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塔爾蓋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這裡準備了16條法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01 -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自己所處的境遇不好的時候,更要多看看自己身上的原因。
有一句話說,你現在在哪兒是你過去兩年來的選擇決定的;你兩年後在哪兒是你接下去兩年中的選擇決定的。我非常認可。
優秀需要努力,而努力是不舒服的事情;長期持續做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有足夠的動力;這種動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對于現狀的不滿足。
這種不滿足人人都有,但是能夠「化不滿足為力量」的人是少數。
連接「對現實的不滿足」和「努力」的橋梁,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02 -
認真、投入
什麼叫投入?我的理解就是全身心的做事。
「活在當下」,不論在做什麼,專心緻志的把眼前的事做好,再去想别的。不投入的時候,連玩都沒有幸福感。
- 03 -
被人逼着進步
當然有超級優秀的人從小就自己管理自己,但是多數人,特别是小的時候,還是要被逼一下的。畢竟,進步是個辛苦活兒,有幾個人天生能夠喜歡呢?當然,逼你的人也要有水平。
- 04 -
目标明确
進步往往是痛苦的。為什麼?因為進步意味着改變,而改變往往不舒服。
怎樣克服這種不舒服?對于另外一個事物或者狀态的追求。
目标越明确,這種渴求的痛苦,或者說怕得不到的痛苦,就越能驅動人們克服那種努力的痛苦。
- 05 -
比别人多做一點點
有時候你真的隻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點,就會有很不同的效果。
- 06 -
興趣和堅持
把這兩條放在一起,因為我覺得沒有興趣很難堅持,而且沒有興趣時的堅持意義不大。為什麼?堅持的意義不在于簡單的重複。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萬小時理論,可這理論有個前提:
練習的難度和強度需要不斷提高,換句話說練習的人需要不斷突破自己。如果僅僅是無腦的重複1萬小時就可以成為專家,那麼我們每個人在20歲之前豈不都應該成為語言專家?事實上簡單的重複可以提高熟練度,但是無法真正提高技能。
在長達一萬小時的曆程裡(以每天3小時計算大概是十年),每時每刻都想着如何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如果沒有興趣,根本堅持不下來。或者堅持下來了,也僅僅是把那些個動作做出來,而心思根本不在裡邊。
有了興趣,就可以堅持,而且是不斷鑽研的堅持,全身心全方位全時段的琢磨一個事情……這不就是著名的1.01的365次方的道理嗎?1.01^365 = 37.8; 1.02^365 =1377.4; 1.01^730 = 1427.6 ...這樣下去,想不優秀都難。
- 07 -
功利心不要太強
功利心太強的時候,難免短視。短視的結果是稍微付出,發現沒有回報,就想改變方向。很多人對于努力的态度是,除非我能明确看到回報,要不幹嘛費心思?問題是凡是能立竿見影的事,多半價值有限。
如果真有一個機會付出一塊錢,能夠保證收回兩塊錢,難道不是會吸引所有的人去做?而當所有的人都去追求同一個機會的時候,那個機會就不再是機會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做事沒有捷徑。但凡想做出點事情來,還是要花笨功夫。
笨的意思不是不動腦子,而是不總是朝三暮四的想哪條路可以更省力。
有人會說這和第四條目标明确不矛盾嗎?
我的理解,目标明确是從長遠的戰略上;功利心是指每天的心态。其實這也是優秀的重要素質之一,能夠把看似矛盾的兩種事物統一起來。
- 08 -
光靠蠻力不夠
清華大一是我有生以來學習最「用力」的時候,然而學習成績卻幾乎是最差的時候。其實即使在當時,我也覺得有些不對,但是卻懶于改變,或者說沒有勇氣面對這個問題。
一方面那麼刻苦,另一方面卻懶惰?這怎麼可能?這非常可能。
懶惰其實和勇氣是直接關聯的。每天起早貪黑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兒,然而更辛苦的,其實是直面自己的弱點。
我當時的問題,出在學習方法上。而我不敢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對我學習方法的疑問,基本上是在質疑我的整個人,整個人生。
我把累,分成三個類型:體累,腦累,心累。
對于我來說,最容易克服的,就是體累;而在大一的時候,我的努力其實僅僅是體現在這個層級上的。而這個層級上的努力,往往價值極低。
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勉,去彌補思維上的懶惰。我覺得講得是同樣的道理。
想要優秀,僅僅靠努力是不夠的。那還要靠什麼呢?
