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usb3.0完全版

usb3.0完全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22:18:52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1

本期主題:你享受到 USB3.0 了麼?

USB3.0 面世也有些時日了,現售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都标配了 USB3.0 接口,USB3.0 的 U 盤價格目前也不比 2.0 的高多少。但是你是不是真的享受到了 USB3.0 帶來的急速體驗了?

@小啤:按照如今的發展步伐,想要随時随地享受 USB 3.0 的門檻依然較高,因為需要雙向的兩個硬件都支持 USB 3.0 新标準才能發揮它的價值,盡管現在 USB 3.0 是未來主流的接口,不過很多廠商為了能盡量地壓縮成本,基本不會使用太多新接口,甚至依然采用 USB 2.0 的接口,所以即使其一支持 3.0 接口,可惜遇到一方有瓶頸限制,就隻能萬般無奈了。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2

其實現在很多設備都盡量采用了 USB 3.0 ,而且雖說最大傳輸帶寬可達 640MB/s,但其實很少設備可以達到這樣的峰值,不過普遍都比峰值隻有 60MB/s 的 USB 2.0 要高一些。所以對于自己而言,USB 3.0 的存在感還算蠻高的。

@熱血 York:想當初還在用 USB 2.0 的 U 盤時,每當傳輸類似高清電影等大文件的時候就會覺得淡淡的憂傷,特别是趕時間的時候那速度真讓人抓狂。自從前幾年用上了 USB 3.0 的移動硬盤後,基本上傳輸速度維持在了 90Mb/s 的速度,雖說這個速度隻算是一般水平,不過已經大大地縮短了用戶時間成本。不過 USB 是需要設備和電腦端口都支持 3.0 技術才能發揮正常性能,現在大多數筆記本都是保留多個 USB 2.0 接口,隻采用 1 到 2 個 USB 3.0 端口,因此要是手上有多個 USB 3.0 的設備時候也可能會遇到無法發揮所有設備性能的局面,不過嘛,現在的手提電腦基本上配置越來越高,而價格卻越來越便宜,相信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夠用到全部端口都是采用 USB 3.0 技術的手提電腦了。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3

@alvin-zhong:很早之前就了解到 USB 3.0 ,但直到最近才用上。雖然支持 USB 3.0 接口的移動硬盤和 U 盤的售價很早就與 USB 2.0 的差不多,但是支持 USB 3.0 的筆記本電腦在中低端市場還是比較少。雖然筆電未能支持,但是購買外設的時候還是會選擇支持 USB 3.0 的産品,畢竟總會有用上 USB 3.0 的時候。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4

還有 USB 3.0 接口的标識不夠清晰(接口顔色和 USB 2.0 的一緻),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電腦支持 USB 3.0 也不為過,有些廠商可能會着重來突出,而有些廠商則低調得很。USB 3.0 的外設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速度有快有慢,未必都有高速的體驗,所以會盡量選擇較好的 USB 3.0 設備。

@帆糕:我也算是 USB 3.0 時代 " 第一批吃螃蟹 " 的人,當我剛知道 USB 3.0 技術推出的時候,我就以 130 多元的價格購入了一個 16G 威剛的 USB 3.0 U 盤。當時雖然沒有與這個 U 盤對接的 USB 3.0 硬件設備,隻能用在 2.0 的接口上,但高達 30 Mb/s 的傳輸速度已經讓人非常興奮。然而那時候開始我對于 U 盤就非常 " 挑食 ",看到藍色口的 U 盤會情有獨鐘,甚至對 2.0 的 U 盤有些 " 瞧不起 "。在 11 年購入聯想的 Y470 時,因為它沒有配備 USB 3.0 的接口,也讓我糾結了一番,後來考慮到綜合因素還是不得不妥協。這一妥協對于現在經常傳輸數據的我來說,确實是個 " 隐隐作痛 " 的後悔之舉。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5

在我購入移動硬盤的時候,整個硬盤市場出現漲價的現象,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入地以 500 多的價格入手了 500G 的 USB 3.0 硬盤,而且慫恿了當時工作室的小夥伴一齊購買。對于接口的革新,我還是看得非常開明,更高的傳輸速度,省心,也省時。

