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

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2:59:25

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感覺統合訓練創始人簡介感統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Dr.jeanaryes)于1972年系統提出感覺統合是各種神經系統傳導的不同感覺在腦幹部分做組織統合,如此中樞神經的各部位才能整體工作,使個體能順利的與環境接觸,并感到滿足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覺包括知覺,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觸覺和視知覺,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什麼是兒童感統失調)1

兒童感統失調的八大表現怎麼辦

感覺統合訓練創始人簡介

感統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Dr.jeanaryes)于1972年系統提出。感覺統合是各種神經系統傳導的不同感覺在腦幹部分做組織統合,如此中樞神經的各部位才能整體工作,使個體能順利的與環境接觸,并感到滿足。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覺包括知覺,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觸覺和視知覺。

感覺統合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腦必須以靈活的,不斷變化的方式對各種感覺信息進行比較,選擇,聯系,增強或抑制,做出綜合判斷,形成可執行指令。所以感覺統合不隻是感覺器官“感受刺激“的過程,而是腦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加工過程。

感覺統合訓練的概念:

感覺統合訓練是指基于兒童的神經需要,引導對感覺刺激做适當反應的訓練,此訓練提供前庭(重力與運動)、本體感覺(肌肉與感覺)及觸覺等刺激的全身運動,其目的不在于增強運動技能,而是改善腦處理感覺資訊與組織并購成感覺資訊的方法,正确概念是腦功能的神經功能。

如果孩子感統失調,一般三歲左右就會有所表現,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父母洞察力的時候啦。

神馬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簡稱SID,是指個體的某一感覺系統,感覺系統之間,感覺系統與運動系統之間等的信息組織與整合不協調,導緻信息統合過程發生異常,出現對刺激的不敏感或過分敏感,行為顧此失彼的現象。

家長們應該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呢?感統失調的孩子一般會有什麼症狀呢?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一、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在閱讀時候常出現跳行,多字少字,颠倒順序,寫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有的甚至不願意認字,計算時候常把結果寫颠倒,題目閱讀書寫錯誤,在生活中經常丢三落四;時間長了,必然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産生自卑,厭學情緒。導緻曠課逃學。

二、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則多數表現為把老師,家長的話充耳不聞,同時這樣的兒童由于注意力不夠,進而記憶力也減弱。不喜歡和别人說話,認為聽别人說話是與自己無關的。

三、觸覺統合失調的兒童

往往對别人的觸摸非常敏感,總是擔驚受怕的樣子,不合群,孤僻,表現出不安,缺乏自信,自言自語,無法和人溝通,抵觸和外人溝通,甚至怕理發,洗澡等等日常生活的活動。挑食厭食,拒絕改變環境,害怕陌生環境。咬手指,愛哭,愛玩弄生殖器。脾氣暴躁,不喜歡他人觸摸,反應能力快。

四、平衡統合失調的兒童

做事協調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暈車,沒方向感。在遊戲中也無法控制方向。距離觀測不準,孩子無法正确掌握方向,做事情協調能力差,對事物興趣總是逐漸減少。

五、本體統合失調的兒童

肢體不協調,多數不會跳繩,跑步跳躍動作不協調,容易受挫,笨手笨腳,甚至口吃。缺乏自信,敏感,消極退縮,磨蹭。有些孩子甚至表現為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極差。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務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精細動作不會做,或做不好,比如系鞋帶扣扣子,用筷子,手工能力差。由于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因此心情經常處于緊張,焦慮狀态,長期就會表現出自卑。

六、前庭統合失調的兒童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比一般孩子更能給家長老師添麻煩。邏輯能力陷于混亂中。久轉不暈,如此這般的學生一旦幼升小,會是困難重重的。原因如下:

A、不能安靜聽講超過5分鐘

B、小動作,惡作劇,擾亂課堂紀律不斷。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老師無法進行正常教學。

C、老師面對這樣的學生可能會冷處理,就是不聞不問,放棄不管。久而久之孩子感覺到被孤立,沒老師注意自己,就會變本加厲的出新惡作劇種類以引起老師同學的關注。惡性循環的後果就是孩子自卑,痛恨學習,痛恨學校,很早會逃學和社會閑散人員混迹一起,尋求幫助,認可,一起返回學校報複同學,報複老師。

家長們開始疑惑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感統失調呢?或是說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是什麼呢?

1、獨生子女群體生活不足。

2、都市化生活濃重,戶外活動少,很少玩土,水,泥,沙等遊戲。

3、孕期被動吸煙,服用藥物,飲酒,霧霾,生活無規律等。

4、孕期胎位不正造成固有的平衡感不佳。

5、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産生前庭平衡失常。

6、母工作忙碌,不能陪伴,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

7、早産或剖腹産,造成觸覺學習不足。

8、祖父母采用傳統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縱,保護過渡。

9、潔癖症父母或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或活動不足。

10、要求太多,管教太嚴,産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11、一加六家庭模式,保護過渡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12、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13、家長意識欠缺,造成延時矯正,造成幼兒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當家長們焦慮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時候,也關注一下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感覺學習”起步,從生到死,生命中的每一刻,我們都在進行着感覺統合,因為我們的遺傳基因中保持着這種能力。但是如果孩子的感覺學習嚴重不足或扭曲,就會導緻其大腦在接受信息,傳導信息,整合信息,輸出指令機體運作等方面發生問題,就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全面發展,就會導緻一系列輕重不同的異常,這就是感覺失調現象。

感恩閱讀

劉淼玥:中科院兒童心理發展教育研究生,北師大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國際感統、沙盤治療師,WMECC_WMECA世界醫學最高認證中心催眠治療師,IHNMA國際整體暨自然醫學學會催眠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