- 09 -
主動找方向、持續努力
什麼方向都行。可以不努力學習,但總要有個願意為之付出辛苦的興趣愛好吧?
可以不努力工作,但總要在某個方向有個一技之長吧,寫毛筆字吹口琴都行啊。
不願意在被這個社會廣泛認可的事情上努力,總要有個自己認可的方向吧?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有很多解。
其中一個是說,其實通過大量的努力去優秀地掌握一項技能,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換句話說,成為優秀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成為優秀的跨欄運動員,和成為優秀的企業家,這裡邊有很多相似的東西。
如果你真覺得自己優秀,就找一片天地證明一下,不要找借口。而你在任何一個方向上積累的這種優秀的習慣,在其它方向上往往會對你大有裨益。
在過去六年中,我面試過接近1000個人,錄用過其中的上百個人。我幾乎每次必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有什麼業餘愛好,你堅持了多少年,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因為我堅信,一個人一旦在一件事情上有過堅持多年不斷進步的體會,TA很容易把這種體會帶到其它事情上來。因為這是優秀的重要特質。
想要變得更優秀嗎?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先把時間和精力花進去再說。不要一步沒有走,已經再想這樣是否最優,這樣是否投資回報最大化,這樣是否一定有最好的結果……
這些想法多數時候是沒用的;或者說這些想法是對那些已經把功夫下進去的人才有意義。邊走邊想,邊試驗邊琢磨,用事實、實際行動和時間證明一切吧。
2000年,我去了美國留學,為了改變自己。
雖然讨厭工科,但是工科是我唯一有可能拿到獎學金的方向,所以隻好忍下去。拼命學,成績終于不差,但是厭倦有增無減。
- 10 -
沒有精氣神不行
僅僅是做出動作,而沒有精氣神,是沒有意義的。來美國了,真的有了生存壓力。迫于壓力,不得不做了很多不喜歡的事兒;勉強做出來的東西,最多隻是二流三流,根本稱不上優秀。
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呢?我覺得是興趣是激情。做自己有興趣和有激情的事情是什麼樣的呢?
當時我在印第安納找了一份新工作,但也有很多不順心。
想來想去,隻想到讀MBA。然後我就開始了準備過程,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給斯坦福商學院最著名的申請文章 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and why,我足足寫了8個月。推到重來的改動不下20次。在基本定稿之後,我逐字逐句的改了不知道多少遍。3000字的文章,每一句話,每一個短語,每一個單詞都推敲過。
文章寫到最後,我幾乎是釋然和平靜的感覺。
因為我覺得我真的第一次可以不誇張地說,我使出了我的全部本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斯坦福不錄取我,那麼應該是命運之神對我有其它安排。當然也不光是因為這篇文章。
在長達一年半的準備過程裡,我幾乎做到了把全部業餘時間都用來申請MBA。這不僅是我第一次這樣努力,而且是我第一次努力了這樣久,而且是我第一次在并非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努力了這樣久。
也因為這段努力,我心裡有種暗暗的自信。因為我知道,即使申請不到MBA,隻要把這種努力程度用到别的地方,我也一定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我當時最喜歡的一句話:Grab life by the horns(抓住生命的犄角)。
我覺得特别形象。
很多時候,命運就是那樣可怕那樣不可控。但是害怕并沒有什麼卵用。
與其抱着腦袋被牛角戳屁股,不如迎頭而上,跟它鬥個你死我活。
準備了一年半,終于提交了申請。在斯坦福結果揭曉的那幾天,說不緊張是假的。太多期待,太多付出,太多感慨。
話筒裡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當我聽到「congratulations,你被斯坦福商學院錄取了」的時候,我的手都麻了。從來沒有那麼興奮過。
真想大喊兩聲,告訴全世界的人。
那一刻的自豪、滿足、欣慰、激動,似乎再也沒有經曆過。
大概沒有什麼比苦苦付出之後收獲的果實更甜了吧。
- 11 -
敢折騰,Dream Big
要不滿足于現狀,要敢折騰,要dream big。申請MBA這件事教會了我許多:
1)在咨詢一些過來人的時候,他們都勸我不要申請斯坦福,因為我的硬件條件不夠好,而斯坦福錄取率太低(一直低于10%)。而我覺得,我就是喜歡這所學校代表的一切,就是要試一試。最多就是沒有被錄取,又能怎樣呢?
