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鄧中甲方劑秘訣

鄧中甲方劑秘訣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9 03:18:41

方劑學 35講

35 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連湯、芍藥湯(一)

清胃散

胃中熾熱

化火上攻 胃熱基本症狀 口臭、口舌幹燥

牙痛牽引頭痛,面頰發熱

牙齒喜冷惡熱

胃火循經上炎

波及血分 熱傷血絡─牙宣出血

壅滞氣血─頰腮腫痛,牙龈潰爛

上次讨論到清髒腑熱裡面的清胃散。清髒腑熱這一節裡,清胃腸的清胃散,玉女煎,葛根芩連湯。以及清腸道濕熱、熱毒的芍藥湯,白頭翁湯。

清胃散上次我們談到,李東垣強調它胃中積熱,化火循經上攻,從他讨論到幾種可能性,一般有三類,他特别強調了過服溫補藥物,造成胃中積熱化火上攻的,從這個症狀表現來看,集中在上部,以牙痛牽引頭腦,牙痛牽引到頭痛,這種牙痛比較劇烈。

上部除了牙痛之外,由于陽明胃經它向上環循口唇以後,它入牙龈,上牙龈,同時到頭面。因此集中在腮頰、牙龈、頭面,有一組症狀。而且胃中郁熱化火上攻,涉及到血分。所以它表現出來,除了牙痛牽引頭腦之外,局部面頰頭面可以發熱。當然這個程度可以具體不同了。

鄧中甲方劑秘訣(鄧中甲方劑學講稿)1

邪熱循經上炎阻滞血絡,可以導緻熱傷血絡而牙宣出血,熱壅成毒,也可以導緻牙龈潰爛,所以從頰腮紅腫疼痛,牙龈潰爛,這反應出熱邪涉及血分,也有一定的熱毒。所以從治療方面,一個是循經上炎的,這個火要降,胃中積熱,這個郁熱要散。所以這個方,藥味雖然少,它體現了這種積熱要散,循經上炎之火要降,升陽散火,苦寒降火的一種結合。這是這個方組成當中,針對病積的一個特點。

胃中有熱,要有一定的傷陰,會傷陰。所以這個方除了對于這種火熱的,升散苦降相結合,也要涼血養陰。

功用

清胃涼血,清胃熱是核心。涼血有助于解除血分熱毒。

方解

清胃 君 黃連 清胃瀉火,燥濕

升麻 清熱解毒,疏散郁熱,引經

涼血 臣 生地 涼血,養陰

丹皮 涼血,清血分的郁熱,養血,活血散瘀

佐 當歸 活血止痛

黃連升麻的配伍意義,是方解的重點。黃連擅長于清胃熱,清降胃火。燥濕,有助于像牙龈潰爛,唇舌腮頰腫痛這類消腫。升麻升陽散火,使胃中積熱能散。化火上炎的火得降,黃連升麻配伍有這個意義。分工合作,相輔相成。

但是胃中積熱,單用黃連降,加重這種積熱,胃熱循經上炎,用升麻散,有可能助它的烈焰升騰,助它上炎之勢。而兩者配伍,又有相制相成。除了分工合作,相輔相成,還有相制相成的作用。黃連的苦降,得升麻之散,可以涼而不郁,不至于閉郁中焦氣機。而升麻的散,得黃連的降呢,不至于幫助它的化火上攻,能助它烈焰升騰。

升麻入脾胃的,除了升陽散火,散郁熱以外,也能幫助黃連清熱解毒。還能引經,走陽明經。引經,我總認為在這方裡的意義不是太大。黃連本身就能入脾胃的。

清胃散的涼血部分是臣藥。丹皮散瘀,是防止寒涼造成這種本身牙宣血了,又加上寒涼容易冰伏,血行不暢,丹皮結合後面的當歸,既能止痛,又能夠活血。它養血,幫助生地補充陰血不足,活血來說,能夠幫助止痛,又能使全方涼而不郁。藥味雖少,體現出清胃涼血,特别是輕胃熱。涼血這是它主要作用,也兼顧到胃熱傷陰。

