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管理和不管理的區别

管理和不管理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3:35:56

最近很多讨論、交流都有說到領導和管理,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回避。

讀完這篇長文,可能會觸發你的哪些思考呢:

1、有人把管理就是“管人 理事”,其實這是不準确的,忽略了“人”這個主要矛盾,片面地分拆了“管”和“理”兩個字;

2、很多人說的“領導就是無為而治”,到底如何理解、如何做?

3、與領導相處,一定不能拍馬屁,但要有本事制造出馬屁的味道,這是一種修養和能力;

4、做領導,眼睛是盯着上級還是盯着下級?如何平衡和選擇?

5、為什麼你的團隊沒有向心力?人心不齊?

管理和不管理的區别(管理的含義不要管他)1

開頭,也借用一位“大師“的話作為開篇,也是今日分享的主題:

領導的境界在于無為。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梁啟超先生所說的"不要管他"。

中國人普遍讨厭被管,領導者如果存有管人的心态,被領導者便會存心氣他,結果管不好還要受氣。

是吧,顯而易見,這實在不是好辦法。不管他,他就不會反過來氣你。

梁先生的"不要管他",實際上隻說了一半;

下面還有四個字,應該是"卻要理他"。

領導者不理被領導者,被領導者也會生氣:"為什麼不理我?"

"管人"是消極的約束,"理人"才是積極的領導,但是,兩者都屬于有為的範圍。

進一步,用"安人"來激起大家的自動自發,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必須達成無不為的目标,才是領導的最高境界。

領導者由有為到無為,必須經過一段得人心的曆程。

向心力和信心增強,員工自動自發,便能夠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實際上就是員工自動自發的良好結果。

領導者采取民主方式,由下而上産生一些制度,大家互相推演,修訂再修訂,自然形成一些合理的制度。

于是在制度允許的範圍内,大家發揮自動自發的精神,各自把分内的工作順利完成,豈非領導無為而下屬大有為?

這種無為的領導,必須在确保無不為的前提下才能夠放心地實施。

最好先從有為着手,然後逐漸提升到無為的層次。

同樣有為,也由管人到理人,更為安全。

面對不同的被領導者,采取不一樣的領導層次。

就算同一組織,對不同成員,也應該有不相同的領導方式,以适應個别差異,收到預期的領導效果。

無為而治,當然是可能的。雖然很不容易做到,卻值得嘗試。

讀完上篇文章我們知道,領導者往往也是被領導者。

是一對特殊的矛盾,非常完美。

如果希望達到圓通的地步,希望将工作做出藝術的味道,還要先做一些事,做好才行。

必須同時兼顧領導的三大目标:向上開花、向下紮根、注意調整。

向上開花,亦即獲得上級的賞識。

拼死拼活,卻得不到上級的賞識,豈不是十分冤枉? 老實說,有人提拔總比自己拼命往上爬要愉快得多,所以向上開花很要緊。

向下紮根,亦即獲得下屬的歸心。

有些人隻顧上不顧下,往往不能持久。因為下屬不能歸心,很快就會失去信心,減少向心,于是不願自發,就很難有效領導。

注意調整,亦即創造有利的環境。

上下之間處得很好,叫做人和,人和之外,還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

因環境的需要,随時調整自己的态度和步調,才能順成。

向上、向下的同時,也要留意同級同事反應,同樣要取得他們的人和。

向上開花的意思,其實是有可靠的下屬,等于讓自己腳踏實地,站得穩當,然後才敢向上積極建議,提出可行的點子。

否則上級一旦欣然接受,自己卻得不到下屬的支持,無人落實,豈非吊在半空中自讨苦吃嗎?

妥當的做法,固然是先向下紮根,再求向上開花。

但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

自己不能獲得上級的賞識,下屬就不願意歸心,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同時兼顧上下的關系,應該是合理的方式。

心目中隻有上級,卻沒有下屬的存在;或者全心全意照顧關懷下屬,卻忽視上級的存在,基本上都不是好現象。

任何一方的阻礙,都足以破壞和諧的氣氛,達不到人和的目标。

至于調整,那就是不斷有輕微的變化:

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招惹抗拒,逐漸調整,輕松愉快地求得合理。

也就是,潤物細無聲。

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推崇的一種方式,一直精進的方向。

管理和不管理的區别(管理的含義不要管他)2

說到這裡,本來也可以結束了,還是再多說幾句。

如何通俗、實用、簡單地把“領導”說一說呢?