2)在準備的時候,我就把我的心路曆程都寫在了博客上。有好朋友說,你這樣做不怕到時候不成功沒面子嗎?我說,我就是不想給自己留任何後路。
3)回過頭來看,斯坦福的經曆是我人生的轉折點,讓我重活10遍我仍然會做出一模一樣的選擇。
要想優秀,首先要敢于伸手去夠那些更高的果子。很多時候把手伸出去把腳踮起來,已經戰勝了90%的人。
不敢伸手的人怕的往往也不是失敗本身,而是沒面子。問題是,誰在看你啊?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最在乎的人,還是自己。那個成天以嘲笑别人失敗為樂的人,基本肯定是個loser。
不敢伸手的人往往有很多借口:萬一不成功,我的辛苦不就白費了嗎?
我的經驗是,隻要把心血花進去,其實辛苦不會白費。即使得不到眼前最直接的目标,這些辛苦會在未來某天生出利息。
而且,很多時候,即使我們不努力,那些省下來的精力也并非去做了更有意義的事,而是散落在朋友圈電視上網聊天裡,什麼痕迹都沒留下。
不敢伸手的人還有一個常見理由:我還沒有想好目标/方法/方向,等我想好了我就出發。
越是複雜的事情,越是不能靠空想;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邊走邊想。一方面,空想的東西往往不成立;另一方面,把事情做起來,會給我們很多靈感。
有的時候,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好是卓越的敵人)。手裡已經有了什麼,就容易被牽絆,就容易患得患失。去夠更高的果子,肯定有風險。然而沒有風險卻又高回報的路,哪裡存在啊?
更關鍵的是,這次上學,和以往完全不同。
這是我自願選擇的事情,所以我非常清楚我為什麼來上這個學。當目的清楚的時候,做事就變得有條不紊。學校提供的機會特别多,從優秀的教授、到有趣的社團、到每天都有的講座……
雖然目不暇接,但是靜下心來的時候,還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比如我感興趣的課程(組織行為學),我就拼命選;我不感興趣的課程,我就隻做到及格。
因為是自覺自願的選擇,所以再苦再累也沒有抱怨。苦完累完,更多的是滿足和踏實,還有躊躇滿志。
因為是自覺自願的選擇,所以和旁人比的心态也少了很多,更多是在和自己的目标去比。而且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時,也能去享受整個過程。
因為是自覺自願的選擇,于是會更用心。這與大學一年級的狀态正好相反。那個時候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早出晚歸,腦子卻并沒有真正用進去。MBA這兩年,對于我感興趣的課程,我是真的把心思放在上邊了。
最明顯的例子,是斯坦福商學院的「奇課」:Interpersonal Dynamics(人際動力學)。
因為投入,因為用心,因為心甘情願,這門課讓我有鳳凰涅槃一般的經曆。毫不誇張的說,這門課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迹。
兩年的學習經曆,讓我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朋友;更重要的是,開了眼界。知道這個世界原來如此豐富多彩,知道了這個世界還有如此多的活法。
職業發展越到後期,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越低,胸懷和見識的重要性越高。
知識和技能往往足夠努力就可以獲得,而胸懷和見識卻不是一個人獨自努力就可以拓展的,還需要周邊的環境等諸多因素。
- 12 -
井底之蛙?換個井看看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是井底之蛙,但是我們可以時常換個井看看。
最可怕的不是我們的看法有局限性,最可怕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局限性。
如何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而少被自己的局限性所局限呢?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但是換個角度看問題很難,因為我們看這個世界的唯一視角,就是自己的主觀視角。怎麼辦?