曆來還有一個清胃散是有石膏的,原書李東垣加減的時候,加石膏,比如說面頰發熱重,熱像重可以加石膏。到了《醫方集解》,《醫方集解》把很多藥,按照他的想法固定下來,《醫方集解》清胃散,就有石膏。原方石膏不是放在裡面,隻是一個變化運用時候的。

清胃中積熱的基本結構

黃連 降上炎之火 相輔相成

升麻 散内郁之熱

黃連得升麻,瀉火不涼遏 相反相成

升麻得黃連,散火不升焰

這個組合關系是全方方解中的重點。又是李東垣特别用這個,我們前面在普濟消毒飲中,也是遇到芩連升麻的這種關系。他擅長的一種基本配伍結構。

運用

辨證要點

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

主要用于胃火牙痛,胃火牙痛,偏重于實證,所以它必然伴有一組胃火牙痛的基本表現,比如這牙痛牽引到頭痛,同時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這一些是伴見的,作為辨證要點。

臨床使用,現在偏于胃熱型,辨證屬于胃熱型,熱邪傷及寫絡,各種牙宣出血,牙龈腫脹,牙痛,這主疼痛比較劇烈了。包括牙周炎,也包括像實熱證候的口腔潰瘍這一類。這個方是經常用的。治牙痛的方中,辨證胃火牙痛,比例占的是比較多的。

加減

胃熱盛加石膏大黃。(是曆來傳統的用法)一般胃熱容易引起兼有大便幹燥,大便秘結,沒有也可以用大黃。起釜底抽薪作用。石膏一般胃熱重,特别是局部發熱重,口渴引飲這個突出。

口氣熱臭,那說明又穢濁,胃熱兼挾穢濁,加芳香化濕藥。

牙痛如果劇烈,遇冷遇熱都痛,這裡包括現在一種敏感,涉及到在總體胃熱基礎上,用這個方,還有像便秘,擅長止牙痛的一些藥,像細辛、白芷,可以增加止痛作用。

牙龈潰爛,潰爛有一定膿血,這類還要結合,除了芳香化濕,因為胃腑的特點,還要滲濕。配伍當中可以結合一些排膿的藥物。像前面滲濕利水排膿,冬瓜子,苡仁。

清胃散中涼血散瘀這類,如丹皮也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也可以再加一點活血之品。

使用注意

牙痛常見的是有風火牙痛,胃火牙痛,腎虛牙痛。風寒也可以引動牙痛,清胃散針對的是胃火牙痛。而且胃火牙痛還是以實證為主的。

剛才說清胃散是個一類方。臨床辨證,這種牙痛,一個比較劇烈,另一個往往伴随牙宣出血,局部腫脹。

鄧中甲方劑秘訣(鄧中甲方劑學講稿)2

麥冬

玉女煎 《景嶽全書》

二類方。用來和清胃散比較學習。

主證分析

胃熱陰虛證,水虧火盛,相因為病。

陽明有餘

胃熱 頭痛,牙痛,牙衄

少陰不足

陰虛 齒松,煩熱幹渴

舌紅苔黃且幹

亦治消渴,消谷善饑

玉女煎它強調的病機是少陰不足,陽明有餘。所以陽明有餘是胃火,胃熱。少陰不足是腎水不足,有腎陰不足。所以它名稱叫做玉女煎,玉女是指的觀音菩薩旁邊兩個小孩當中的一個。金童和玉女。這兩個小孩一個拿了個瓶子,一個拿了個柳枝,拿柳枝沾了瓶子裡的聖水,就向天下灑,灑是為什麼呢?認為是給人民帶來幸福了。這個灑出水是為了清熱,消除災禍。從玉女煎這個名稱,就反應了有清熱降火和滋陰。

