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市民素質高,擁有頂尖的醫療資源和專家隊伍,我們應該對上海有信心。
正解局原創
最近,上海的疫情,引發全國關注。
30多年前,上海也遭遇過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大約150萬人感染甲肝病毒。
當年,上海是如何戰勝疫情的?
又給今天帶來什麼啟示?
中國是一個肝病大國。
在《美國神藥拯救5億中國新生兒?“中國第一病”的防治啟示》一文中,正解局曾介紹過乙肝。
這次的主角,是甲肝。
甲肝因感染甲肝病毒而來,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外部的接觸以及刺激,比如食物、糞便等,甲肝患者是因為接觸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或者食物而感染發病。
引爆上海甲肝疫情的,是一種叫毛蚶的海鮮。
毛蚶
上海本地人,原本不愛吃毛蚶。甯波人移居上海後,将吃毛蚶的愛好帶了過來。
漸漸地,吃毛蚶就成了上海灘的一種新風尚。類似于今天吃小龍蝦、大閘蟹。
上海人吃毛蚶,為了追求味道鮮美,隻用開水燙一下就直接吃掉,這和生吃沒什麼區别。
這種吃法,無法做到徹底殺菌消毒,甲肝病毒正是通過毛蚶進入很多上海人體内的。
其實,早在1983年,上海就曾經暴發因毛蚶引起的疾病流行,隻是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上海的一個海鮮市場
時間來到了1987年9月,毗鄰上海的啟東市,意外發現了一個巨型的“毛蚶礦”。
于是,量大價廉的毛蚶湧入了上海的海鮮消費市場。
據統計,當時上海約有230萬人都食用過啟東毛蚶,約占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正是這批毛蚶出了問題。雖然新鮮,卻已被細菌和甲肝病毒污染。
病從口入。
1988年1月初,因食用毛蚶導緻“中毒”的市民越來越多。
甲肝病毒的潛伏期比較長,平均為4周,一般為2到6周左右。一開始隻是發熱、上吐下瀉,尚未呈現出肝炎的症狀。
但是,病人的排洩物中,已經含有大量的甲肝病毒,繼而又通過其他渠道,感染了很多不吃毛蚶的人。
随着時間的推移,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
僅1988年1月19日至3月18日的兩個月内,上海甲肝累計發病數為292000多例,日報告發病數超過1萬例的情況長達16天。
上海甲肝病例數的變化趨勢
1988年全年,上海的累計病例為352048例。
據流行病學調查估計,甲肝病毒感染者人數是發病患者人數的4倍,這也意味着,當時整個上海有約150萬人被感染。
1988年甲肝暴發期間,上海市某醫院内的場景
要知道,當時上海的人口總數也不過1250萬。
這次甲肝發病來勢之猛,發病之集中,覆蓋面之廣,為國内外醫學史上所罕見。
大約150萬人感染甲肝病毒,這絕不是一件小事情。
疫情之初,上海也陷入了混亂。
一是民衆恐慌。
事發突然,患病者衆,民衆對甲肝的傳播途徑不甚了解。
一時之間,上海人“談肝色變”,出現了極大的恐慌。
二是受歧視,遭排擠。
總體來說,就是沒得病的上海人,排擠得病的上海人。上海人,又遭受外地的集體排擠。
上海人到外地旅遊或出差,高情商的賓館會以“客滿”為理由,低情商的直接拒絕。
甚至連上海生産的食品,都被封存,或者被當成垃圾扔掉。
以至于上海的報紙辟謠說,并不是每個上海人都有甲肝病毒。
報紙的辟謠文章
三是醫療資源被擠兌。
甲肝大暴發的最高峰時,上海每天确診1.8萬人。
然而,上海所有醫院可以用來接收傳染病人的病床,隻有2800張。
就算把上海所有醫院全部的病床加起來,也隻有5.5萬張,依然無法滿足甲肝病人的需求。
華山醫院肝病病區走廊上的醫生和病人
那麼,上海是怎麼應對的?
第一,科普。
當時的上海,發揮媒體發達的優勢,主要科普了三件事:
一是講清楚甲肝的傳播源頭,就是毛蚶。通過報紙等媒體告訴市民,少吃、不吃毛蚶,是防治甲肝的最有效方式。
報紙關于吃毛蚶危險的科普文章
二是建議市民少出門。少出門,乃至不出門,減少了接觸,自然也就降低了被感染的幾率。
報紙建議不出門的科普文章
三是提醒市民要早治療。
甲肝潛伏期長,一開始症狀不明顯。患者對甲肝不了解,疏忽大意,以至于病重了才到醫院醫治。
這不僅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增加了治療難度,還讓病毒在社會面大範圍擴散。
報紙關于毛蚶可能攜帶甲肝病毒的科普文章
第二,擴容醫療資源。
上海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醫院增加床位。
上海醫療系統增設了60434張床位。全市10多萬醫務人員中,約有6萬多人撲到了防治肝炎的第一線。
1988年,華山醫院特設“毛蚶門診”
二是開設臨時病房。
上海市的企事業單位,也被動員了起來。
像大型企業,騰空了倉庫,開辦臨時隔離病房,收住本企業的甲肝病人,實現就地住院、就地治療。
賓館、學校、體育場、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也被改裝成臨時病房,一下就多出來幾萬張病床。
加上醫療系統,上海全市共增設了12541個隔離點和118104張床位。
華山醫院的臨時病房
疫情引起民衆重視,傳播途徑被切斷,醫療資源跟上,治療有序進行,疫情自然也就被控制住了。
據統計,1988年全年,上海甲肝患者數量累計達到352048人,死亡31人,1至2月份中旬,疫情形成高峰,3月份疫情得以控制。
上海成功了。
這次甲肝疫情,給上海人帶來了一個小變化,就是毛蚶退出了上海人的食譜。
這次甲肝疫情,給中國人帶來了一個大變化,就是中國啟動了《傳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工作。
上海嚴禁毛蚶上市的橫幅
上海處置甲肝疫情,能給30多年後的今天帶來什麼啟示?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與30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上海有幾個不同:
一是上海人口更多,超過了2000萬。上海對外交往更加頻繁,不僅是中國的經濟中心,更是最具國際化的城市之一。
二是新冠病毒更狡猾,傳染性更強,很多感染者甚至沒有症狀,所以更難對付。
最關鍵的是,當前的全國防疫形勢下,上海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空間坐标和時間節點上。
從空間上看,全國疫情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上海是中國的中心城市,疫情正在外溢。
從時間上看,防疫三年之久,基層防疫工作者疲憊不堪,普通市民的心态也在轉變。
現階段怎麼防疫?如何平衡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
上海在思考,也在猶豫。因此在防疫措施上,多少有點“放不開手腳”。
這也是上海的防疫措施,讓外人“着急”的原因。
在我看來,在堅持“動态清零”總方針不變的前提下,應該允許上海在防疫措施上進行适當的摸索。
畢竟,病毒在進化,時代在發展,中國的防疫措施也要與時俱進。
即使上海的探索受挫,其積累的經驗、教訓,亦會讓全中國受益。
30多年前,市民配合、社會動員、醫療保障是戰勝甲肝疫情的三大法寶。
這三大法寶,今天依然适用。
上海的市民素質高,擁有頂尖的醫療資源和專家隊伍,我們應該對上海有信心。
我們還應當看到,雲南、浙江、江蘇也開始派出醫療隊或物資支援上海。
浙江檢測隊工作人員抵達上海 截圖來源:藍媒視頻
罵歸罵,需要幫忙一句話。
這才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大底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