多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會讓自己的局限性暴露無遺:
原本你覺得自己很懂的地方發現山外有山,原本你認為很簡單的東西發現在别人手裡可以别有洞天,原本你深信不疑的理念發現其實并不一定是絕對真理,原本你不屑一顧的理論發現其實自己的不屑其實來源于不理解……
這樣的事情經曆得多了,會讓人變得更謙遜。我對謙遜的理解,不是在遇到優秀的人的時候肯學習,而是在任何時候都如履薄冰一般不敢對事情随意下結論,因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有了對世界的多樣性的敬畏,有了對自己的局限性的認知,接受不同角度的觀點就少了一些障礙,換井觀天的意願就會強很多。雖然終究我們還是隻能看到自己頭頂那一小片天,但是至少在我們心裡可以裝得下那些看不到的天。
斯坦福的兩年,是快樂而充實的兩年。這兩年,其實很奢侈。一個成年人,放棄工作,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專職學習新東西,專職思考未來,專職嘗試不同的事情。每當我回頭,都能為自己有那樣一段經曆而感恩。
讀MBA,最重要的思考可能就是職業選擇了。因為絕大多數人讀MBA不是為了換行業就是為了換職能。某種意義上,MBA把大家各自的起跑線洗牌重組了一下,于是每個人都面臨很多選擇和機會。
我當時對于職業選擇隻有三個要求:1)回國,2)管理,3)global pay。
在拿到幾個offer的情況下,我很快選擇了Danaher,因為當時覺得和自己路數最一緻。
Danaher的機會是在一個牙科醫療器械公司參加一個Gener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輪崗培養總經理)。
一想到熬幾年可以成為總經理,而且輪崗的時候可以把我在銷售市場等方面的短闆都補上,而且是和咨詢公司一樣的pay(還有stock option),我就選擇了Danaher。
去Danaher其實還有其它分公司可以選擇,最終我選擇了牙科。原因有二:
1)牙科是醫療行業,在國内是新興行業;
2)當時這家公司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在國内還很小,我覺得我有機可乘。事實證明,我這兩個判斷都是正确的。
在美國總部工作了兩年,總體而言平平淡淡乏善可陳,除了我做銷售的那段經曆。這家公司是個銷售主導的公司,我一進公司,立刻被告知我做牙科生意,最大的短闆就是銷售。雖然我極其不情願,但是也沒辦法。
有一天,總裁問我銷售進展如何。我說,呃,努力中。他笑着說,你什麼時候賣掉第一單,什麼時候回國。
- 13 -
沒殺死你的,讓你更強大
沒幹掉你的東西,讓你更強大。
坐在電腦前回想當年的囧,我自己都覺得搞笑。今天的我再去做那些事,雖然不能說駕輕就熟,但是肯定不會那樣難受。為什麼?因為經曆過了。
很多時候,我們邁不過去的坎兒,都是心魔。
沒人喜歡被人挂電話,可是挂了又怎樣呢?
沒人喜歡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可是摔倒幾回又怎樣呢?
優秀的來源是進步,而進步的本質就是不同。隻有做不同的事,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才有可能有進步。
而第一次做不同的事或用不同方式的時候,一定不擅長啊,沒做過的事怎麼可能一上來就擅長呢?
大家都知道要推自己出舒适區,可為什麼很少人這樣做?