所以玉女煎針對了腎陰不足,少陰不足,陽明有餘,胃火牙痛。從名稱就反應出這個。

張景嶽,他喜歡用這類的名稱,因為他本身遵從的哲學思想,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是曆史發展到宋明時代,以二程為代表,是一種道學與儒學的結合。把包括發展很多年的宗教經揉合起來。“玉女”這涉及到佛教方面的。

頭痛,牙痛,牙衄,胃熱方面有點像清胃散證,但一般情況下,玉女煎證這種牙痛牙衄,沒有清胃散證那麼嚴重。玉女煎證,它像潰爛,局部發熱很重,這個不突出。臨床上往往痛是痛了,反應出牙龈,一個牙,兩個牙,甚至于有的七八個牙龈發紅,說腫,微微有點腫,但是一般不會有潰爛這一類。而且這紅往往體現出一種嫩紅,這是我個人在用方看到的一種現象。特别像有些經過放療、化療的一些病人,牙龈逐漸和牙根有一點脫離,就是當中比較松了,嫩紅,有點腫,牙齒痛,你說痛的程度很劇烈,不見得,這類有這種陰傷特點。

胃火的牙痛和腎陰不足,腎水不足,腎水的不足,反映在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會有齒牙松動,同時口渴,口幹比較重。齒松,煩熱幹渴。陰虛的特點。這兩方面又是互相影響。臨床上這類病人,有熱,脈可以偏大,按起來會無力,畢竟有腎虧了。所以由胃火繼續可以傷陰,陰傷那可以陰不制陽,加重胃火上炎。少陰不足、陽明有餘兩方面會互相影響。這類經常發作,病程較久。

至于消渴來講,是由胃熱造成消谷善饑。這是玉女煎。它和清胃散證比起來,胃熱的熱毒不重,胃熱循經上炎,這有的,所以頭痛,牙痛,牙衄為主。證情沒有清胃散證重。特别體現在唇舌腮頰腫痛,局部發熱,牙龈潰爛這種程度不突出,反映在熱毒搏結氣血,沒有清胃散證突出。

也就是說,熱毒程度,胃熱的程度,相對輕一些。而主要強調的同時伴有腎水不足,腎陰不足。這是在胃熱牙痛中的又一個類型,也就是說,虛實夾雜,但其中仍然是以胃熱為主的。因為在治法方面,也體現了清胃熱為主的。

作用

清胃熱,滋腎陰

君 石膏 清熱瀉火,清陽明之熱

臣 熟地 滋腎水

佐 知母 增強石膏的清陽明經熱的作用。滋陰

麥冬 增加熟地的養陰作用

佐使 牛膝 引熱下行,補肝腎,壯腰膝

熟地的用法,曆來有些醫家認為應該用生地。後來占多數的看法是靈活運用。如果說熱重,特别是有一種比如局部有發熱,那我們說清胃散強調它面頰發熱了,而這玉女煎沒有強調。它局部也可以,如果熱像明顯了,那你可以改為生地。像《成方便讀》它覺得用生地好。但是如果腎虛,兼有腰膝酸軟,腰痛腳弱,這一類,用熟地好。熱像看它程度問題。

知母、麥冬。知母配石膏,相當于白虎湯的結構。麥冬主要養肺胃之陰,熟地可以滋腎陰,結合起來增加養陰力量。知母有有滋陰作用。

玉女煎體現了補瀉兼施。清胃瀉火治其标,因為畢竟現在胃火牙痛是主要的。用養陰,滋養腎陰,治其本。因為它是少陰不足,陽明有餘并見。而且這兩者往往相互影響。所以是清熱瀉火與滋養腎陰同用。

