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9:20:58

每經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馬子卿

10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13屆金鼎獎(金融)頒獎禮”隆重舉行。亞洲金融協會創始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出席本次活動,并以“金融跨三期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展望”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亞洲金融協會創始秘書長楊再平)1

楊再平表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不僅要面對當下的問題;而且中期要應對舊支柱産業邊際增長潛力衰竭;甚而遠期要應對高科技瓶頸。

他認為,這三者既在三期時空構成不同重點,又在三期時空構成重疊交集,原本跨時空的金融理應跨三期時空支持好實體經濟穩定發展。姑且稱三期不同重點金融依次為“抗疫金融”、“産業金融”和“科技金融”。相應地,有理由期待“抗疫金融”、“産業金融”、“科技金融”分别在當下、中期、遠期各有側重地發力。

“抗疫金融”在支持消費及投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評價當前經濟形勢,楊再平稱,受疫情沖擊影響,近三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在消費方面,今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0.5%;投資方面,今年1-9月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累計同比增速預計5.7%-6%;出口方面,8月出口按美元計值為3149.21億美元,同比增長7.1%,環比回落10.9個百分點。

楊再平認為,面對受疫情沖擊影響的非常時期,也需要一些特殊時期的金融政策來應對。這種政策可以稱之為“抗疫金融”,表現為金融自身的改變,例如,非接觸性金融,又稱為線上金融,或者更為廣泛地叫做數字金融。數字金融有着很大的發展空間,疫情期間,這種非接觸式的線上金融,在支持消費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首先,疫情期間使得很多消費轉到線上,并使線上消費活動常規化發展,例如,線上購物、線上教育、線上娛樂等一系列消費活動。所以金融應該大力支持這種線上消費。

其次,“抗疫金融”支持消費反彈。雖然疫情目前并沒有完全消退,但是一旦疫情過去,消費會“報複性反彈”,而如何支持這種反彈,是“抗疫金融”面臨的重要課題。另外,随着我國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消費已由“生存性消費”轉變為“享受性消費”,那麼,“消費升級”也是金融需要面對的問題。

最後,疫情期間金融還要做到民生兼容。要保障民生供應鍊暢通,圍繞民生生活的内循環供應鍊金融能夠得到保障。此外,金融還需肩負起救濟弱勢群體的任務和使命,當然金融救濟弱勢群體,跟财政和慈善存在區别,它需要通過跨時空的交易來支持弱勢群體。

楊再平還認為,疫情期間還應該支持投資,即“投資金融”,包括:要維持簡單再生産、做擴大再生産、支持外貿發展等。這當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便是要使外貿支付結算順暢。另外,還需做好貿易融資,進一步提高出口産品的國際競争力。以此來改善貿易結構,從而實現穩增長。

中長期需要“産業金融”“科技金融”發力

除了上述問題,楊再平還提到,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大,不僅是疫情沖擊,還存在一些中期需要解決的問題。過去的一些支柱性産業的結構老化,且邊際增長潛力已衰竭,這些問題也亟待解決。他舉例道,例如,過去房地産是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産業,但現在房地産業的邊際增長潛力已經很小了,拐點早已出現。

“如果經濟繼續靠房地産來拉動,顯然是不可能了。總的來說,産能過剩是一方面的問題,過去的一些支柱性産業、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另外,我們還有大量高端産業的産能是嚴重不足的。”楊再平指出。

面臨這些舊的支柱性産業邊際增長潛力衰竭的問題,楊再平認為,應該靠“産業金融”發力來解決這些問題,具體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金融要支持産業轉型升級,傳統産業向新産業轉變,加速棄舊圖新,盡快剝離舊産業;

二是金融要做加減法。一些舊的産業,不應該支持的金融要及時退出。應該支持的就要加法,甚至還要做乘法,使這些産業加速達到成熟效應。例如,并購金融就應該發力;

三是高端替代。過去我們在高端産品上主要依賴進口,比如大型飛機,這種替代效應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應該集中資金辦大事,在這方面要有長期的大額資金來配套。當然,這需要靠銀行貸款、債市、資本市場齊發力;

最後“科技金融”要發力。從過去經濟增長來看,我們全要素生産力的增長保持在4%左右。但是近20年來降至2%左右。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科技貢獻率弱了,高增長需要科技做支撐。即使2021年科技對我們GDP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但與美國、日本、芬蘭等這些多年前就達到70%的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楊再平表示,當前我們發展越快,遇到“科技瓶頸”的問題就越多,尤其是遇到的一些“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愈發加劇了這種困境。

談及如何突破“科技瓶頸”,楊再平認為:一是要把金錢變成人才,要從教育抓起。增設教育金融的投資,包括教育設施金融、教育師資金融、普精助學金融;二是把金錢變成知識,在有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加大金融研發,培養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三是把知識變成金錢,增強科技成果的轉化,形成個性化多樣性“粒子金融”、創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等。以此來形成“科技金融”發力的系統化方案。

最後,楊再平強調,“科技金融”要發力,不單是着眼于中期經濟發展,而且有助于經濟遠期發展的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