我覺得最重要原因,就是怕失敗,怕被人否定,怕被人嘲笑。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别人對你的嘲笑,如果對你造成任何傷害,都是你自己允許的。
我不是說忽略别人嘲笑容易,今天的我也不能完全做到。
但是因為怕失敗怕被嘲笑怕沒面子,而不敢去嘗試不同的事情,這大概是優秀的最大敵人。
如果你想變得更優秀,就要主動去做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事情。
馬雲說,男人的胸懷是讓委屈撐大的。我說,人的膽量是讓窘境撐大的。沒有膽量,不可能真正的優秀。
賣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單,也差不多該回國了。2010年初,我正式被派回國内。
那時的公司,百廢待興。公司剛剛成立沒幾個月,除了辦公室幾乎什麼都沒有。我回來才兩個月,總經理因為和美國總部鬧不和被解雇,于是公司更加混亂,我成為臨時的負責人。在随後的幾個月裡,我真的嘗到了又當爹又當媽的滋味。
公司要發展,第一步就是雇人。當時我同時和四五個獵頭打交道,篩簡曆排面試走流程;以至有好幾個獵頭以為我是公司的HR經理。
公司要賣貨,第一步就是備貨。我是所有人當中最懂産品的,于是我硬着頭皮在幾萬個貨号當中挑(xia)選(cai)那些最有可能在中國大賣的。定的多了怕庫存高被美國老闆罵,定的少了怕斷貨被代理商罵。
銷售代表雇進來,沒有人做培訓,我來。從産品到理念,從公司文化到規章制度。
沒有IT支持,我來。美國總部要财務數據,我們沒有财務經理,我來。
破破爛爛搞了幾個Excel表格,自己都看不過去。好在美國财務一看我們這個狀況,也就不逼我們了。
母公司CEO要戰略計劃,可我們連總經理都沒有,我來。
和兩個同事熬夜兩天拼湊了一個PPT出來蒙混過關,居然還獲得好評。簽不到代理商,我和銷售經理一起上陣,各種畫大餅喝酒摟着脖子稱兄道弟掏心窩子拍胸脯。
任何事,隻要有價值,隻要沒人做,我就會盡量去做。
然後團隊就那樣搭起來了,業績活生生就做上去了……
直到公司重新招到一個總經理,然後我從臨時負責人被放到市場部經理的位置。我多少有些失落,但是我一點不後悔,因為那段日子我學到了很多。
我本科畢業就出國,在國内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對國内的牙科也知之甚少,基本上是從零開始。其實如果不是公司一片混亂,也輪不到我做很多決定。
也許有人在那個情形下會做不同的選擇:城頭變幻大王旗,是不是應該看準方向再努力,否則萬一站錯了隊怎麼辦?
或者說,是不是應該先談條件再付出,省的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也的确有人勸過我,說我沒必要那麼較真,又不是自己的生意,不過打工而已。
但是我還是一點都不後悔。
我好不容易給自己争取到了一個能夠體現價值的機會,我不想浪費。我平庸的時間已經足夠久了,我要shine。我要把我的全部能量都釋放出去,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出些什麼。
而且從完全功利的角度上說,這段經曆讓我迅速的了解了公司各個職能部門的意義和做事方法,而且也幫助我和美國總部的各個部門建立了關系。隻有做得多,才能學得多;隻有夠操心,才能有收獲。老天在這個問題上,是公平的。
事實上,我後來的辭職,與這種狀态的丢失,有很大關系。
- 14 -
得失心不要太重
如果你不在乎誰能得到什麼,你的成就也不會有止境。
說句實話,不在乎很難。但是,我們終究要有取舍。如果沒有承擔,就沒有學習。
承擔得多,自然付出的也多。我有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就是如果你不能做決定,或者做決定之後不能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你就無法真正學習。
其實在大公司裡混日子,與帶着保護輪旁邊有人扶的騎車非常相似。
越好的公司,流程和制度越完善。流程和制度很像保護輪,它們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不犯錯誤、少犯錯誤。流程的最高境界,其實是「防呆」。
防呆是什麼意思?就是呆子都不會做錯。那麼我們想想看,我們每天在這樣的系統裡做事,我們的大腦能夠得到多少刺激,獲得多少進步?
