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夏秋季節身體有濕氣,也可能因為日常哪裡我們自己疏忽了某些細節,或者吃的東西不當、某些不當的生活方式導緻的。
一、身體濕氣重的表現濕氣分兩種:濕熱和濕寒體質。
濕熱舌苔膩黃,口苦,肝火旺盛及濕氣凝濕于體内所緻。
濕寒舌苔膩白,口粘滞,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大便不成形等。
身體濕氣重,總是會感覺身體不舒适,要注意調理
具體表現為:
走路身體發沉。感覺走路邁不動腳步,用不上力,身體如“墜鉛”般沉重,經常伴有頭暈目眩、身體乏力、容易疲倦,而且休息過後也難以恢複。
不思飲食。濕氣導緻脾胃功能失調,髒器功能運化不佳。
大便不成形。出現便溏、便粘在便池内,排便後有“裡急後重”排不淨之感。
頭昏嗜睡。總覺得頭像裹着一層布或者如帶着一頂帽子,頭發沉,總是想昏昏欲睡。
肌肉關節酸痛。感覺腿腳不靈便,全身不知道哪裡酸痛,骨關節顯得不靈活。
皮膚出現瘙癢。身體排毒不暢,毒素在體内堆積或許反應于外表,會有皮膚容易過敏、出現瘙癢、膚色發暗、皮膚粘手等狀況。
身體有濕氣,感覺慵懶,不愛活動,茶飯不思
二、如何調理效果會比較好?1、曬背法。這個方法确實不錯,就像“晾曬衣服”一樣,把身體裡的濕氣曬出來,方便實用。
操作方法:家裡有陽台的,用一塊棉墊,人穿少量衣服趴着即可,可用雨傘、遮陽帽遮擋頭部,曬出汗最好,每次根據身體情況曬半小時,堅持一周左右。
曬後背,舒經活絡,效果直接。沒有自然條件的在家裡就可以
2、艾灸、拔罐法。濕氣重的人體質比較虛弱,拔罐療法需适當,不宜經常。
個人感覺做艾灸效果比較好,溫經活絡,輔助溫升身體陽氣,把身體濕氣“逼”出來。
可用手指觸摸艾灸的溫度,避免燙傷
3、飲食調理。紅豆薏米紅棗粥。赤小豆(長條狀的)、薏米、紅棗熬粥。脾胃不好的朋友不宜多食,不太容易消化。
我個人推薦以提升身體免疫力為主的飲食調理法。飲食上注意以進補為主,不要太油膩,這樣會很快提升身體體質,讓身體達到自主的良性循環和運轉。
比如喝點山藥排骨湯、瘦肉絲冬瓜湯、排骨海帶湯、豬肉絲炒豆芽等。如果肝火旺,再配以喝點粳米綠豆粥。
先把脾胃功能補起來。這些湯宜少油少鹽、清淡可口,有開胃健脾、利尿解毒、補益肝腎的作用,髒器功能提升了,自然會把身體内的水分帶出去,體内濕氣就呈現于“落潮”的狀态。
山藥排骨湯,滋養肝腎髒腑,提升身體代謝能力
4、理療排汗法。家裡有理療儀器的可以輔助使用,比如烤燈可以烤電、做做“喜來健”等。
5、運動排濕法。踢鍵子、跳繩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恰當的踢鍵子、跳繩,會讓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強代謝能力。年輕人、中年朋友可以采取這些方法,老年朋友不宜劇烈運動,經常外出曬太陽就好。
年輕人、中年朋友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老年朋友經常曬太陽就好
6、“睡眠排濕法”。夏天睡覺的床鋪也很關鍵,如果被褥潮濕,就會覺得自己醒來很不舒服。建議中老年朋友身下墊上一個真皮的羊皮墊子,保溫、吸濕、隔涼,即溫暖髒腑又不會覺得熱,可以試試。這是我的獨創“秘籍”,夏秋用尤其效果好。
有了舒适幹爽的睡眠環境,睡眠質量也高,對增強人體免疫力頗有好處。
羊皮墊子隔涼、防潮濕效果極好,讓睡眠更香甜
7、用艾葉煮水泡腳。一定要煮水泡而不是開水沖泡。
方法:艾葉一把,煮水時放入半勺鹽,把水煮開再燒5分鐘,讓艾葉的成分釋放出來,發揮作用更佳。添加少許鹽{2-3克)泡腳,消炎殺菌、輔助祛濕功效好。注意燒開水之後等待自然溫熱(水溫40度左右)再泡,不要添加涼水。
個人建議上午泡腳或中午時間泡,晚上泡感覺身體濕氣難以散發出來。
艾葉是一味不錯的中藥,泡腳可以溫經活絡,驅散身體寒濕氣
注意事項:在祛濕階段,盡量少吹空調,不吃冷飲,勿睡涼席,不洗冷水澡。
盡量少吃西瓜、苦瓜、黃瓜、火龍果、甜瓜、芒果等之類涼性水果,不要喝蒲公英茶等,以免增加體内寒涼之氣,不利于排濕。
本文為個人觀點,僅供朋友們參考。祝大家身體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