領導是一種程序,使組織成員共同為組織目标的達成而努力。

有領導者,就有被領導者,更有彼此共處的情境。

他們之間構成的互動,便是領導。

今天上午組織了一場啟動會,提前抽調人員成立專項項目組,動員、推動項目的落地。

啟動會,很多人都習以為常,甚至都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走形式。

其實,不然。

中國人喜歡說動員,意思是把成員動起來。如果能夠做到全員參與,那就是總動員。大家一起動,而不是個人表演。

組織成員,各有各的角色功能,必須具有同台演出的觀念,肯定每一個人都重要。

因為紅花再美,也需要綠葉的陪襯。大家一起來,各盡所長,才能夠獲得更大的組織力。

有組織卻缺乏組織力,便是領導無方的缺失。領導者自己拼命表現,大不了是一場出色的個人秀。

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十分有限的,何況大部分的事情并非獨力所能完成,必須大家通力合作。

所以,總動員才是良好有效的領導,我們稱之為圓通的領導。

然而,現在很多人根本弄不清楚圓通與圓滑之間的差異,自以為是地把圓通看成圓滑。

圓通,是靈活通達,一點兒也不圓滑。圓滑則是打馬虎眼,企圖魚目混珠,一點兒也不圓通。

舉一些身邊常見的例子。

譬如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如果拿捏得十分合理,當然是圓通;若是隻求不得罪人,效果未必合理,那就是圓滑。

說到大家都很愉快,沒有什麼不良好的結果,自然是圓通;說到大家都不相信,結果不良好,便是大家所厭惡的圓滑。

推、拖、拉本身無所謂好不好,運用得恰到好處,稱為圓通;運用得不合理,就叫圓滑。

存心要化解問題,便是圓通;存心推卸責任,就是圓滑。

領導,可以說是一種激發他人樂于為團隊目标而奮鬥的曆程。

有些人确實具有專長,而且在品德上也沒有重大的缺陷,然而卻不能有效地領導,原因是什麼呢?

是因為,他無法得到下屬的心,更談不上樂意接受他的領導。

自古以來,"得人心者昌",就受到重視。

下屬的認可與否,乃是領導者有無實質領導效能的關鍵。

缺乏向心和信心,便證明領導是失敗的。

下屬不接受領導,領導當然領導不起來。

任何事業,都是人的事業。

領導的本質,便是帶心,亦即由關心人開始。

領導者的成就,依下屬的反應以及表現而定。領導者必須時刻告訴自己,自己是在人的事業中奮鬥,所以要重視下屬的心理反應。

帶心并不是讨好,領導者絕對不可以讨好下屬,那樣勢必無法達成目标。

隻有抱着不讨好的心态來得到大家的心,才是圓通的領導。

之前的文章裡已經說過,領導是心與心互相感應的曆程。

隻要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心産生若幹距離,雙方就契合不起來

明明是一句好話,也可能被誤解。明明是一件好事,也會由于缺乏連心而彼此猜疑,導緻不良的後果。

所謂好意變成壞意,很多都是疑心造成的。人心善變,所以不容易掌握。

帶心的人,本身必須具有靈活的應變力,能夠将心比心而随機應變。

如果做不好,很容易形成投機取巧,一旦心術不正,就成為圓滑奸詐。

圓通的領導者,應該自己率先正心。

務求心正意誠,再來應變,以随機應變防止投機取巧,被領導者才能心悅誠服,不緻有被騙的感覺。

這樣,雙方契合了,就開心了,也就是心打開了,而不是緊閉的。

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為就是自動自發。

這樣,就是無為了。

相關的文章一起附上,可去公衆号《職場的學問與實踐》内閱讀:

好了,這篇文章暫時分享到這裡,還有很多值得去思考的内容,還有很多結合實際的案例,無法一一列舉。

就當作是抛磚引玉,給大家的思考做一點思考吧。

點個喜歡、贊同、收藏,從今天開始,把工作當修行,沒事少抱怨,有空多成長。

我是一甯,謝謝你的閱讀,有緣可交流、咨詢。

公衆号所有文章,我按毛選、職場、人情世故等已分類整理,可閱。

有緣相遇,可關注公衆号《職場的學問與實踐》,聯系作者一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