如果你在有一個管理起來事無巨細的老闆,你能學到什麼東西?因為這樣的老闆就好像那個一直扶着你騎車的人。你摔倒的概率的确降低了,但是你也基本上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更可怕的是,你可能還覺得自己做出了很多成就。在一個優秀的平台上工作,你有時候很難分清,什麼是你的作用什麼是平台的作用。而多數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傾向于認為是自己的作用。比學不到本領更糟糕的,就是明明沒有學到,但是還覺得自己很牛。
回國的前三年,是最累的三年,但是也是最開心的。看着團隊一天天壯大,看着自己負責的生意一天天成長,看着自己負責的品牌越來越家喻戶曉,也能感受到自己對于行業、管理、和生意的認知逐漸加深。
可是随着公司規模的變大,很多東西都在變。
第一個變化就是公司人數超過100的時候,不是每個新員工都叫得上名字;第二,随着各種規章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官僚機構的感覺逐漸開始出現;第三,随着公司規模變大,層級變多,結構變複雜,政治的味道開始出現。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難以避免的,甚至必要的。畢竟,一個大外企不可能很随意的做事。為了确保公司不犯低級錯誤,肯定要通過種種制約手段,讓一個人的不小心不可能産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但是對于我來說,這種按部就班的日子越來越難熬。每天處理200封郵件不再讓我覺得日理萬機創造價值,而越來越覺得流于形式,因為太多的郵件都是關于申請批準或者給予批準;一年到頭做PPT,不再覺得是實現自己腦中的想法,而是覺得在應付差事。
随着對公司的業務越來越熟悉,随着過去幾年的積累逐漸在市場上越來越有效果,随着團隊的建制越來越完善,我的日子越來越輕松。
銷售有經驗豐富的全國銷售經理幫忙搞定,市場部有幾個部門經理搞定執行細節,我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仍然有什麼地方不對……
我第一次在周一早上有不想上班的感覺;以往的我想到去公司要設計的項目,要完成的事情,有按捺不住的興奮。
其實那一年是我回國以來最輕松的一年,業績好,人緣好,職業發展也好。回國4年,晉升3次,被總公司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經常去參加一些針對總經理級别的培訓和會議,而我往往都是裡邊最年輕,級别最低的人。我知道,隻要再熬一兩年就會成為某個公司的總經理。
但是我突然覺得自己不想熬了。因為我想到喬幫主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的一段話。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day,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而我當時的狀态,已經不是「假設這是生命最後一天,你想不想做這些事」的問題了;而根本就是,我真的多一天都不想再做,不管我生命還有多少天。
問題的本質是,我對這種工作方式越來越無法接受。
即使我換一家公司,情況也不會有什麼改變,事實上很有可能更糟。想清楚這些,我意識到,創業是我唯一的路。
說到創業,不得不提一下我的斯坦福校友陳歐。
他比我低一屆,所以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打交道不多。吃過幾次飯,聊過幾次天,他還因為選課的事情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大概僅此而已。
所以當時他并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一次聽說他是在同學聚會的時候,有人談到他在做一個化妝品網站。
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是:一個大男人,又沒有電商經驗,做化妝品網站怎麼可能成功?我也覺得大家的分析挺有道理。
再一次聽說,就是關于他的網站如何火,什麼一天就做幾千萬雲雲。然後大家就各種羨慕嫉妒恨,我也不例外。
再後來的故事,基本上百度都搜索得到了。總而言之,他用三年時間把一個化妝品網站做到NYSE上市,成為NYSE的220餘年曆史上最年輕的CEO。
他也一瞬間成為斯坦福校友中最家喻戶曉的一位。如果你讓我描述一種典型意義上的登峰造極的成功,那基本也不過如此了。
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身邊,對我影響很大。我突然有點看不上自己原來做的那些事情。總覺得比起他來,我管的那點生意,有點不值一提。
和他的成就相比,我做的事情顯得如此渺小。更可怕的是,按照我當時做事的趨勢,如果畫一個延長線,到5年之後,依舊不能和他相提并論。這個想法,深深地動搖了我。
與人比,是一切痛苦的來源。這道理我懂。但是,如此具有可比性的人,反差如此之大,還是讓我不能淡定。
創業,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但是,真正面臨抉擇的時候,心裡還是很虛。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我從小成長在學校院裡。上大學、出國、工作,全都是中規中矩的路數。
