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這樣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才能提高産量
1 金花茶較高的經濟價值
金花茶屬山茶科、山茶屬,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之一,因其花呈金黃色,耀眼奪目,是首次發現的花色金黃的種類,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茶族皇後”。金花茶4~5 月萌芽,11 月開花,花期很長,可至下一年3 月;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多生長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處,多與買麻藤、藤金合歡、楠木、鵝掌楸等植物共同生活;分布範圍極其狹窄,數量非常有限。
2 金花茶栽培
育苗:金花茶可采用嫁接、扡插、芽插等無性培育技術。其中嫁接選擇在春秋季,選擇品種優良的金花茶做砧木,接穗選擇生長超過1 年的枝條;扡插時在春夏之交,特别是雨季,從母樹上剪取10cm 左右的枝條,留下頂芽、側芽、3 片葉子,将其1/3 插入土中,以河沙或礫石作為基質;芽插是将1.5cm 長的留有一片葉子的芽節插入基質,插入一側要斜剪。
選擇栽培地:金花茶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多生長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處。因此,栽培地的選擇要符合金花茶的生物學特性,選擇酸性土質、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前要施肥,栽植密度為每畝地1000株,每株間的距離約80cm,生長3 個月後,需要選擇陰雨天進行移栽,注意起苗後要立刻定植。
撫育管理:包括管理光照、土壤、水肥、植株修剪等。夏季要避免強光直射,注意遮陰,保證良好的空氣質量;種植期間,每年的春季、夏初和夏末都要各自施肥一次,以保證土壤肥力;日常培育中要注意修剪植株,避免植株生長過于茂密;成年後可将頂端生長狀況較差的枝葉剪掉,防止因生長過高而不方便采摘。
3 主要病害防治
炭疽病:炭疽病是目前金花茶最主要的病害,在天然生長和人工種植的金花茶中,發病率高達80%;主要危害葉片,其發生與溫濕度有很大關系,每年的6~8 月份為高峰期,溫濕度的增加或降雨則會促進其範圍的擴大。炭疽病的防治是要在育苗期間選擇抗病害的植株;嚴格把關種苗的檢疫過程;加強巡查,及時發現病苗,并予以清除處理;栽培地保證良好的通風和空氣;藥物防治采用1%的波爾多液和75%的甲基托布津于早春新梢期噴灑、6~8 月每半月噴灑一次。
赤葉枯病:常見于人工養殖金花茶,多發生在較嫩的葉片上,容易引起葉片大量枯萎脫落,由半知菌類葉點菌屬真菌引起,病菌存活在病株上,靠風雨、澆水等傳播;5 月份始發,7~9 月份為高峰期;常發于高溫幹旱期,高溫灼傷葉片造成傷口後才會逐漸形成病斑。該病的防治:在日常種植過程中要注意苗木的遮陰,幹旱氣候時要增加葉片澆水量,能夠抑制病菌的發展;發病初期用70%的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25%滅菌丹400倍液噴灑。藻斑病:主要發生在天然生長或過于蔭蔽的金花茶植株内,症狀主要出現在葉片正面,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減緩植株生長;該病由寄生性鏽藻引起,喜高溫高濕,在通風透風條件差。生長不良的林内發病嚴重。該病的防治:日常撫育過程中加強植株修剪,防止植株過于蔭蔽,注意通風透光;發病後可用0.5%的硫酸銅溶液噴灑。
4 主要蟲害防治
茶蚜:茶蚜繁殖迅速,一年可發生十幾代,3 月始出現,5~6月為高峰期;與溫濕度有關,在冬季溫暖,開春早而雨水多的年份發生嚴重,冬季寒冷和夏季暴雨年份發生較少;主要危害嫩枝、嫩葉、花蕾,使葉片萎縮,影響生長。該蟲的防治:用2.5%吡蟲啉乳油1500 倍液、25%阿克泰2000 倍液或者30 倍的煙筋水噴灑蚜蟲較為集中的苗木。
介殼蟲:主要危害的介殼蟲種類為吹綿蚧、矢尖盾蚧、根粉蚧,喜溫暖潮濕的氣候,多是用口器吸食嫩葉、嫩枝、果實或根部,引起葉落、葉黃、落果、根部萎縮、根部幹裂等,其中根粉蚧會影響根系對水分和營養成分的吸收,發生嚴重的可導緻整個植株枯死。該蟲的防治:加強日常的檢疫工作,防止擴散;定期對土壤進行消毒;介殼蟲好聚集,發生時可直接刷除、摘除,集中消滅;藥物防治可選用2.2%甲維鹽微乳劑800 倍液、0.9%北農愛福丁浮油500倍液或松脂合劑10~20倍左右塗幹。
木蠢蛾:主要危害枝幹,由幼蟲鑽蛀枝幹取食,造成蟲道,導緻枝幹或整個植株枯死,成蟲不危害苗木。該蟲的防治:在距離樹幹1~1.5m 處刷白塗劑,防止成蟲在樹幹上産卵;日常管理中多加巡視,及時發現并清除萎縮的枝幹,及時焚毀;藥物防治可選擇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混合棉花或泥土塞入蟲孔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