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要是近視了咋整?#曆史##我要學曆史#
《笑林廣記》裡有不少關于近視的笑話。比如《蝦醬》篇,說有一人挑糞經過一位近視者,近視者看不清挑的是啥,但聞那臭烘烘的氣味以為是賣蝦醬的,遂喚曰:“拿蝦醬來。”挑糞人以為這人有病呢,沒理會就走了。近視者以為“賣蝦醬的人”故意不賣給他,就趕緊追上,“将手握糞一把,于鼻上聞之,乃罵道:‘臭已臭了,什麼奇貨,還在這等行情!’”這個重口味笑話告訴我們:古人近視不僅耽誤學習,還影響智商。
古人稱近視為“不能遠視”,就是看不清遠處的東西。
為了彌補近視的問題,古人會使用放大鏡和眼鏡。我國已知最早的放大鏡,出土于東漢廣陵王劉荊墓,為水晶材質。唐代,大量西域制造的玻璃材質放大鏡進入中原,被稱為“火珠”或“火齊珠”。從名字便可以看出,唐朝的放大鏡主要用于聚光點火,并非近視者專用。
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雙鏡片的老花鏡,名為“叆叇”(ài dài),其外形和今天的眼鏡很接近。
今人使用的有鏡腿的現代眼鏡源自西方,清代學者趙翼認為其在明朝宣德年間傳入我國。
明朝仇英的名畫《南都繁會圖》就有戴眼鏡的人物形象。
眼鏡剛傳入中國時,其價格和一匹馬一樣昂貴。後來,眼鏡作坊普及,成本降低,五六錢銀便可買一副,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五百元。
關于眼鏡。《石林燕語》中記載:“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歐陽修這操作相當于雇了個“人工點讀機”,哪裡看不清就點哪裡,估計文忠公得有好幾百度近視。
我是藝澍@藝澍的藝術歡迎大家在我評論區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幾百年前……談談幾百年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