配伍特點

清熱與滋陰并進,虛實兼治,但以治實為主。

在胃熱牙痛發作的時候,治标治實為主。

清胃散與玉女煎比較

清胃散 玉女煎

病機 胃中積熱,循經上炎,實證為主 虛實夾雜,腎陰虛,胃火旺

清胃散是胃中積熱,以及熱毒搏結氣血,造成除牙痛之外,牙宣出血,牙龈潰爛,唇舌腮頰腫痛,局部發熱,都比較突出。玉女煎是少陰不足,陽明之熱循經上炎,所以它反應出既有牙痛,出血,但又有腎虛的齒牙松動。當然體質有腎陰虛基礎,平時肯定還是有一組腎虛的基本表現。腰膝酸軟等等基本表現。

運用

辨證要點

牙痛齒松,煩熱幹渴,舌紅苔黃面幹。(這反映出這種牙痛涉及到腎陰)

随證加減

火盛,加栀子、地骨皮(增加瀉火作用)。

齒衄盛,去熟地,加生地、玄參。

很多用玉女煎的方裡,都強調熱重的時候,要用生地代替熟地。有的就幹脆說這方裡應該用生地。因為熟地偏溫,生地是偏涼的。

使用注意

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這裡面地黃,麥冬這一類,不宜使用。

鄧中甲方劑秘訣(鄧中甲方劑學講稿)3

葛根

葛根芩連湯 《傷寒論》 一類方

前面兩個清胃降火的方,清胃散是一類方,玉女煎是二類方。《傷寒論》上葛根芩連湯本來是用在治療脅熱下利,也就是說外邪由太陽進陽明,由表入裡的時候化熱,化熱進入陽明了。如果陽明本身那個胃常有積滞,就形成腑實了。而熱郁在氣分,陽明涉及胃腸,沒有這些明顯的積滞,一般邪迫津液下洩,可以形成一種脅熱下利這種類型。但是表邪還在。原來是治療表邪還在,熱邪入裡化熱,造成脅熱下利。

主治

熱陷陽明,表邪未盡。(熱瀉,熱痢)

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幹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

表證還有一定的寒熱,内在又形成脅熱下利,比如大便熱痢,熱瀉,那肛門灼熱,臭穢,由于是裡熱,所以裡熱迫津液外洩可以出汗。裡熱迫肺,可以氣喘。所以這個是表裡同病。從《傷寒論》時針對病機,“表證還在,裡熱已成”,以脅熱下利為主,是這樣的。

熱陷陽明,熱是外邪入裡郁而化熱,表邪沒有盡,産生了熱瀉,熱痢。因為仲景時代下利,“利”和“痢”不分,這個方過去用,是在熱瀉,熱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證。表邪入裡化熱,内陷陽明這樣産生的。它有整體發熱,下利。由内熱可以造成胸脘煩熱,特别口幹作渴,喘而汗出,是反應出内熱形成以後,内熱傷津液,内熱迫肺,熱迫津液外洩。同時熱邪逼迫津液下洩。就形成邪迫津液,脅熱下利。往往伴随有肛門灼熱這一熱像,下利有一種熱氣臭穢,這種特點,熱證。

功用:解表清裡。

胃腸有熱要清裡,外有表邪藥解表。盡管現在這個方運用,有沒有表證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時候,表證不明顯。

方解

君 葛根 解肌透邪,升脾胃清陽

臣 黃芩 清熱燥濕

黃連 清熱燥濕,厚腸胃

佐使 甘草 養胃氣,調和藥性

從這個方君藥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較大,重用葛根。用它兩方面,一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涼性。對内呢,既能夠清内熱,解肌是透熱達外,有一點表邪,葛根還可以散邪,它有升脾胃清陽的作用。升陽有助于止瀉。

葛根有一段時間,從唐以後到金元時代,人們把它當作一個治洩瀉一個很主藥的藥物。所以用它有升脾胃陽氣,止瀉的作用。這樣它表裡兼顧,對解表清裡,止瀉上都有作用。作為君藥,用量也重用,較大。