現在突然要辭職創業,面對巨大的未知,這個轉變太大。我心裡很害怕。
與身邊的親友聊這個事,大家居然都很支持。
當我把創業的想法告訴我太太的時候,她說:我肯定支持。因為我理解你有多麼想做這件事,如果我不支持,你會記恨我一輩子的,哈哈哈……
那時我們剛買房,而且準備要第二個孩子;創業意味着拿原來20%不到的薪水,生活水準肯定要下降;而且這種下降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在這種情況下,她還肯支持我,我很感激。
我的父母知道以後,一方面很擔心,另一方面還是支持。他們做了一輩子老師,根本沒什麼積蓄,但是他們居然做好準備全部拿出來給我用。
這就是父母,永遠想着自己的孩子。70多歲了,還在為自己奔四的孩子操心。寫到這兒我眼淚都快下來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嶽父。他平常是個不善言辭的人。
他知道我的想法之後,專門對我說:我這輩子就是這樣了,平平淡淡的,沒什麼成就。但是我支持你創業,年輕人就是應該闖一闖。
你在前邊好好幹吧,我們在後方全力支持!我當時特别感動,感動得都說不出話來。這番話聽着,就好像是老派電視劇一樣,然而我知道裡邊的情份。
然而最終推動我走出那一步的,是我哥,親哥。他長我14歲,非常優秀。從小他就是我的榜樣:出國、回國、做管理,我無一不是在追随他的腳步。
在我成長的路上,他更像一個導師,總是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提供想法和建議。
當創業的想法剛剛冒出來的時候,我第一個告訴了哥哥。沒想到他比我還興奮,他對我說,「你一定要去做,這麼好的市場,為什麼不做?而且你的性格,你的特點,很适合去做這件事。」
當我的創業想法略有雛形的時候,他說:「我要是年輕10歲,也辭職跟你一起去做。就算别人不投資,我也要投資你」。
不得不承認,我哥的熱情影響了我。
本來我非常的瞻前顧後,一會兒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一會兒覺得放棄了已經擁有的一切很可惜,一會兒覺得創業這事根本沒有那麼靠譜,一會兒覺得活那麼累幹嘛輕輕松松不也挺好……但是他的熱情突然讓我覺得我好像沒必要再猶豫了。
在創業這個念頭出來之後的第三個月,我正式提交了辭職信。
- 15 -
人是環境的産物
雖然我們都願意覺得自己是特立獨行的,但是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
當你的同學把考90分當作天經地義的時候,和當你的同學把考60分當作最高要求的時候,你會如何設定你的目标?
當你的同事成天抱怨指責偷懶的時候,和當你同事每天學習思考進步的時候,你的狀态會是怎樣的?
巴菲特說,你在職業發展上,最重要的決定,是你選擇誰做你的配偶。
不能同意更多。我覺得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的配偶和你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任何人,所以Ta就是你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你配偶的世界觀價值觀為人處事,必定對你有極大的影響。或者正面,或者負面。
還有一個說法,說你最終擁有的财富,是你最要好的五個朋友的财富的平均值,細思極恐。
但是還是說的同樣的道理。
如果同學當中有人成為億萬富翁,會讓多數人對于如何定義财富上的成功,有新的思考。至少我是如此。
到底是進入了好的環境才能優秀,還是優秀了才能進入好的環境?
我覺得它們互為因果。
越優秀,就越有可能接觸到優秀的人;接觸到越多優秀的人,就越有可能優秀。
對于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
1)努力進步;2)認真挑選你身邊的人。
創業維艱,這句話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離開公司的第一天,感受還是蠻奇怪的。一方面躍躍欲試,覺得天高任鳥飛;另一方面,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沒底。
畢竟自己即将開始一段總體而言成功率小于95%的事情;
畢竟自己沒有一丁點創業經驗;
畢竟是在三十大幾的高齡,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和被許多人羨慕的機會。
組建團隊,确定方向,找錢,開幹……一轉眼已經一年多。
從來沒想過創業會容易,但是确實沒有預想到自己遇到的那些困難。自己做事了,才發現那些被說了一百遍的創業的苦都是真的。
1)沒有後方,都是前方。
在大公司的時候,面對客戶是前方,回到公司裡是後方。創業,特别是初期,根本沒有後方。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又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
2)從零開始,百廢待興。
原來可以依賴公司的資源,自己的團隊,個人的積累;一個初創公司,什麼都沒有。如果你想讓一件事發生,那麼你最好直接确保它發生。
3)自由。
有那麼一句話我特别認同,「創業給你自由,創業給你自由讓你把你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獻給工作」,的确如此。然而最熬人的還不是工作,是焦慮。
4)24x7的焦慮。
