻意味着可能會送死。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邊飛邊睡的?落地可能會死,雨燕又如何繁衍後代呢?
雨燕目前約有18屬84種,幾乎遍布全球,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類,時速高達353公裡,叫聲非常尖銳。
它的體型偏小,體長約在10cm-30cm之間,體重在9g-150g,翅膀非常長,整體呈黑色或褐色,偶爾夾雜着白色的斑紋。
雨燕生來就屬于天空,一生幾乎都在空中飛翔,幾乎不會像别的鳥類一樣随意停留在陸地或者植被上。
2013年時,科學家通過監測發現,雨燕能夠在空中連續飛行6個月;
2016年時,科學家給13隻雨燕安裝了追蹤儀器,發現雨燕的在空中連續飛行的時間能夠長達10個月,甚至還能更長。
它們能在空中完成很多事情,捕食、洗澡、喝水、睡覺,甚至連交配都是在飛行的時候做到的。
那麼,雨燕是如何做到邊飛邊完成這些事情的呢?
雨燕的翅膀很長很大,卻幾乎沒有腳,這也是它被稱為“為天空而生的鳥”的主要原因。
得益于大大的翅膀和輕瘦的體重,飛行時候的雨燕幾乎不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
翅膀張開時宛如一把鐮刀,在飛行中能夠減少空氣帶來的阻力,節省了很多能量消耗,所以它即便長時間不進食也能夠長時間飛行。
而且,雨燕飛行的速度非常快,捕食空中的飛蟲出手快準狠,對待其它獵物也不例外,它在靠近獵物之前會張大嘴巴揮動大翅膀加速俯沖,不到一秒的時間獵物就已經進入它的嘴裡了。
電視劇中經常有空中掉落“鳥糞”砸到人的情節,鳥類不像人類有貯存排洩物的專屬器官,隻要一産生就必須排出體外。
所以,即便是在空中飛翔,雨燕也照樣排洩;
在空中睡覺是雨燕最大的特征,“半腦慢波睡眠”的睡眠方式能夠讓它的大腦同時進入一個休息和清醒的狀态。
就像人的左右腦一樣,雨燕的大腦也進化成兩個單獨的部分,但比人類要“先進”一些——一邊大腦在清醒的情況下,另一邊大腦可以保持睡眠狀态。
所以,它可以在飛行的過程中睡覺,但由于減少了一半的大腦工作量,雨燕飛行的協調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此時,聰明的雨燕會通過降低飛行高度的方式來達到平衡,減少墜地的危險。
由于腳步幾乎完全退化,雨燕隻要落到低矮的草地上,基本上就沒有辦法再次飛向天空,隻能默默等死或者是成為天敵的盤中餐了。
前面說過,雨燕除了在空中睡覺,連交配也是在空中完成的,那它們是如何在不落地的情況下繁衍後代的呢?
雨燕和雞類似,它們的消化、泌尿、生殖都共用一個器官——洩殖腔。
雨燕的繁殖期一般在5月-7月,在空中飛行時,雄雨燕和雌雨燕的洩殖腔隻需要短短幾秒的接觸時間就可以完成交配過程。
雄雨燕通過滑翔的方式保持自身的平衡性,待飛到合适的距離和位置時,再将洩殖腔對準雌雨燕的洩殖腔,接觸後兩隻鳥以同樣的速度再飛行一小段距離随後分離,就算交配成功了。
總的來說,雨燕能夠在空中交配主要也是得益于寬大的肩膀以及敏捷的動作。
交配成功後,雨燕會撷取羽毛和樹枝在樹洞或者是岩石縫隙中建造巢穴,用自己的唾液把這些“建築材料”黏合起來,為小雨燕的出生準備好。
一般來說,每隻雌雨燕會産1-6枚卵,一個月左右便可孵化;待其孵化之後,雄雨燕也會承擔起“爸爸”的責任,為雛鳥尋找蚊子、昆蟲等食物。
雛鳥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喂養後,基本上已經可以飛行并且獨立覓食,随後便飛離巢穴投入天空的懷抱。
雨燕的壽命能夠達到21年,但由于人類對其栖息地和巢穴的破壞,以及為了收集“燕窩”和殺蟲劑的使用等,雨燕的現狀并不太樂觀。
雖然已經有為了保護雨燕而專門建立的人工巢穴,但對于隻屬于天空的鳥來說,這似乎在做無用功。
或許,隻有當人類不再抱有肖想的時候,雨燕才能在空中更加自由自在地飛翔。
—————The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