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2018年1月,遊客參觀柳州市螺蛳粉飲食文化博物館。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揭開螺蛳粉的秘密前
我們來做個挑戰
這碗粉
能不能僅通過一張圖
就讓你“口水直冒”?
請看下圖
螺蛳粉
廣西柳州特色小吃
由當地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
配以酸筍、花生、油炸腐竹等近10種配料
加上豬骨和螺蛳熬制成的湯
調和而成
中國食用米粉的地區
主要在長江以南
廣西每一個地方都有吃米粉的習慣
例如桂林的“桂林米粉”、南甯的“老友粉”
玉林的“牛巴粉”、桂平的“豬腳粉”等
而柳州人的獨門絕技
就是“螺蛳粉”
2018年9月18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瑤龍村高亮屯,村民們提着裝滿螺蛳的小籮筐走在田埂上。(黎寒池攝)
一碗精心烹制的螺蛳粉
往往能讓鮮美的湯汁
滲透到每一根粉條
味蕾在酸與辣的妥協中遊走
又不知從哪兒突然湧上一股
大自然的清香
……
它有多讓人上瘾?
不少網友曾在我們後台留言直接表白:
它為何火得“一塌糊塗”?
“螺蛳粉式”小吃獨具一派
月餅、火鍋、餃子、粽子、包子
萬物皆可螺蛳粉
去年
螺蛳粉産業學院
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成立
有一批學子走進課堂
專門研究螺蛳粉
……
它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2020年
袋裝柳州螺蛳粉
産銷破百億元
日産量最高達325萬袋
遠銷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柳州螺蛳粉産業
已創造超過25萬個就業崗位
帶動50萬畝螺蛳粉原材料基地
以及覆蓋多領域産業鍊的發展
2020年1月,遊客參觀柳州市螺蛳粉飲食文化博物館。(黎寒池攝)
從“路邊攤”的地方小吃
到家喻戶曉的“中國美食”
這個百億元産業
頗有故事
揭秘!
吃螺蛳粉是柳州人的日常習慣
不少人說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
螺蛳粉來源于街坊鄰居偶然的發明
後來
慢慢就在當地火了起來
近年來
柳州當地探索以工業化理念
謀劃螺蛳粉産業發展
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建立标準體系、
搭乘互聯網快車、塑造文化屬性等措施
将其打造成為
頗具規模與發展潛力的産業
2020年12月18日,在廣西柳州螺蛳粉産業園一家螺蛳粉企業,工人在熟制車間裡忙碌。(黎寒池攝)
2010年
柳州提出要将螺蛳粉
打造成城市名片
2011年
創業者在北京開設了
十餘家柳州螺蛳粉店
2011年3月1日,顧客在北京市朝陽門外大街的“螺師傅柳州螺蛳粉店”品嘗螺蛳粉。(李斌 攝)
2014年
袋裝螺蛳粉的出現
帶來了一場
關于“粉”的發展前景大讨論
在那一年
柳州曾湧現出數十家品牌
2020年12月18日,在廣西柳州螺蛳粉産業園一家螺蛳粉企業,工人在外包裝車間裡忙碌。(黎寒池攝)
這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的
螺蛳粉産業
同時也帶來了質量、衛生等問題
行業沒有明确的标準
“小作坊”關起門來搞生産
缺乏有效的監督
……
經過調研
柳州很快提出螺蛳粉的發展理念
“産業化、标準化、品牌化、規模化”
确定袋裝、機械化的生産道路
在支持發展的大框架下
通過不斷提高行業準入标準
對行業實行了有效監督
2020年1月2日,在柳州市螺蛳粉産業園一家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在生産線上包裝螺蛳粉。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高峰時期
柳州約有80家螺蛳粉電商品牌
經過監管部門篩查
不符合标準的商家陸續被淘汰
美食最終還得回到安全與美味本身
當地也形成一個共識
做得好,市場會回饋
做得不好,市場也會報複
2020年2月27日,在廣西一家公司,工人檢查螺蛳粉配料酸筍的腌制情況。(記者楊馳 攝)
加大監管、統一标準的同時
柳州聚焦集約發展
開辟了螺蛳粉産業園
推動“小作坊”走進“工業園”
便利上下遊産業鍊的延伸發展
在廣西柳州螺蛳粉産業園一家螺蛳粉企業,工人在米粉車間裡忙碌。(黎寒池 攝)
盡管“粉香不怕巷子深”
但柳州也在積極作為
引導“品牌文化創新”
當地通過建設
飲食文化博物館、文化展覽館
發展工業旅遊、開發文創産品
參加國際展會等渠道
擴大品牌的“吸粉”能力
一次次熱搜的背後
是螺蛳粉“自帶網紅氣質”的屬性
也離不開這個産業
幾十萬勞動者的辛勤耕耘
在廣西柳州市體育中心,人們在螺蛳粉長桌宴上品嘗螺蛳粉。(黎寒池 攝)
一碗來自勞動群衆的“智慧發明”
如今已火遍大江南北
我們可以從中一窺
“小食品、大産業”的秘密:
咬定青山鑄産業、順應規律拓市場
因地制宜謀發展、多種思路求創新
2018年1月19日,在廣西柳州市螺蛳粉産業園,遊客參觀柳州市螺蛳粉飲食文化博物館。新華社發(黎寒池 攝)
一碗粉的秘密會傳承給誰?
我們拭目以待!
(原标題《螺蛳粉的這個秘密,瞞不住了……》)
編輯 張克 審讀 吳劍林 審核 李怡天 範錦桦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