黃芩黃連兩個要做臣藥,那是清熱燥濕,說它厚腸止痢,清熱燥濕。厚腸胃,止瀉痢。經常說到黃連、黃芩的苦寒燥濕。濕邪,不是通過芳化,淡滲,那就是苦燥了。能夠增強脾胃除濕的作用。不管濕熱、寒濕,都是洩瀉痢疾的一個物質基礎了。所以黃連經常說它厚腸胃。從燥濕的角度考慮。黃連又成治痢之最,洩瀉、痢疾常用的首選藥物。叫它治痢之最,所以在這裡和葛根相配止痢。

用甘草既能夠養胃氣,防止苦寒藥物傷胃,也能調和表裡兩組藥,調和藥性。是佐使藥。

葛根芩連湯實際上是個基礎方,總的功用解表清裡,臨床運用時,要随着熱瀉、熱痢的具體情況,加減使用。這也是一個名方,後世在這個基礎上變化的方不少,因為仲景用芩連止洩瀉方還是很多。黃芩,或者黃連,或者同用。

除葛根芩連湯外,包括像白頭翁湯,黃芩湯,這方面針對熱邪,針對濕熱的方很多,這是其中一張體現表裡同治的一張方。我們現在用這個方,一般來說,兼不兼表證都用。大多數實際上已經不兼表證。所以尤在泾說葛根芩連湯,表邪已經沒有,表邪已去十之六七,就是剩一點表邪,有,也很少了。所以用它不一定根據有表證。

運用

辨證要點:身熱下利,苔黃脈數。

本方對熱瀉熱痢,無論有無表證,皆可應用。

發熱、下利,這就是基本的。不一定有表證了。葛根芩連湯對熱瀉、熱痢,無論有無表證,都可以運用。

葛根芩連湯的分類,各地出的不同的教材、參考書,也不一樣。80年代有些教材,葛根芩連湯放在清髒腑熱,有的放在清熱劑,像現在一樣;也有的放在解表劑裡面。它作為一個表裡同病,表寒内熱,這個表邪入裡,正在化熱,這樣的過程的一種方。有有這樣分類的。

但現在都是以治裡熱為主。放在清熱劑多一些。在這之前,把它放在表裡雙解,表裡雙解說得過去,因為原書這個方,表證入裡化熱,表邪未盡,表裡同病。但針對現在臨床實劑使用情況,放在清熱劑裡比較适合。70年代我們學校的自編教材,治法與方劑,葛根芩連湯一直放在清髒腑熱,清内熱,裡熱。

随證加減

腹痛,加芍藥。

痢疾裡急後重,加木香、槟榔

嘔吐,加半夏

夾食滞,加山楂。

臨床運用,應該結合後世一些治療熱瀉、熱痢的一些發展。在仲景時代,治痢疾一類,或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治法上相對單一一點。到後來,治痢、熱瀉、熱痢這一類的手段,治法相對多一些,有個發展過程。

所以結合後世的用藥特點,葛根芩連湯在臨床運用時,像腹痛,熱瀉,往往熱迫津液下洩裡面,如果有一定積滞,可以造成腹痛,或者氣積阻滞,可以導緻裡急後重,特别在熱痢,可以裡急後重。胃氣不和可以嘔吐。如果這個積滞以夾食滞為主,那我們還是要消食。

這裡是一些參考。也說明經方在後世運用當中,應該,而且人們也這樣做了,結合後世的用藥特點,對它進行補充。這個不應該把那個完全隔開,比如說熱瀉、熱痢,人們就把芍藥湯,白頭翁湯說到完全對立隔開。雖然臨床芍藥湯一類的,它有它很大的優點。但主證是熱痢,熱痢不一樣。因為這個方哩,可以講它是熱痢,黃芩黃連清熱。一般仍然說它是濕熱,脅熱下利。下利洩瀉,那個熱瀉,跟濕熱有關。

