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智齒間隙感染怎麼辦?孕期,口腔問題多婦女妊娠是個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妊娠女性内分泌狀态發生變化,使得唾液分泌量減少,導緻口腔環境改變,殺菌及中和pH值的能力下降,刺激牙龈,促使齲齒發生及牙周炎症狀加重,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孕期智齒間隙感染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孕期,口腔問題多
婦女妊娠是個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妊娠女性内分泌狀态發生變化,使得唾液分泌量減少,導緻口腔環境改變,殺菌及中和pH值的能力下降,刺激牙龈,促使齲齒發生及牙周炎症狀加重。
另一方面,孕婦需要增加營養,除了一日三餐外,還會增加水果、各類點心的攝入,有些孕婦還喜酸食。在這期間,進食的次數、進食的量都有所增加,孕婦在給自己補充營養的同時,也給口腔内的細菌,特别是牙齒上菌斑内的細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進而細菌生長繁殖旺盛,細菌的代謝産物也相應增加,這些酸性的代謝産物就是齲齒産生的罪魁禍首,此外細菌本身也是牙龈炎的罪魁禍首。
還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因為妊娠反應,在後期因為胃受到壓迫,“感覺惡心,無法刷牙”等原因而疏忽口腔的防護,結果導緻反複的蛀牙、口腔炎症、潰瘍等疾病。
孕前,勿忘預防
因為孕婦不宜接受X線檢查,且智齒拔除手術并發症相對較多、對孕婦創傷較大、術中及術後用藥也可能對胎兒産生影響,所以口腔疾病預防重于治療。一般需要在計劃妊娠前進行系統的口腔檢查,及時治療齲病、根尖周病、牙龈炎等,盡早拔除阻生智齒。此外,還可在妊娠前進行牙周潔治,清除牙結石,保持牙龈健康。在妊娠期間應該進行口腔清潔保護,每次進食後注意漱口,堅持一日2~3次刷牙,祛除牙菌斑,不讓細菌在牙周牙縫間滋生,為在妊娠期間維持口腔健康提供保障。
智齒發炎能吃抗菌藥嗎
孕婦發生智齒冠周炎時,治療變得十分棘手。在懷孕初期治療容易誘發流産,在懷孕晚期則容易發生早産,而且很多孕婦及家屬因擔心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而拒絕使用抗菌藥物。這該如何是好呢?
1.炎症較輕,可局部上藥沖洗,一般堅持治療1~2周即可見效,嚴密觀察,不一定要吃抗菌藥。
2.如果炎症比較嚴重,引起颌面部腫脹,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或深部間隙内膿腫時,可考慮選用藥物抗炎。在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上,也不能過分強調胎兒安全而忽略母親所需的治療。在不同的妊娠時期,抗菌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是不同的。妊娠2~12周左右可緻胚胎畸形,但妊娠12周以後至分娩,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也逐漸減弱了,懷孕4~6個月為口腔治療的相對安全期,可以口服青黴素或頭孢類等毒副作用少的抗菌藥(有青黴素等藥物過敏者忌用),若合并有間隙感染一定要靜脈滴注抗菌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案。
孕期能拔牙嗎
懷孕期間除非有必須拔牙的情況,一般不宜拔牙,因為孕期口腔的生理變化常常表現為個别牙或全口牙的牙龈充血、水腫以及牙龈乳頭明顯增長,拔牙時很容易出血。除此之外,妊娠期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均增加,即使輕微的不良刺激也有可能導緻流産和早産。如果必須拔牙,最好選擇孕中期(13~27周)進行,并做好準備工作,才相對安全些。孕婦在拔牙前要保證足夠睡眠,避免精神緊張,在拔牙前一天和當天用保胎藥,拔牙麻醉劑不可加入腎上腺素,麻醉要完全,防止因疼痛引起子宮收縮而導緻流産。此外,有習慣性流産和習慣性早産的孕婦禁忌拔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