創業之後,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就模糊了,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隻要稍微閑下來,腦子自動開始考慮工作的事情。
根本是不由自主的,而且基本上對所有其它事情都不感興趣。有一半時間是在思考各種可能性,還有一半時間是在焦慮,各種擔心。方向,團隊,生意,融資,或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焦慮什麼……
我是天性樂觀的人,在創業中我居然開始有些明白「抑郁症」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抑郁就是沒來由的焦慮。焦慮居然成為常态。原來在公司的時候,隻要下了班,隻要我想,多數時候還是可以把工作暫時放在一邊。
因為本質上,在大公司裡,沒有什麼事情是真的大不了的。實在不行,我換個地方一樣打工。然而創業不同,因為責任。
5)責任。
我,作為創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
家庭:我拿着不到原來五分之一的工資,每天忙得顧不上家裡,全家人的生活質量都受到很大影響,關鍵我還不能保證這種日子要持續幾年,而且持續幾年之後一定會有什麼結果。所以我必須要考慮清楚創業對于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
團隊:有好幾個都是從很好的公司辭職出來,放棄了很多和我一起創業。雖然說我們都是成年人,自己做自己的決定。但是,我必須對得起他們的信任。
投資人:沒有投資人的支持,我們的事業就沒法開始。我必須為這份支持負責。
客戶:客戶信賴我們,而且我們做的是醫療服務,所以必須踏踏實實把事做對做好。創始人的詞典裡也不能有借口這個詞。因為這個詞根本沒有意義。
如果由于這次創業,我的家庭白白受苦,團隊浪費了時間精力青春,投資人浪費了錢,客戶的利益受到了損害;不管我能找到多麼好的借口,這一切依然都是我造成的。我必須負責。
如此徹底的負責,對人的心态影響很大。除了壓力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指責。因為指責在這裡不值一分錢。創業是我自己的選擇,所以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除了想辦法解決,沒有第二條路。如果要指責,我也隻能指責自己。
我确信,未來遇到的困難隻會更多更大。但是,我一點都不後悔。重新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創業。因為,這就是我要的生活。
- 16 -
想要,就去做!
想要,就行動。
創業以來最大的感觸之一,就是「好想法根本不值錢」,甚至還有壞處。怎麼講?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有很多「好點子」?
他們描述點子的時候總是唾沫星橫飛,繪聲繪色,結合當今國際形勢和最新科技潮流,各種巧妙和創新;然而他們永遠隻停留在點子階段。
事實上這是多數人,因為淺嘗辄止最容易。
出點子,隻是把一件事做成當中最簡單的一步。
在腦子裡設想一些情景的時候,是不需要為這些情景的後果負責的。
當點子在頭腦裡飛的時候,很多細節在「好點子」的光輝下,都顯得不重要。
然而現實裡,就是細節決定成敗。
雇的每個人,做的每個決定,選擇的每個供應商,花的每一筆錢,制定的每一個策略,一個企業就是由千千萬萬個這樣的細節累積而成的。
當我們沒有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的「點子」可以随時改變。
這些「好點子」,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優秀,很有想法。于是更加安于現狀,或者更喜歡評頭論足。
然而,直到邁出第一步,這些點子都是虛的。有人說沒有能夠幸存到A輪的商業計劃書。
意思就是所有的生意的方向,都是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
所有覺得憑着一個點子就能創業成功的人,多半沒有創過業,甚至根本沒有做過什麼高不确定性的事兒。
可是一旦邁出了第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或者是晃晃悠悠的一步,真正的learning就開始了,真正的進步才有可能開始。
喜歡某個女孩?
不要糾結她是否喜歡你,不要糾結什麼是最好的搭讪方式。立刻行動起來,追!很多事,隻有做了才知道怎麼做。
希望換工作?
不要躊躇那些未知的事情,不要擔憂那些風險。拿出簡曆來,現在就開始改;找到獵頭的電話,和他們聊聊;去招聘網站上,看看都有什麼機會。把offer拿到手裡再考慮要不要換也不遲。
想要變得優秀?
立刻開始行動。讀書也行,寫文章也行,跑步也行,旅行也行。做啥都行,别閑着。We only live once. Do something. Anything.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最後,分享一下我的座右銘,希望你喜歡。
「像不需要錢一樣工作,像無人觀看一樣跳舞,像從未受過傷一樣去愛」。
—THE END—
來源:塔爾蓋,清華本科,斯坦福MBA,公衆号ID:Ta_Ergai、灼見(ID:penetratingview)、來源綜合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