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字子才,号簡齋,清朝詩人、散文家、詩論家。今浙江杭州人。23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後改放外任,曆任溧水、江甯等縣知縣,有政績,外放任職7年後,辭官告歸。定居江甯,築室小倉山,世稱随園先生。從事詩文著述,廣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倉山居士。與趙翼、蔣士铨并稱乾隆三大家。活躍詩壇40餘年,有詩4000餘首,有獨特風格和一定成就。袁詩追求真率自然、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其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岚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有《小倉山房集》、《随園詩話》等。
今天複習袁枚的《所見》,原文如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的大意是:放牛的孩子,悠哉悠哉,騎在黃牛的牛背上面。牧童的歌聲嘹亮,在道旁成蔭的樹林中激越回蕩。突然間,看到了樹上正在鳴叫的蟬,想要捉住它。于是立刻停止歌唱,閉着嘴巴,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甯。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緻。他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着牛,唱着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他的靈感和詩興,就寫下了這首“所見”。
袁枚的這首《所見》,是一首五言絕句。寫了他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态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其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緻,實則寄托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這首詩描寫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細節,大聲歌唱表現的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後的閉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緻。寥寥數語,不僅描繪了兒童瞬間的神态變化,刻畫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形象。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袁枚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整首詩充滿情趣,很有韻味。
綜觀全詩,他所描繪的和平、甯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究竟表現了他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呢?毋庸諱言,本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袁枚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然而,現實卻并非總是如此完美的。“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想要捕捉到正在鳴叫的蟬兒,即使你靜悄悄地站在那兒,一心一意,結局也有兩種可能,成功和失敗的機會均等,誰也無法預測,不服不行。
2021年7月4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