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施時光,現在我為大家分享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這本書的第三部分
幫助孩子正常化
這裡提到的不正常,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大家千萬不要靠任何的歧視上面去,正常不正常是理想化和不夠理想之間的區别。蒙台梭利提到的一個詞,皈依,是因為很多孩子已經偏離正常很遠了,但是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使他們回到正常的狀态,有一群墨西拿地震後幸存的孤兒,他們那喪失了親人,沒有家園,當進入到兒童之家的時候,他的反應是不正常的,晚上常常聽到他們大聲的叫喊和哭泣,老師們帶他們學習良好的行為舉止,比如教他們學習像王子一樣用餐,像最好的侍從一樣端菜,讓這些孩子逐漸的從最後的傷痛中慢慢的恢複過來,他們又重新開始歡笑,開始跟别的孩子一起玩,這就是一個正常化的過程。
還有一種不正常的狀态是什麼?
兒童之家有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富家子,他們總是不在狀态,對什麼都無所謂,覺得什麼都不好玩,一個孩子對各種各樣的東西喪失了興趣,因為他的生活條件太優越了,他在家裡有太多的人願意替他打理各種事情,所以有了這樣的狀況,老師和家長們給了這些孩子充分的時間,他們相信一個孩子能夠回到正常化,絕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還跟這個孩子自身的調節能力有關系,這些富家子弟的孩子在這兒待了幾天之後,開始慢慢的探索,也開始玩簡單的玩具,開始專注于去發現他們想要發現的東西,這就是一個正常化的過程,也這樣做皈依。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錯誤的方式對待孩子,會導緻孩子出現一項不正常的行為,第1個不正常的狀态叫做神遊。神遊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麼專注,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太投入,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時候會看别的地方。孩子的專注度尤為重要,有一個孩子被老師反映上課從來不認真聽講,成績一塌糊塗,我就問了,是怎麼回事,一了解馬上發現,他爸爸媽媽老是吵架,當一個家裡充滿了暴力的情緒的時候,很多争執讓孩子覺得恐懼,他的注意力是沒辦法集中的。還有一個神遊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多數人迷信孩子的童年與玩具緊密相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讓孩子擁有太多的玩具。
第2個不正常的狀态是障礙,過早地給孩子進行過度的家庭教育,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的成績變得越來越糟糕,因為你給他造成了學習的障礙,你沒有按照他的節奏去探索這個世界,而是給他灌輸的過多,讓他産生了逆反心理或者傲慢心理,是他不覺得這個東西有什麼好學的,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數學,等到他上一年級後發現這些内容自己都會,就開始不屑于這些學習,最後的結果就是聽到數學就煩,數學成績越來越差,當障礙産生後,再想留着孩子讓他重新的對探索和學習有興趣,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第3個不正常的狀态是依附,有的孩子永遠黏着爸媽,他放棄自己的活動,隻想永遠和父母在一起,其實一個孩子是很喜歡自己玩的,他自己會玩的很開心,在我家,雖然我們也陪我們的孩子玩,但她自己也會一個人玩半天,她喜歡自言自語,說個沒完,她最好的夥伴是想象力,拿着玩具想象他們怎麼打,發生了什麼故事。一個孩子如果放棄了自己的活動,凡事都依賴大人,長大後就會懶散,不覺得自己有責任感,認為這一切都應該跟父母有關。
第4個不正常的狀态是占有欲,占有的東西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他的發展就失去了平衡。
第5個不正常的狀态是權利欲,權利欲,就是這個孩子命令大人買這個買那個,通過大人來獲取更多的東西,很多家長特别喜歡滿足孩子的需要,甚至沒有底線的滿足,最後孩子發現指揮大人很容易,而後常常指揮大人來做成一些比自己做成容易得多,他就放棄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大家要小心,要讓孩子自己學會去解決一些問題,而不是什麼事都讓他通過大人來實現。
第6個不正常的狀态是自卑。自卑來自于苛責,家裡來客人,客人失手打翻了一個杯子,你會說沒關系不要緊,是我上次旅遊的時候順手買的,你想要客人不要有内疚感。但是孩子打碎了一個杯子時候,你會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今天晚上不能吃飯了’當孩子觀察到你對他和對别人的态度不一樣時,孩子的自卑心理就逐漸的産生了
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比那普通人的高,甚至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比對自己的要求都高,這樣的孩子容易在長大後有自卑的特征,他不會有足夠的自信,會覺得自己沒有力量去做各種各樣的事,因為他就是在不斷地批評中長大的。
此外不正常的狀态,還有恐懼和說謊,要想回歸正常,第一是要靠我們外部的努力,老師和家長要能尊重孩子的節奏,要允許孩子不斷的探索,給他創造一個探索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通過探索來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要靠孩子自身的調節,當你尊重了孩子的成長的規律和節奏時,孩子很快就會恢複到正常的狀态,很多家長難以做到尊重孩子,包括孩子和父母的沖突,這主要來自于家長的主導本能和工作本能,主導本能是孩子想要他的話語權,希望自己主導一生,但父母總是把孩子視作自己的産品,私有的财産。
當父母用這樣的态度來與孩子進行溝通,并實行控制時,雙方在控制權上就産生了争執,導緻很多家長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工作的本能是重要矛盾的分歧點,如果一人長大成人很不容易,到了養家糊口的時候,他會把工作視為一種負擔,他就不想讓孩子天天工作,覺得讓他休息是最好的,把最好的給孩子,就是一切都讓大人來,想讓孩子過得舒服,因為他根本不覺得,工作本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孩子的工作本能是通過工作來認識世界的,比如說他扣扣子、自己背書包上學、去洗碗、去幫着媽媽布置餐台等,這些事情是孩子在探索和學習完善自己的過程,孩子幫大人做一些事,他會特别的愉快,我的2歲女兒幫我倒過垃圾,幫我送東西,幫我拿書本,她自己也是非常樂意并感覺滿足。
孩子在主動性很高的時候,會在參與這個勞動的過程,感受到愉快和好玩,大人活的太累,把工作當做養家糊口的苦差事,就不會正确的引導孩子,我們對孩子說‘你快點’和‘我幫你做’,使得孩子沒法通過工作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能夠真的重新認識我們的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修練精進的過程,就會更加尊重孩子的天性,了解了主導本能和工作本能後,應該尊重孩子學習的規律。讓他重複做一些可以的事情,讓他可以參與到家人的工作中去,去探索這個世界,對他保持足夠的尊重。把他當做大人一樣對待與他對話,這時候你發現孩子完全可以成長的非常陽光健康開朗。
最後你用這本書的話跟大家共勉。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個偉大的使命,他們是唯一能夠和必須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人,因為他們具有社會中組織起來的力量,并能在共同生活的實踐中采取行動,他們必須意識到自然界托付給他們使命的意義,這個使命是他們超越社會,并使他們能夠支配所有的物質環境,因為他們的手中确實掌握着人類的命運和未來,我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類的未來,希望我們珍惜自己手中的權利,讓孩子成長為自己本來的樣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