但是濕熱會阻滞氣機,芍藥湯也是濕熱痢,白頭翁湯是熱毒痢,有的叫疫毒痢。人們把它截然分開,一是白頭翁湯裡,為什麼沒有用調氣活血之品?那就是仲景時代,它就是治療那個特點,一定要問他為什麼沒用劉河間調氣活血的方法?一定,有些醫家還要做出個答案來。

那是因為仲景認為白頭翁湯涉及血分,不主要在氣分,血分實際上是氣分的深一層。你既然有腹痛,裡急後重,便膿血,怎麼不涉及到氣機阻滞呢?濕熱能阻滞,熱毒也能阻滞,都能搏結氣血。所以像這類後世運用,裡急後重要調氣,用木香、槟榔。腹痛用芍藥,這類汲取了後世的,和運用經方當中的一個結合。這個可以作為參考。

使用注意

虛寒下痢者,忌用。

鄧中甲方劑秘訣(鄧中甲方劑學講稿)4

芍藥花

芍藥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這幾個胃腸的方,各自抓住它特點。因為整個前面一節開始放慢一點,後面這個,本科同學上了一段以後,逐漸從病機分析,方義分析,這個熟悉了,速度就快一點。否則整個方量,時間會在學時安排範圍内會緊張了。

主證分析

濕熱痢 濕熱壅滞、氣血失調

濕熱蓄積,氣積阻滞 腹痛,裡急後重,脈弦數

氣血壅滞,血肉腐敗 下痢膿血,赤白相兼

濕熱佐證 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苔黃膩

典型濕熱痢往往是散在的,疫毒痢往往爆發,病勢較急,症狀較重。濕熱痢是由濕熱病邪阻滞胃腸,在腸道搏結氣血,腐敗血肉,造成一種以腹痛,裡急後重,便膿血為特征的。痢疾的基本表現是腹痛,裡急後重,便膿血。

氣機阻滞反應不通則痛,裡急後重,有氣滞的特點。濕熱搏結氣血,氣血瘀滞,腐敗血肉,産生下痢膿血。由于濕熱機本上是濕熱并重,所以用赤白相兼來反映它。要說明它是濕熱,從舌苔黃膩,小便短赤,肛門灼熱(一般是胃腸道有熱)。

病機分析,強調一個氣血的淤滞,引起的原因是濕熱阻滞腸道,具體發生的一個機理,是搏結氣血,氣血淤滞,腸道血肉腐敗,蘊釀成膿血。

治療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針對濕熱,清熱燥濕,由于蘊結成毒,又要清熱解毒,這是針對它引起緻病的因素。從病機來看,是一個氣血不和,具體講有氣滞血瘀特點。那要調和氣血。

功用

清熱燥濕,調和氣血。

過去有的教材功效寫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結合。有的把調和氣血放在前面,後面清熱解毒,或這清熱燥濕,提法都不太一樣。濕熱痢,應該是清熱燥濕在前面,清熱解毒也說得過去。但是芍藥湯清熱解毒力量,和治熱毒痢,像白頭翁湯這模拟,要相對小。所以不是治療熱毒痢,疫毒痢,而是濕熱痢,濕熱痢往往是散在的。有沒有熱毒呢?有。它搏結氣血,腐敗血肉,就是熱毒,有膿血了。但是熱毒并不重,所以清熱解毒的力量不重。清熱解毒,黃芩黃連兩善其功的。

方解

君 黃芩

黃連

臣 芍藥

當歸

木香

槟榔

佐 大黃

肉桂

使 炙甘草

芍藥湯方義分析,要求重點掌握的内容比較多。這個方比較重要。

佐 大黃 瀉下積滞

三個治療熱痢熱瀉的方,白頭翁湯,芍藥湯主要用來治療痢疾,一個濕熱痢,一個側重在熱毒痢,疫毒痢。葛根芩連湯又可以治療熱瀉,也可以治療熱痢。現在實際上治熱瀉更多。因為配伍上它是以升清陽的葛根,以及黃芩、黃連的清胃腸濕熱,這種結構,對濕熱洩瀉更适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