@penwing:剛進大學那年,雖說 USB 3.0 已經推出三年了,但還不是很普及。那時候手提有個 USB 3.0 接口逼格好像會高一點,當然啦,價格也會貴一點。買電腦的時候我爸還各種宣傳說 USB 3.0 如何快什麼的,真正感受到它傳輸之快是我買移動硬盤之後的事了。平時傳一些小文件十幾 K 左右,不會有太大的感覺。後來開始收藏高清電影、無損歌曲什麼的,USB 3.0 的好處就立馬顯示出來,傳十幾二十 G 的幾分鐘就能傳完。那感覺真是杠杠的!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6

現在的手提還是以 USB 2.0 接口為主,再配一個 USB 3.0 接口。随着技術的逐漸普及,會有基礎配置都是 3.0 接口的那一天。

@木斯君:目前筆記本基本已經普及了 USB3.0 接口,Mac 的話還有 Thunderbolt 接口可選,當然單輪普及程度我還是建議選擇 USB 3.0 ,畢竟後者支持範圍更廣,而且周邊配件的價格也便宜,尤其是一些移動硬盤設備價格更加親民些。但如果你的機器帶有 Thunderbolt,而且你窮得隻剩錢了,那麼直接買個帶 Thunderbolt 接口的移動硬盤顯然是最佳的選擇,速度更快,體驗更佳。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7

當然,如果電腦本機硬盤太渣的話,同樣也無法發揮接口和高速硬盤的性能。手機的話,目前 USB 3.0 還未完全普及,國際大廠似乎就隻有 Note 3 在使用,傳輸速率比起舊的 Micro-USB 接口快上不少。

@木頭 lancer:電腦可以說是 USB3.0 的先驅了,新發售的電腦産品基本都配備了 USB3.0 接口。不過相對于電腦普遍标配 USB3.0 的狀況,其他一些設備反應則比較遲緩一些,至今配備 USB3.0 接口的手機仍然是極少數的,當然了,對于現在的移動終端,不連電腦也基本可以使用了,我就極少把手機連接到電腦上,即便要傳文件也是無線傳輸。不過有時遇到大量的圖片備份的時候,還是有線存儲會便利一些,畢竟現在上傳受限,很難在外網達到一個快捷的數據吞吐。讀卡器一類的産品本來應該是最早普及 USB3.0 的那一類産品,由于我經常拍照動辄幾個 G 的内容對于傳輸速率的需求是挺大的,不過我卻甚少能找到支持 USB3.0 的讀卡器設備,U 盤我是多年沒買過了,都是用一些發放的紀念 U 盤,普遍都是樣子貨,還在用 USB2.0,所以 USB3.0 對我來說看似很近,實則挺遙遠的。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8

@林十兄:我現在用的工作電腦是 4 個 USB 接口,兩個 USB 2.0,兩個 USB 3.0,其中兩個 2.0 我主要是插非存儲類的周邊,一個是 NETGEAR A6200 無線 Wi-Fi 網卡,一個是東芝的拓展塢。

usb3.0完全版(尾巴編輯談--)9

USB 3.0 的接口主要是插入 U 盤時才用到,平時連接手機也沒有什麼意義可言,我不會去放太多大文件在裡面。我現在用的 U 盤本身也是 USB 3.0,電腦用的是固态硬盤,加上 USB 3.0 對傳,這個速度确實很讓人滿意。

microUSB 規範現在其實也有 USB 3.0 的,在一些移動硬盤可以感受到,隻是這個接口确實有點大,希望今後新的規範能夠類似 Lightning 一樣,前後可以插。

看完編輯們的分享,你是否也迫不及待的想參與進我們的話題讨論中呢?來吧,與我們一起分享本期的話題:

你享受到 USB3.0 了麼?

尾巴編輯談是數字尾巴全新開設的輕分享欄目,内容均來自于數字尾巴編輯部小夥伴們的分享。開設本欄目的初衷,是希望讓尾巴們了解尾巴編輯們的數字生活方式,如經驗談,或對某一款産品,某一事件的看法。同時我們也誠邀尾巴們一起加入我們的話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